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与姿态——评《伍尔夫读书笔记》_伍尔夫读书笔记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伍尔夫读书笔记 > 品味与姿态——评《伍尔夫读书笔记》
俞耕耘 伍尔夫读书笔记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8-27 15:08:38

品味与姿态——评《伍尔夫读书笔记》

(刊于《燕赵都市报》2015年10月10日)
文/俞耕耘

读书笔记往往稀松平常,它使任何读者将阅读印象、感悟、思考积淀下来。然而,普通读者个人化、私人性的阅读成果通常凌乱琐碎,无法形成明晰的批评观念与美学意识。知名作家就大不一样,原因很简单,他们是创作者、更是精英读者。这看似带着强烈的不平与歧视,却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作家的读书笔记很大程度并不限于阅读与接受,更意在总结创作经验、评点作家高下,分析审美风格。
伍尔夫使我们重新“发现”经典,由于她的经验引领,我们改变了阅读惯性、作品的关注比例。当我们心甘情愿被认同吸引,证明她的见地既晓畅又深刻,既看重精神反思,又强调物质基础。她总是从生活经验、社会环境(风俗法律)、心理类型出发,探讨作家创作心态、作品风格与成败得失。可以说,她的评论做到了历史的与审美的统一,社会类型与个体风格的融合。
在书中,我们看到伍尔夫独特的文学品味和“自有高格”的超越姿态。眼光、趣味和思想在犹如倾诉叙说的节奏中婉然呈现。在《摩尔·弗兰德斯》中,她赞赏笛福可贵的女性观:价值独立、头脑有力、精明实用、富有激情。“女人需要的是勇气,还有‘立足脚跟’的能力”。笛福对人性持久冷峻的凝视,使他可以避开偶然细节、瞬息情感的诱惑,忠于一种事件的自然生成、人物的自主充实。尽管这种伟大的平铺直叙努力保持克制,然而故事却充满着道德训诫的力量。幸运的是,笛福没有成为说教者,他将经验渗入在创作观念中,把观念融入到人物形象里。“他似乎已把人物深深纳入自己头脑,不经意间又把自己投入他们的人生”。这种天赋使其精心掩饰议论,女主人公虽然代言了思想信条,却依然是有生气、罪恶、欲望的鲜活形象。他反对人物平庸的善,“结果是我们对摩尔·弗兰德斯的赞赏多于责备。”笛福可贵处是叙述态度的自然求实,其作品题材的单调也许恰好彰显了对人性真相的持久关注。伍尔夫挖掘出作家与读者的博弈游戏。杰作总是作家以创作的透视设计驾驭了读者阅读透视的比例。《鲁滨逊漂流记》处处使读者受到挫折、嘲笑和反驳,因为我们的期待视野(一种自然主义的历险故事)总是被中产阶级缺乏想象,注重切身利益的社会现实所取代。笛福用那只土罐子的隐喻,描摹了人类拜物主义的事实。
伍尔夫对于女作家的趣味判断则既恰切又带着自醒的深刻。奥斯汀在她看来是一位讥诮世情的讽刺家、机智冷峻的观察者。然而,她却懂得以理性趣味(“道德信念”)和乐观主义(“取乐心态”)规避卑琐小气与刻薄恶意。她扬长避短,利用生活经验场景的局限,于小事处见深意,从琐屑处察人情。伍尔夫也看到她的日益厌倦与突破尝试:在后期逐渐以感受情态压倒了日常事态。文末的几重假设又说明了更多提升的无限可能:她题材也许会更深广,“不仅写出人们的本相,而且写出人生的本质”,书写不再局限于单一个体,而是群体形象。与奥斯汀不同,夏洛蒂·勃朗特在作者看来更多是位宣泄型的激情作家,她没有那么多层次侧影、色彩维度,往往以自我情感力量所驱使,来不及观察与解决问题。意图与语言的混沌正如音乐动机与旋律的难分,她只有借助大自然的整体象征寄寓情感的无以名状。在比较中,艾米莉更高一筹,她的视域更开阔,超越了个人的“我”通向了人类的永恒力量。《呼啸山庄》正是艺术性对现实人物表象的冲毁与永恒性的重构。
伍尔夫难得处在于评点名家时,不忘提出自己的创作宣言与反思。在意识流宣言《现代小说》中,她发现了创作“发力”的方向性错误。“物质主义者”提供了一个貌似真实的假象,它远非真实的生活。她强调印象“落下”形成生活、无序混乱汇聚内心真实、意识流动呈现精神图像。《妇女和小说》更像是一篇对女性创作的社会学分析,它从时间、空间、环境、心态、语言等维度综合反思了女性创作的救赎与可能。她们终将拥有“空闲、钱财和属于自己的一间屋”。
作家写读书笔记别有意味,这是一种内行评价同行的行为。作为内行,这眼光总是不同凡响,往往一语中的;作为同行,那姿态总是不甘沦落,常常旨在超越。在20世纪,以读书随笔著称的作家中,劳伦斯、王尔德、毛姆皆是典范。伍尔夫则独树一帜,这不仅在于她是女性,更在于她有着贯通两性的审美观,融汇精英与大众趣味的批评意识。

链接:http://epaper.yzdsb.com.cn/201510/10/559445.html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