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不一般的教育,铸就不一样的人生_大学的精神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大学的精神 > 享受不一般的教育,铸就不一样的人生
~尒★唏~ 大学的精神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7-03-02 19:03:08

享受不一般的教育,铸就不一样的人生

自猿人时代起,人类为了记录捕获猎物的数量,发明了结绳记事的方法。随着古代农业的持续发展,文字也应运而生,甲骨文便是其中一种。关于甲骨文是否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目前尚在研究当中,但是可以发现,甲骨文中不少的文字直至今日,仍然在使用,足以证明中国人的祖先是何等的聪明。文字的诞生,逐步改变了人类的思想观念,道家和儒家学派的创立便是最好的证明,老子思想与孔子思想的传播,相当于给人类的文化教育种下了一粒种子——科举。科举萌芽于南北朝,成型于唐朝,到了明朝,科举迎来了它最鼎盛的时期,各项制度和科举方法都较过去更加严密。
  教育有兴盛,自然也会有衰败,自19世纪80年代后,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发展,影响了科举发展的进度,到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结束,中国科举制度正式走向了灭亡,与此同时,学校教育逐渐成型。学校教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中国在经历了多年的浴血奋战后,方才得以解放,人民的生活和教育慢慢走上正轨,然而,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又将教育推上了风口浪尖,到了1977年,文化大革命才正式结束。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让学校教育得以重见天日,稳步发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走向世界而读书。
  教育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只有当人类拥有了良好教育的时候,才能让民族强大起来,让国家强盛起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从牙牙学语,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要经历十几二十年,才能从一颗种子,变成一棵大树。大学,既是一个人教育生涯的终点,也是另一段教育生涯的开始。自民国时期开始,中国人就明白,一个国家想要真正强大,不能坐井观天,只关注眼前的世界,要多去世界上走一走,看一看,因此,出国游学就成为了当时唯一亲身去了解、感受这世界,开拓眼界的方式。民国游学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很多,像季羡林、陈寅恪、陈省身、孙中山、周恩来、邓小平、钱锺书、邓稼先等等都是当时游学海外浪潮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游学经历既打开了自己的眼界,也打开了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大门。
  别具一格的建筑形式,风格迥异的社会环境,截然不同的学习氛围,国外的大学对于中国学子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哈佛、耶鲁、斯坦福、牛津、剑桥、麻省理工和海德堡是世界顶尖大学中,最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尤其是哈佛。依昔记得多年以前,《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一经面市,立刻成为多数家长用来激励孩子的一本炙手可热的书,当然,这多数家长也包括了我妈,所以,对于哈佛的印象,我多半是留在那个当年考入哈佛的刘亦婷身上。
  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精神。哈佛崇尚自由教育,在自由探究精神指导下的不预设目标,不与职业挂钩的教育,是哈佛近400年历史上从未背弃过的原则。相对于中国大学的纯粹单一的课程分类,国外大学分类的更细致一些。2013年,哈佛新的通识教育计划正式推行,重新划分了学生需要涉猎的八大知识范畴领域,八个领域竟细分出了400多门课程,数量实在惊人。在耶鲁,有一种从不公开表述、无法明确指明,却极被看重的高贵意识,那就是服务社会、贡献国家。耶鲁是个生产成功的大学,完美无缺的牙齿,标准的笑容,恰如其分的正式的礼貌,某种程式化的幸福饱满的语调……学生与学校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都被时间段细致分割的日程表占据了,同样被细致分割的还有彼此的感情……。创业精神是斯坦福大学最根本的精神气质;创意以一种最纯粹的形式在麻省理工发生着;现世短暂与精神永恒的混合是牛津人的时间观;启蒙之所,智识之源是剑桥大学一直坚守的校训;海德堡大学在追求哲学的路上培养精神贵族……不难发现,这七所大学,更倾向于注重精神品质方面的教育。
  翻阅完《大学的精神》,才明白教育并非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这么简单。从学识、品质、精神、品德、人品、素质等等各个方面着手,享受不一般的教育,铸就不一样的人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最优秀的人。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