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就是心怀理想坚持踏实工作_干法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 干法 > 干法就是心怀理想坚持踏实工作
徐毅 干法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5-17 17:05:55

干法就是心怀理想坚持踏实工作

【前言 幸福“工作法”】

理解工作的意义,全身心投入工作,你就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劳动”是“医治百病的良药”;工作能够克服人生的磨难,让你的命运获得转机。

【第1章 磨炼灵魂 提升心志】

人工作的目标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这是我的观点。

像这位木工师傅一样,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一门职业,埋头苦干,孜孜不倦。这样的人最有魅力,也最能打动我心弦。

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

“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

“工作造就人格”,就是要通过每一天认真踏实的工作,逐步铸成自己独立的、优秀的人格。

劳动是即能磨炼技能又能磨炼心志的修行,是自我实现、完善人格的“精进”的道场。

发自内心并用格斗的气魄,以积极的态度认真面对自己的工作。

如果你全身心投入工作,那么不管面临多么大的困难,神一定会帮你,事情一定能成功。

即使在苦难单重,只要拼命工作,就能带来不可思议的好运。

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正是我人生的起点,或许也正是我最大的“幸运”。

不管是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不管自己处在何种境遇,都要抱着积极的心态朝前看,任何时候都要拼命工作,持续努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坚持“愚直地、认真地、诚实地”工作

我从年轻时起就养成了这样反省的习惯。这种习惯起到了修正轨道的作用,使我至今的人生,没有脱轨,仍能勇往直前。

【第2章 让自己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

喜欢自己的工作,就能忍受任何艰苦;只要不懈努力,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已有的工作;与其追求幻想,还不如爱上眼前的工作。

请为自己的每一步小小成功而感动,并把它当做动力,更见努力地工作。

连同身心一起,要全部投入工作、热衷于工作,达到“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的程度。

倾听产品的声音,用心观察产品的细部,就能自然而然地明白问题和差错的原因所在。

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就必须成为能够自我燃烧的人。要想成为“自燃型”的人,在热爱自己工作的同时,必须持有明确的目标。

像这样自己主动领头。带动周围的人把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的人,我把他们称作“在旋涡中心工作的人”。

【第3章 以“高目标”为动力】

纵使是自不量力的梦想,还是要在胸中牢牢立下这个目标,并向同仁展示这个目标。这一点非常重要。高目标就是促使个人和组织进步的最大动力。

幸之助:“不,你不这样想可不行。”
- 如果你真的这么想,有这样强烈的愿望,你就会千方百计去寻找具体的方法,“水库”就一定能建成。这就是幸之助先生想说的话。

所谓“潜意识”是不自觉的、潜藏于人内心深处的意识。日常发挥作用的意识叫“显意识”。要实现高目标,前提就是持续地怀抱能渗透到“潜意识”的强烈的愿望。

只有付出非同寻常的“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骄人的成绩。

【第4章 持续就是力量】

不像豹子那样行动迅猛,而像牛一样“愚直”地专注于一行一业,这样才能磨炼人格,提升能力。

“现在也许不行,但只要努力一定能行。”首先相信自己,然后必须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才能提高”进行具体深入的思考。只有这样,通向光明未来的大门才会打开。

人的能力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始终要把跨栏的高度设置在比现有能力高两三成的高度。

苦难不会没完没了,当然幸运也不会永远持续。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这比什么都重要。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 拂拭心中感性的烦恼,抬头挺胸向前看,朝着新的方向,采取新的行动。

针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是采取卑屈、怨恨等消极的态度,还是把困难的任务当做自己发展的机会,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选择不同的态度,走不同的道路,到达的重点也会大相近庭。无论是工作还是人生,都是同样的道理。

【第5章 追求“完美主义”】

要求每天的工作都要追求“完美”,这很苛刻,也很困难。但是如果你真心想把事情做得令人满意,除了竭力做到“完美”之外别无他法。

这种将意识高度集中的做法叫做“有意注意”。与之相对地,听到声响,突然回头,予以注意,这就叫“无意注意”。工作中要做到“有意注意”相当困难。需要靠平时不断训练、养成习惯才行。

不管多么细小的工作都要用心去做,投入100%的力量。

无论何时何事,“错了改改就行”的想法绝对不能允许。平时就要用心做到“有意注意”,不允许发生任何差错。贯彻这种“完美主义”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同时提升人自身的素养。

工作要想做到“完美无缺”,就必须注重细节。

做好工作必不可少的认真态度:第一,必须注重细节;第二,比道理更重要的是重视经验;第三,不厌其烦,持续、专业地工作。

“想做成这样”,描绘这种理想,24小时不断思考,使成功的形象在眼前鲜明浮现,最后结果一定是成功。

桌上的东西没放整齐,缺乏平衡感,心就静不下来——只有具备如此细腻的“敏锐度”,才能在问题发生时就很快意识到“不对头”,从而迅速采取对策,把事情做得完美无缺。

我所考虑的“完美主义”不是“更好”,而是“至高无上”。这就是我在工作中不断追求的目标。

【第6章 “创造性”地工作】

实际上,那些没人敢走的泥泞之路,行走虽然艰苦,但却通向难以想象的光明灿烂的未来。

“外行”没有先入观念,不拘于既成的习惯、惯例,总能自由发想。

“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我认为,这就是向新课题发起挑战最好的方法。

【结语 人生·工作的结果】

我的工作观乃至人生观可以用一个方程式来表达,它就是:
    人生·工作的成果 = 思维方式 x 热情 x 能力

“能力”就是指智能、运动神经或者健康等等,从0分到100分。“热情”又可称为“努力”,可以由自己的意志决定,从0分到100分。我认为,这个“思维方式”最为重要,从-100分到100分。

要度过幸福的人生,要把工作做到最好、事业做到最大,就无论如何必须具备正确的、正面的“思维方式”。

==========
徐毅:独立敏捷顾问,经验丰富的国内知名敏捷及精益教练,专注于敏捷软件开发、Scrum、敏捷转型、敏捷测试、测试自动化、robotframework等。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