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 notes_学习之道(第2版)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学习之道(第2版) > 学习之道 notes
安博挖个洞 学习之道(第2版)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5-14 13:05:12

学习之道 notes

第一部分:基础
第三章 整体理论与渐进理论
整体理论:受父母和老师影响而采取这种思维方式的孩子,倾向于用这样的语言:“我在这方面很聪明”,并将成败归结于一种弄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能力水平。他们把自己的综合智力或技能水平看成是一个固定的、无法继续演变的整体。
渐进理论(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新手也能成为大师。
学历理论者更有可能迎接挑战,而整体理论者则更易急躁不安,甚至放弃。
因为家长教育过程中采取的不同方式,孩子们变成了不同类型的选手。而两种类型所导致的不同后果是因为:追求卓越的关键在于,要坚持充满活力、长期的学习过程,不再满足于原地踏步、平平庸庸。面对失败,整体理论这会觉得自己没有进步的空间,但是其实长期来看,痛苦的失败比获胜更有价值,拥有健康心态,能够从每次经历(不论好与坏)中有所心得,这样的人才能一路走下去,并且一路都走得很开心。

年轻棋手们学棋,会有不同方式。有些人喜欢研究残局,有些人则注意开局。比较两种方式,学习开局虽然可以让棋手轻松、迅速获胜,但是会带来不好的结果:过于专注如何设置开局而轻巧的获得胜利,实则失去了退路,避免了真正的挑战,同时他们对比赛失去兴趣,努力避开挑战。而一旦没有赢得开局,进入了真正的胶着,对于智力和实力的考量后,就失去了继续斗争的能力。

“整体/渐进”对于任何领域里追求卓越的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第五章 软区域
作者在某次比赛的时候,发生了地震。发生地震前,作者正有些迷失,但是发生地震后,作者的思路一下子明朗了,一切浮出水面,在重新回到赛场后,他拿下了比赛。因此他认为:在行为训练中,首先要学着心平气和对待一切已发生的事;之后,要学着将这些事情为我所用;最后要学着做到完全自给自足,创造出自己的地震。
第一步:达到体育心理学家所说的“软区域”。作者举了个例子:有个人想步行穿过大陆,但当时地球上布满了荆棘。他有两个选择:一是铺一条路,征服大自然;而是做一双草鞋。做草鞋是他内心的解决方案。像“软区域”一样,它不是将成功建立在一个“服从于他”的世界或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之上,而是建立于才智的准备与坚韧的意志力之上。
外界的打扰会带来负面的情绪,让自己没有办法比赛,但是对这类状况的解决方案不应是否定自己的情绪,而是将其为我所用。不去压抑自己的情感,而是将其导向高度专注。
当感觉越不舒服时,本能不是要避开这种不舒服,而是淡定地对待;当受伤时,尽量不吃止疼药,而是努力将疼痛感转化为一种积极的感受。本能是寻找挑战,而不是避开难题。
为了形成这样的本能,在最开始,就不能逃避问题,反而是应该去直面甚至是寻找问题。比如作者面对打扰自己情绪的音乐,他主动的去营造在各种音乐环境下工作的状态,久而久之,音乐反而变成了启发他的途径。

第六章 漩涡效应
在下棋的时候,犯了第一个错误不可怕,但是一旦接连犯下多个错误后,就会给棋手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比赛中,棋手们总是在不断地估算各种各样的变化,根据他们把当前局势与之前局势分析比较出的结果,选择接受或放弃变化。因此,如果当你正处于优势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却仍然坚持认为你还用哟偶优势,那么当你计算一个看上去去很平常的变化时,你就会选择拒绝接受一条思路,而这条思路正式你错误的以为他不可能是正确的那一条。
输赢之间的距离是很微小的,有很多办法都能将胜利从失败的手里夺回来。直面微小的错误,不慌乱,及时纠正思路,处理妥当,反而可以带来更加杰出的作品。但是如果完全依赖于绝对的完美或者一直重复的安全感的话,就会出现问题。因为人们会习惯性的呆在之前的情感舒适区域,一旦发生一个错误,就会引发出恐惧、冷漠、半信半疑以及困惑,而这些都将危害到决策的制定。


第七章 改变本能反应
赛场上自己的表现其实就是生活中自己性格的一种反应。认识到这一点有两个好处
第一:运用到对手身上:
作者认为一个竞赛者往往会在强大的压力之下暴露出它深埋于心底的秘密,因此他会对他的竞争对手作出详细的研究,因为生活中他们的心里细微的变化都会投射到棋牌之上。
第二:运用到自己身上:
对作者而言,象棋拥有无穷无尽的魅力,它蕴含的意义大大超出了输与赢——我的主要目的一不再是追求高超的棋艺,而是通过对象棋的研究学习探索自我。

第八章 驯服野马
有一种平衡的力量在不屈不饶地驱使着你,却不会太猛烈以至于把你融化了。肌肉和思想一样都需要通过不断拓展自己才能够发展,然而如果伸得太长就会有断掉的危险。一个竞赛者必须要以过程为指向,总得去寻找更加强大的对手来刺激自己的成长,但是通过赢得胜利来维持自信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放弃现有的一些观点来吸收更多的新知识,却绝对不能放弃太多我们独一无二的内在天赋。必须用实战的意识来改造朝气蓬勃的、有创造力的理想主义。


第二部分 第二领域
第九章 初学者

第十章 以退为进
太极拳作为一种武术,其实质并不在于和对手硬碰硬,而是在于将对方的能量协调到一起,先屈服于这种合力再用柔力来克服这股力量。
以退为进:在推手中,以退为进就是让自己被推来推去而不去使用那些旧习惯——让自己的身体在不知道如何做而想要变得紧绷时能够保持柔软并且善于接纳。
放弃自尊心的阻碍,始终保持轻松地状态,用一种开放性思维学习。许多人只是不停的重复自己的错误,因为他们不能舍弃旧习,所以没有办法取得进步。当老师给他们提建议时,他们试图为自己辩解。他们不太愿意出错,以至于被框住而无法前进。
事实上只要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人们就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但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我们注定要重复犯某些关键性错误。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观察各种心理上和技术上的错误来尽量减少它们的发生。每一个错误都是一次领悟。

作者在面对强硬的对手时,主动的去接受对方的挑战:在习惯了对方的攻击后,恐惧感消失了,身体对挨打已经有了抵抗能力,学会了如何吸收这些攻击,而且我也知道了我可以应付这些攻击。然后,随着我的逐渐放松,在我看来好像他的速度变慢了。我发现在他出手之前我可以感觉到他的攻击了。我学会了如何解读他的想法,在他扣动扳机前就先闪开。随着化解攻击能力的提高,我开始注意和挖掘他的一些弱点,有时候我发现自己能平静地看着他的手以一种慢动作的形式朝我挥来。
所以步骤是:直面挑战,不断地创造挑战,习惯挑战,化解挑战。

第十一章 划小圈
学习的基本原则就是要钻研微观的细节事物从而理解是什么促成这些宏观上的问题。我们面对的阻碍就是我们生活在一种关注度不足的文化里面。我们面对来自电脑、电视、手机、视频游戏以及网络的各种信息。这种不断的刺激有可能会让我们逐渐上瘾,不停地想去追求新事物,不停地愉悦自己。当没有新鲜有趣的事物时,我们可能就会感到无聊,无法集中注意力。 所以我们就去寻找新的娱乐项目,搜索各个频道,翻阅各种杂志。如果有了这种生活节奏,那我们就像是浅水的小鱼,不知下面还有绚丽的海底世界。
划小圈:把大的东西分解成各个细节的东西,挖掘技能的实质所在,然后有效地压缩技能的外在表现同时又紧紧围绕技能的内在实质,一段时间之后,广度就会慢慢缩小而力量则会逐渐增加。
成为顶尖选手并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对可能是基本技能的东西有更深的理解。

第十二章 化困境为优势
一个能随机应变的表演者在婚恋的情况下要做到处事不惊有三个重要步骤:第一,我们要学会平静对待生活中的不完美之处。第二,在我们的表演训练中,我们学习如何把不完美之处转换成我们的优势。第三,学习如何在我们的意识中制造一些起伏和小的波动来激励我们前进,所以我们要一直激励自己,不管外部条件是否有激励性。
在公司谈判,合法交战甚至是战争本身,如果对手从本质上被暂时控制住或是对手要比你花费更大的精力来牵制住整个局面时,那你就处在优势之中。关键就在于要精通那些能够正确把这个概念应用到你所在领域中去的各种技能和技巧。
当你想要做到最好时,你需要一种全神贯注并善于搜寻的思维模式。你需要利用阻碍来刺激你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新的视角,让挫折来磨炼你的意志。比起屈服于这些挫折,你应该更好地应对受伤或是失败。我们太容易被我们的日程生活方式所桎梏,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创造性。即使那些一心一意想培养出某种原则的人都经常会落入一个思维定律和一种闲散的生活方式,被暗示经过这些事物就会追求到卓越。我们失去了风采。于是一旦受伤或是遇到一些别的挫折就会阻碍我们的发展。我们被逼着进行创新。

第十三章 让时间慢下来
这一章讲的其实就是融会贯通吧。
直觉是我们再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指南针,它是无意和有意思维之间的桥梁,我们一定要和使直觉起作用的因素保持联系。如果我们因为没有真正的理解直觉而忽略了直觉,那么我们就会失去跟我们自己的创造性源泉敞开心扉交流的好机会。
如何做到熟练:首先从基础开始,通过理解训练的原则所在来建立扎实的基础,然后在你个人倾向的指导下拓宽并完善自己的技能,同时和你认为是艺术的必要实质的东西在抽象层面上保持联系。结果就是你可以更好地吸收各种知识,使得这些从个人的着重点拓展出来的只是相互连接成一个网络。
作者自己学下棋的感受:
我不用有意识地去想这些棋子,而是可以在看到棋子外形的同时还能想到它们的潜能。棋子对我来说已经不是单纯的木头或是塑料的概念了,而是开始呈现出极具能量的方面。在脑海中飞闪的无数千里引导的映衬下,这些静静的放在棋盘上的棋子本身就显得很黯淡无光了。我看到了一个棋子是怎样影响到它周围的其他棋子。
慢慢地,每个棋子的基本原则都会变得不那么死板了,你对这些质的相关性所具有的细微标志识别得越来越好。很快,学习就会变成忘却。水平高的棋手往往并不教条地遵循基本原则的释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和最初原则有出入的基本原则。下一步就是像学习各个棋子的走法那样吸收内化那些违反直觉的标志。我的象棋知识网络现在包含各种基本原则、格局,以及信息的各种组块。
我们所处的就是心理学开始超越实战技术的时刻。成就伟大的原因很大部分就在于内在的风度和意识思维的放松,后者可以让非意识自由流淌。这是一种比较少见但却是被极度误解的思维状态,经提炼之后就会从意识思维的细微整合发展到自由的非意识过程。
如果思维足够放松,你就可以准确迅速地处理你面前的事情,同时对你的周边事物仍保持明确的仪式。
意识思维虽然很重要,但只能在特定时候吸收并和特定数量的信息联合发挥作用。我们训练有素的思维没必要比没有经过训练的思维运行的快——它只需要运行的更加有效。从经验角度来看,因为我看得比以前少了,那在同样的时间内我的思维就可以达到每秒几百的转速,而我对手的转速可能就很低。
当然关键还是在于不断地练习。

第十四章 揭开神秘的面纱
我领悟到“以动制动占先机”这句话其实是有关“意念”——从最初读懂到最终操控意念。“相随”理论即影子理论的终极表现形式是角色的互换:跟随者转变成了领导者,在这个关系中流转的时间仿佛在穿过纠结的意志时发生了扭转。这也就解释了那些太极或台气道大师们是如何将对手吸人黑洞一般的场,使对手仿佛在一股超自然力下被掀翻在地。

第三部分 万物合一

这一部分都是从心理方面来阐述的,光是从每一章节的标题就可以看出一二。所以不再赘述。

自在从容的力量
释放压力
激发最佳状态
化情绪为力量
万物合一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