普通人如何预见未来?_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 > 普通人如何预见未来?
小人物的狂想曲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8-07 10:08:22

普通人如何预见未来?

如果每个人都能预见未来会怎样?
 
当我读完《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时,我脑中蹦出了这样的一个想法。或许不存在公司的倒闭,个人的失业以及无法解决的情况,但不管是什么,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预见未来的能力将会逐渐成为每个人必不可少的技能。而这种预见未来的能力,作者称之为远见力,远见力是一种感性认识,是一种可以开发、细化、强化的技能。
 
既然是技能,那么就能通过技巧训练来掌握,《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就是告诉每一位读者,如何使用远见力。
 
我们试想一下,假若你知道如何使用远见力,你是否可以快人一步掌握市场动向,投资者是否能看见仅有的机会,收货确定性的利润,创业者是否能把握机遇,搭上驶向成功的诺亚方舟?就算是一个职场小白,你运用远见力是否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机会?
 
不管是什么,要相信眼前就有一个很棒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使之可见,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书中提出了7条原则。
 
1、从确定性开始
 
什么是从确定性开始?就是把不确定的部分删去。咋一看起来,貌似很好理解,不就是把不确定的剔除,留下确定的嘛,这有什么难。但问题的关键是,你知道什么是确定的,什么是不确定的吗?
 
所以作者提出了两个概念,一是硬趋势,二是软趋势。硬趋势是绝对会实现的,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
 
那么如何区分二者?例如:海水的潮起潮落,退潮完一定会涨潮,这是硬趋势,而何时涨潮,幅度有多大,这是软趋势。再比如,十年后,你会老十岁,这是硬趋势,然而你的身体状况是好还是差,这是不确定的,这就是软趋势。
 
我们常常自我设限,把重点放在不知道、做不到的事情上。应该养成从确定性开始的习惯,专注于你知道也能办到的事情。
 
2、洞察先机
 
洞察先机就是要先发制人。如何先发制人?就是由内在开始改变,不再等待外在改变后才有反应。传统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快速急剧变化的年代要求。
 
记得曾经一位领导说:我们当领导的其实是救火员,专门处理突发情况及解决问题。我当时觉得这话挺对的,因为每当我处理不了的问题,我寻求领导帮忙的时候,总能帮我解决好。可当我阅读完这一章时,我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领导更重要的工作,其实是预见我们员工所不能预见的事件,我甚至都觉得,能不能当上领导最重要的一个技能就是,是否具备远见力。
 
若一家企业永远跟风,走在别人的后头,那这家企业势必完蛋。那么企业该如何转型?作者提出科技进步的八大路径和三大数字化油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原书,看看先机是什么。
 
3、变革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不能故步自封,要顺应时代不断改变,但改变是不够的,必须要变革。变革意味着做一些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事。
 
过去,磁带替代了硅胶唱片、CD取代了盒式唱片,MP3替换了CD。不管是磁带、CD、还是硅胶唱片,都只是改变了我们听音乐的方式,载体在某种程度的改变。然而MP3则从本质上变革了我们听音乐的方式,你不用在买各种磁带、CD,只需上网下载你喜欢的歌曲,便可随时随地,随身听音乐。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变革都将会取代原有的方式。作者在变革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兼容并包原则。许多人会觉得未来电子书一定会取代纸质书,现在部分图书实体店的经营确实受到亚马逊等一些网店的冲击,但是任然有部门实体店做的风生水起。为什么?
 
因为你不能走进亚马逊书店,坐在沙发上,点一杯咖啡,浏览一本书籍,和其他爱书人交流。
 
所以变革不一定是取代,更重要的是整合。
 
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
 
跳出你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指走出既有的情况来获得更清晰的视角,这往往会触发远见力,从而带来新机会。
 
许多棘手的问题看似无法解决,其实是我们没有认识到,这些问题通常并不是我们真正面临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并不是解决它,而是跳过它,去思考真正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问题?我们该如何找到它?作者提出了一个思考方法,那就是像剥洋葱一样思考。把你的问题想象成洋葱的表皮,列出问题的组成部门,一层一层的剥离,并不断的问自己,“为什么这是一个问题?”当你找到一个问题,要反问自己“为什么这是一个问题?”最终你会发现真正的问题。
 
5、反其道而行
 
这个原则其实很好理解,就是逆向思维。看看人们关注的方向,并像相反的方向寻找,关注没有人关注的领域,能看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机遇,也就能做到没有人做过的事。要知道,墨守成规肯定很快就会过时,走没有人走的路才会赢。
 
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老师曾布置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是《我居然考了80分》。当时班上的同学几乎是这么写的:我平时考试成绩都很优秀,这次居然考了80分,我该怎么办?而我同桌却不是这样,他写道:平时考试我都不及格,这次居然能考80分,太高兴了。作文评比一出时,他这篇立马就被当成范文,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儿朗读。
 
看,这就是逆向思维,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角度,所以我现在写文章都尽量采用这种方式来思考及组织,相信会有惊人的效果。
 
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
 
重新定义和再创造就是抓住机会,在事情发生之前改写自己的历史。
 
亚马逊用技术重新定义了我们的购书行为,淘宝也即将用VR技术改变并提升我们的购买方式。线下实体店要想和线上网店争夺市场,就必须重新定义和再创造。
 
当面对如此竞争激烈,作者提出了一个强有力的观点:不去竞争。不去竞争,其实是不参与价格和质量的竞争,因为目前大部分的竞争都是在这两方面,我们要做的是跳出这些竞争,从客户体验、创新、服务等其他方面入手,重新定义竞争。
 
再创造就要敢于与众不同,不仅要花时间去研究你做了什么,还要研究怎么做。看对手正在做什么,然后另辟蹊径。
 
7、主导未来
 
过去,从学校毕业后,学一门手艺或技能就能终身受用。如今,时代已截然不同。以前高学历保证一辈子不愁吃穿。如今,博士学位只表示你以前知道很多知识。今天,只追求学校教育已经不够,还必须终身学习。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才有可能主导未来。
 
所以未来,作者提出了三股塑造未来至关重要的力量,即沟通、合作和信任。未来一定是建立在这三股力量之上。
 
未来会怎样?也许一部分人已经看见,若你还未看见,不凡拿起本书,看看未来是否和你现在想的一样。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