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和方法论_学习之道(第2版)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学习之道(第2版) > 信念和方法论
桃夭 学习之道(第2版)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6-22 11:06:42

信念和方法论

一、 信念和方法论
    看这本书的时候,正处于一个自我怀疑的低迷期。
    无限制放大身上的无数缺点,从键盘上打字的手势到现场谈判的方式到管理工作的哲学,抽丝剥茧的分析。
    想起最困顿窘迫的时候,连吃泡面都觉得无比奢侈,五点钟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每天一块钱的番茄蛋汤,或者两个礼拜的梅干菜。物质无比匮乏的时刻,却激发出那样巨大的潜力,只是单纯的想做的好一点,再努力一点。从未思考过是否值得,是否会有所收获,是否困苦难耐。无视任何人的目光,专注于自己想要的,可以一个冬天不洗澡一整天不吃饭不说话,可以为了省下打开水的时间在零下的温度里用冷水洗脸洗头洗脚。
    而当年不过是十七岁。
    十七岁大概都还没有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却在学习这条路上,用最朴素的办法,达到环境限制里的巅峰。没有所谓的方法论,没有良师益友,甚至没有家人的支持。
     怎么可以做到?
     仅仅是质朴的信念。
     后来上了大学,水平相当的同学,一样吊儿郎当态度,大家都漫不经心的上课然后期末临时抱佛脚。成绩下来以后,却有了明显的差别,我一直都是中下水平,为什么?仔细观察便知道,有的同学上课玩手机聊天,但老师提问的时候依然能准确回答问题甚至举一反三。 有的同学平时很少来上课却总是能预测出考试题目然后取得高分。
     我开始意识到,自己所倚仗的仅仅是比别人努力万分,根本没有系统的学习的方法论。所以导致在智力水平努力程度相当的前提下,我始终技不如人。
     信念分两种,一种是由天赋而来的热爱,一种是源于人生观的执着。
     显然,大多时候,是第二种。

二、学习之道
     毕业的一年里走的太顺,工作本身对综合能力的要求极高,慢慢的无法很好的应对,需要及时的提高量测技术水平、谈判技巧、观察判断能力,同时系统的改正改善学习方法论。
     乔西维茨金前二十年是世界级国际象棋大师,而后十年是世界级太极推手大师,缘何一个人能在两个截然无关的领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正如作者本人所说,他所擅长的既不是太极,也不是象棋,而是学习之道。
     看书的目的大概就是汲取旁人的智慧,而在我需要重新学习并建立方法论的时候,他给了我极大的鼓励、灵感和养分。
    以前打字养成的坏习惯,只用左右手中指,时间稍长手指的骨节就疲劳不堪,首先确立改变的信念,目的是减轻手指负担,养成好的习惯和姿势。首先应该清楚的认知每个手指所在的位置和控制的区域,把每个手指的作用深深刻入到思维模式中,从左手小拇指开始,控制QAZ,牢记并不停思索内部的联系。
    一开始需要不停的看键盘然后看手指,慢慢的就只要看键盘,因为手掌的姿势一旦固定手指移动到错误的字母上就会很别扭。当然一开始打字速度会很慢,这里有个简单的“渐进理论”,只要通过努力学习,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新手也能成为大师。
     学习的基本原则就是要钻研微观的细节事物从而理解什么促进了这些宏观上的问题。这是乔希“划小圈”的概念。
     前段时间一直在改正游泳的姿势,看很多游泳比赛的视频,怎么快速优雅的游,然后依葫芦画瓢,但效果不佳,依旧吃力费劲,且游泳姿势完全不协调。
     看到这一章,就知道自己是从宏观着手学习游泳,而从没有想过膝盖怎么运动,脚掌怎么运动,学习一种技艺应该是先掌握最基础枯燥的概念和规则。然后找了游泳视频,放慢速度,分解了各个动作,分别学习,从手势脚部腰部到换气,凝神屏气的去感受。在掌握基本姿势后,把手势分解成从手指到手腕到手臂的动作,不停的去划小圈,慢慢的游泳越来越轻松,之前出现的错误姿势都消失。
     这几天总是在为什么有些人学什么便是什么,学的非常出色,有些人所有的所学所思都停留在表面,大概这就是深度和广度的区别。
     大学的时候学拉丁,培训老师在台上跳,然后大家就在那边模仿,是学大概的舞动的样子,却从不思考分解各个手势动作,所以后来一段时间不练习就全部忘记了,倒像是没有学过拉丁。这可能是自我学习方法论中的一个最大的误区,以前没有思考过或没想到的原因,渐渐明白,所有学习的经历都浮现在脑海里。

三、漩涡效应
    在游泳竞技中漩涡效应尤其明显,大二的时候打龙珠,几十秒决胜的游戏,打错一枚龙珠,就非常容易再次打错。打错一枚之后思维很难拉转回头,或者意识到错误开始从心理上畏怯,干脆打错不再争取。人会习惯性的呆在之前的情感舒适区域或者产生一种令人不安的预感,事情已经越来越糟糕了。
    后来在商务谈判的过程中,这种效应尤为明显,每个合同条款分开谈, 如果迫于压力和求胜心理退让了错误的一步,多半会一直退到底线,再无谈判的砝码。更简单一点,在电话沟通的时候,如果对方提出异常过分要求,一旦动怒以后,往往陷入唇枪舌剑的境地,很难收回情绪,就算极力收回情绪,对方早就怒气冲天情绪不佳影响后续 谈判。
    关于连续犯下错误以后恢复清醒头脑的重要性。犯了第一个错误并不会导致什么可怕的后果,但接踵而来的就像湍急漩涡一样的第二个错误,第三个错误,甚至第四个错误却会导致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
    在商务谈判的过程中,错误一旦产生,及时修正异常困难,时间极短,而且对手还在加深这种错误。那么控制情绪就尤为重要,如何在第一时间保持冷静。

四、让时间慢下来
    这一章大概是最让我震撼的,关于认知。
    工作中有很多和客户谈判的时候,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引导客户便成了工作重心,有时候见面的时间只有十分钟,甚或更短的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怎么有效的判断客户的思路,心理,看法,背景,兴趣爱好甚至家庭状况就成了非常大的挑战。
    那么怎么才能让时间慢下来?在十分钟时间里获取所有有效信息。
    首先是意识思维,跟一个完全陌生的人第一次见面,假设这段时间只有十分钟,能获取的信息是外貌、衣服、手势动作、语气语势语调语速、面部表情,由此判断分析客户心理。乔希说想象力就是电脑屏幕上的一页白纸,如果有许多信息要同时展示,那字体就要变成很小才能把所有的信息都写在这页白纸上,这样一来你就无法看到字母的细节了。但如果同样的思维意识被用来在同样的一段时间里呈现较少数量的信息,那我们就能看到每个字母的细节所在,于是时间的感觉慢下来了。
    十分钟内获取的无数信息,如何把信息简化,剔繁存简,抓住事物的实质就成了判断观察的核心,只有抓住事物的实质,才能在同一段时间里呈现较少数量的信息,看到白纸上每个字母的细节。
    在现场谈判时尤其要注意的是客户的面部无意识的表情,是窃喜,蔑笑还是无奈,一年前看“别对我说谎”lightman团队总是通过不断观察录像视频看微表情分析当事人真实想法,有时候还可以采取放慢镜头的方式,但现实生活中商务场合无法全身关注的盯着对方看也无法放慢镜头。
     比如说今天第一次跟一个高阶主管见面,假设没有办法从其他渠道获取信息,目的是技术方案确认,最基本的是判断该主管懂不懂技术,在公司里的决定权如何,性格如何是骄傲自大又不懂技术的,还是诚恳谦虚又懂技术的,或者根本对这个项目不感兴趣出于情面应付你了事,又或者他早就有自己属意的厂商,但又不想透底,装作万分对这个项目感兴趣的样子。
     语言往往是失灵的,因为很多做到高阶的主管,已经人情世故成精,就算人家对你丝毫不感兴趣也能让你觉得无比受重视无比被需要,合同指日可待,有太多这样的陷阱。
     需要抓住面部的微表情,甚至一个无意识的动作,真正的销售大师和销售高手的区别大概也在于,如何把握人心,顺势而为。如何在关键谈判中,让时间慢下来,先获取有效信息,抓住事务实质,然后把所有招式攻击到核心点上。


总结:到这里大概写完了,但回头看就知道,很多自己提出的问题都没有办法做出很好的解答,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方法论,但如何应用到工作中,如何训练行业内的思维意识这些都需要不停的探索学习。

谢谢这本书带给的认知和思考。

展开全文
有用 3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信念和方法论”的回应

yxyd 2013-11-05 16:27:19

你的讲解给我了很多启发,而且很容易让人接受。我现在就是一名大学毕业生,看到你用自己亲身经历来讲解这些方法的时候,我更深刻的明白了现在的学习方向,谢谢你精彩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