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不惊也是一种成功_我在哈佛的最后一堂课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我在哈佛的最后一堂课 > 波澜不惊也是一种成功
寄身石火光 我在哈佛的最后一堂课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2-02 13:02:55

波澜不惊也是一种成功

这是一本行文节奏舒缓的商业畅销书,读起来的感觉,就像是在听作者与主人公在哈佛校园的林荫小路上散步聊天一样,漫无边际,轻松随意,又若有所得。

这本书主要给我三个启发。

一、不要被攀比心态推入西西弗斯困境
本书的主人公——哈佛商学院名誉教授霍华德•史蒂文森曾接触过世界各地的大量企业家。他发现,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来自哪个国家,抛开他们的生活定位、职业野心、商业背景、个人资产和能力不说,企业家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那就是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并获得人生幸福感。

但是,史蒂文森教授提醒:社会和媒体都在宣扬一种相互比较的思想,这让我们不知不觉地就去和别人进行比较。

这种互相攀比的竞争环境让我们进入了零和博弈的游戏,只要有胜者就必然有败者,我们无法实现共赢。

在互相攀比中,成功本身被美化了,新的成就没有赢得掌声,只是被当作超越的目标。互相攀比让人想到神话故事里的西西弗斯(被惩罚一生都推石头上山)和丹达罗斯(他的目标永远遥不可及),我们不断谋求,可我们追求的东西总遥不可及,这让我们像推石头上山一样白费力,量力而行、轻松过日子,知足似乎永远不会出现在主流价值观中,为了自我成就我们都把自己看作无所不能。除此之外,我们总是胡乱攀比搞得自己不开心。每个人都不免受到互相攀比的影响,没有抵抗住“永远不够好”对我的潜意识的侵袭。

陷入攀比中的人们会陷入“忧虑疲劳”,这是一种从来发现不了自身有点,而只会去和别人比较的病。

记住史蒂文森教授的提醒:波澜不惊也是一种成功。

二、合理分配时间以使生活中的各个维度兼顾平衡
生活不是课堂,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在每件事上都拿高分,我们的生活太复杂了,有很多事我们不能面面俱到。

只把重心放在一个目标上就像是专注于训练某块肌肉:你的整体健康并未得到加强,实际上这是非常不利于健康的。

面对生活中的各个维度,如果你不会合理分配时间就别想获得成功。

想合理利用时间,先想一想以下这些问题: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针对我们的回答,我们该如何支配时间?我们支配时间的方式让我们自己感到满意吗?我们支配时间的方式有没有让我们的基本需要和渴求得到满足?我们有没有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时间这一宝贵资源,让自己被动地被各种事务支配?

生活不可预知,不要认为自己能够控制和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否则,你就会像是一个在奥运会参加平衡木比赛的同时拿着鸡蛋、网球或小刀在上面玩杂耍。

有7个方面大致能代表我们大多数人的个人维度:
1、家庭
2、社交
3、精神
4、身体
5、物质
6、兴趣
7、职业

每一项都对应3个问题需要你去回答: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某项个人维度中我想投入多少精力?这一个人维度又和其他维度又什么样的重要关联?

在平衡的过程中,根据你对不同方面的重视程度,可以帮助你更明智地合理分配时间、精力和财力。

三、在职业选择方面不要自欺欺人
在职业选择方面,人们总是会被谬论引导,从而错误地判断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例如,盲目发奋的谬论,就是鼓吹“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忽视了外界环境和自身条件,以及观察和思考的价值。还有就是乐趣和热情的谬论,即认为只要我们对一份事业感兴趣,就会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但是,有时仅仅是热爱一份工作并不能让你有所进步。

想知道自己有没有自欺欺人,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我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我自身拥有的知识、技能、个性,能不能很好地胜任这份工作?

第二,如果我的职场目标非常独特,门槛很高,那么我的核心竞争力和那些跟我有同样目标的人相比有没有优势?

合理的职业选择要建立在对自己的3点分析之上:这件事必须是我喜欢做的,还要是我擅长做的,并且在这个领域内要有能和我在兴趣和能力上同等竞争的人。

四、蛇足
最后,记住史蒂文森教授的一句话:在这个盲目攀比的时代,首先要内心强大,然后再探究事实、了解本质。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