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围棋的经历看“刻意练习”方法_哪来的天才?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哪来的天才? > 从学围棋的经历看“刻意练习”方法
wish_a 哪来的天才?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2-09 23:02:58

从学围棋的经历看“刻意练习”方法

这本书,在我看来,要比豆瓣上的评分好很多。
在我以前的人生经历中,那些做成功的事情和做得不好的事情,都印证了“刻意练习”理论的正确性。
当我无意识中采用了“刻意练习”的思路的时候,我就能做得很好;但当我只是简单重复或者违背了“刻意练习”方法的时候,我就没有进步(或进步很小)。

上学时,当时班里有两个人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副围棋,他们经常在宿舍下,我看到了,觉得很有趣,就跟着他们学。刚开始他俩水平高出我很多。
但我对围棋的胜负很较真,如果输了,想办法去找围棋书来提升自己,他们看我看围棋书,便笑话我,说“看那些没用,那些都是纸上谈兵”,或者说我“不够洒脱”。我没管他们,继续看,下棋时也很认真,往往思考甚久。
我的水平进步得非常快,很快他们就不愿意跟我下了,而是他们两个人经常在宿舍里下棋,半个小时一把,很愉快。
后来我拜了学校里一个老师为师,学习围棋。我水平真正实现一个飞涨的阶段,是在一个假期,我用一个假期的时间读完了一本死活题的书,每一道死活题,从头到尾,做了三遍。等这三遍做完之后,再开学时,我的棋力明显上涨,一起学棋的人(比我先学棋)也已经远远不是我的对手了。
等毕业时,原来班里的那两个人,我可以让他们近9个子了。(也可见他们水平其实很低,呵呵)

毕业后,虽然也想提高围棋水平,但不得其法,于是围棋水平一直停滞不前。
我经常做的一件事是:开着电视,吃着饭,摆着围棋。
三件事同时做,结果哪件都做不好。
再后来,因为太忙,围棋就放下了。

前两年,看到一篇文章,大概是说“如何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在某个围棋网站上打到比较高段的水平”,也就是“如何快速提高棋力”(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
作者也走了很多弯路,还曾经背过定式书,结果见效很低。
等到后来,他才发现“计算力”是基础——这个说法,就如同《哪里有天才》里所说的“体育训练”里的“基本功”。计算力提升了,那么其余的方面都容易提升。
但是,计算力的提升,需要做大量的死活题,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和枯燥无味的(做过的人就会有体会了),所以我曾经“偶然”地这么做了,但又曾经很自然地“回避”掉了这个过程。
但如果我早就知道“刻意练习”这个理论,那么我那么多年前,所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把一本《围棋死活大全》从头到尾看上三遍。
一道一道地做,做不出来的做上记号,看答案,琢磨,然后第二遍着重看第一遍做不出来的那些题。如是,做上三遍,我相信用我在无知中浪费过的哪些学围棋时间,做上几十本《围棋死活大全》都绰绰有余了,但我的水平将是现在的好几倍!!!

还有好多的经历和感悟,懒得说了。
总之,这个方法的威力是极其巨大的。
如果在少年时有意识地运用到这个方法,那么后期的成就,虽然未必能达到顶尖水平,但足以超过一般人甚多——如果拿高考举例,那么就是虽然未必考得上最顶尖的几所大学,但前三十名的大学很轻松。

书中说了“国际象棋模式”,但为什么我刚才把“围棋”的学习归到“体育模式”里面呢?
那是因为我的围棋学习仍然在很低的水平,所以基本功的提升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
而如果我到达专业棋手水平,那么就属于“国际象棋”模式了。

我自己有个特点是,特别能“坐得住”,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能够长时间保持高度专注。
我弟弟就做不到。所以,应该和家庭没有关系。
这个特点,是在我学围棋之前就有的,所以也应该和围棋无关。
那么,我的疑惑是:这种能够长时间保持专注的能力,是天生的吗?如果不是天生的,那么后天如何培养呢?
如果按照作者所说,最初的动力是由超出同辈而获得的重视及自豪感而来,那么是否说明只能有少数人获得这种动力?——毕竟,更多的人是用来做“陪衬”的。

此外,想提醒大家一下:不要以为看了别人的书评就用不着读这本书了。
书中所给的例子及一些细节,是书评和内容提纲所不能给予的,对于加深理解非常有好处。
举个例子,在讲到关于音乐学习的时候,说到:那些做得好的小提琴手,不仅每天训练的时间要更多,而且是在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段练习,也因此往往需要更多的休息时间以恢复精力。
由这点,我们可以推出如下几个观点:
1) 精力旺盛的时间段,是“稀缺资源”,必须保护好。
2) 选择在精力旺盛的时间段,做最重要的事情(FTF)。
3) 如果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那么练习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废话”,但如果结合自己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那么便颇有几分“触目惊心”之感了。

看一些评论,将这本书看作“励志”书了。
真是滑稽,这分明是讲“方法论”的,怎么成励志了。
——当然,“知道做事的方法”,本身也的确会带给人力量,但不能由此而把它归到“励志书”中去。
作者并没有否认“天赋”的存在,只是说“没有证据表明天赋的存在”。
原文是:“要特别指出的是,刻意练习拥护者从不排除基因在成功中的角色,只是并没有看到与此相关的有力证据。”
作者也并没有说“勤奋就一定能成功”。“勤奋”和“刻意练习”是不同的,“刻意练习”包含“勤奋”,但“勤奋”并不意味着“刻意练习”。
比如,书中提到的富兰克林的自我训练——
“值得注意的是,他并没有坐在那里、没完没了地写文章,让自己成为一个好作家。相反,就像一个顶尖运动员或音乐家一样,他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反复训练来提高自己。”
事实上,如果目标并不是特别高,实行刻意练习的人完全可以做到“既(相对)轻松,又成功”,因为他们将力量用对了地方。但如果目标是“卓越”,那么就必须要非常辛苦了——即便选对了好的方法,因为竞争对手不同了。

展开全文
有用 15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从学围棋的经历看“刻意练习”方法”的回应

木头人 2015-10-16 11:41:03

特别有收获,另外富兰克林为提高写作而做的练习实在是惊呆我了。

拧发条鸟 2014-02-20 21:09:56

非常有用的书评,有实际意义,赞一个

邸敬棋Annabeth 2013-07-12 20:01:03

这篇书评简直可以算是下一部书的一个例子了,写得真好,受益良多。

刺猬大魔王 2012-03-28 08:55:24

我也是学围棋的,感觉挺深刻,确实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