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谈说种种纯洁的事情,那时候地上有花,天上有星,人有着心灵......
读完这本书,这几句诗就从脑海里冒了出来。
人是感情动物,容易被感动。在读书的过程中,借着松花的眼睛我认识到很多活跃在她周围的同样善良的人,无论年龄大小,也不论家庭如何,他们都是如此单纯和善良,坚强而乐观,在贫穷的乡村活的既丰盛而幸福。
松花是个敏感而心思细腻的孩子,没有可以说悄悄话的朋友,形单影只,受了委屈总会躲在河边茂盛的芦苇里向河水倾诉。同时她是个善良的孩子,见到受伤的小狗就起了恻隐之心,把它抱回家悉心照料,为此还不惜和奶奶发生龃龉。
她的老师是个体贴的人,在放学的时候骑车载她回家,路上吹着欢乐的口哨,松花抱着他的腰,他们就像父女一样。松花闻着老师身上的味道,不禁猜想爸爸的味道也会像这个样子吧。像这样和学生亲密无间,能够进行感情交流走进学生心里的老师现在也不多了,这样高质量的师生情也很少了。想起现今教育领域的种种乱象,不禁对老师这个职业感到深深的失望,老师已经从为人师表堕落到与利益为伍,学为人师勉强能及格,行为世范则远远做不到了。
英纷是个懂事的孩子,母亲不在身边,父亲又不上进,小小年纪就承担家务,照顾妹妹,俨然一个小大人。她和松花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她帮松花收留小黑,松花帮她照顾妹妹,俩人一起为妹妹英熙做布娃娃,一起梳头洗脸偷着化妆。英纷离开的时候她亲自为英纷做了枕头,她们约定好按时写信,不会忘了彼此。松花日日盼着英纷的来信,想知道她过的怎么样,绞尽脑汁要写一封像样子的回信。这么小的年纪,对于朋友间的不舍表现的像是大人一样甚至表现的比大人还重情重义。我想正是因为她们年纪小,心中没有杂质,才会在意这份纯净的感情,愿意付出心力去维持。这比成人之间掺杂了太多世俗目的的社交有着天壤之别。
奶奶是个古板守旧的人,有很多让人讨厌的古怪讲究,但是却有着一副热心肠。村里的祭祀由她负责,村民生病找她,有事情也总是尊重她的意见,请她来帮忙,她是令人尊重的德高望重的长者。她经历过艰难而残酷的战争年代,生计所迫小小年纪就做了新娘,婚又后受过很多苦,与家人失散,儿子又远在异乡没有音讯,她独自抚养松花很不容易,光是养家糊口就占去了她大部分的时间,剩余的时间她则用来思念和等待。思念着家乡,思念唯一的儿子。每次想起故乡的花园脸上都会浮现春光般的笑容,而一想到儿子,则止不住的流眼泪,不知他是否平安,期盼他早日回来。
英纷的爸爸死的时候,很多邻居都来帮她筹办葬礼,给她准备食物,指点她做这做那,尽量让她不失礼的来面对亲人的离世。这些热心的邻居出于同情和善良,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虽然不能再做更多,但是她们的参与就是对当事人最大的安慰。
师生情、友情、亲情、邻里之情皆自然而然的存在着,在松花所在的小村庄里是如此稀松平常,但是与当今社会的现状相比则显得尤为珍贵。
历经繁杂的世事之后,我更想返璞归真,亲身体验童话中自然的真挚的纯洁的感情。
我想谈说种种纯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