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减法,再做加法_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 > 先做减法,再做加法
店长K 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1-07 21:01:48

先做减法,再做加法

       缜密的思考过程需要遵循什么样的规则?思考与“想想”有什么区别?我们平时是怎么思考的?这些问题一时难以回答,我们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自己的思考模式,行为就在这些模式差异中形成了效率的高低之分。这本书让我换了一种思路来思考,先做减法,从问题表面深化到实质、从海量信息中找到思考方向;再做加法,将各个分解的部分进行整合分析,作出结论。
   
       作者先挥舞大棒,敲碎我们的错误观念。解决问题不如问对问题,这点直指作者的核心概念:从议题开始。作者从两方面定义有价值的工作,需解决的问题是必要的且解答的难度高,前者体现工作成果的价值,后者反应自身能力的价值。两者相结合,才是我们需集中精力解决的议题。盲目埋头于低价值的工作只是缺少产出价值的重复累积,而且显然也并不能达到修炼自身能力的目的。当自己埋头苦干的时候就要及时抽身自省,以免事倍功半,甚至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搞清问题的实质是重中之重,但我们总会不自觉地漏过这一点,这其实源于我们精神上的懒惰,不愿意主动深度思考一件事,直接将其投入行动减轻了我们思想上的负担。然而,这就导致了一个很大的隐患,很可能研究过半时,才发现问题本身没有正确的指向性,于是改弦易辙,徒然耗费资源和精力。如何确立问题便成为下一个关键,在关注价值的同时要建立在有答案可循的前提下,否则这个问题就当前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作者提到的过度搜集对我来说是个警醒,在确立议题的过程中,一旦知道过头,同时扼杀的是形成新观念的创造力。

       确认问题以后,作者要阐明的就是怎么问问题。也就是说,作者在面对一个很空泛的问题时,通过建立假说来缩小范围,分解出次议题。这就形成了一个思考架构,不断提出问题,直至找出答案。这些次议题遵循了作者所说的“彼此独立、互无遗漏”。然后作者将这些次问题串联起来,形成故事线,并用图表加以补充,这里其实已经是为演示所做的准备了。最后将这些信息整合,得出结论。作者在书中传授了不少整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颇为实用。然而,光是阅读这些方法还不够,需要经历一个项目的整个流程,才能有更深刻的感受。

       对现在的我来说,这本书最大的益处在于了解到专注于问题实质的重要性,并且时不时接触一下他人的思考方式,就会发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有助于形成更具有视野高度的见解。

展开全文
有用 34 无用 2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先做减法,再做加法”的回应

店长K 2014-01-08 11:08:51

我也开始写不久=3=

雨云 2014-01-08 11:04:57

店长好多评,厉害!

盈盈 2014-01-08 10:40:32

地板了

cool pirate 2014-01-08 09:03:04

苦干不如巧干

cool pirate 2014-01-08 09:00:28

沙发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