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中的反思日记和能力圈的实践_好好学习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好好学习 > 《好好学习》中的反思日记和能力圈的实践
叫脑呆瓜的猫 好好学习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7-04-30 21:04:54

《好好学习》中的反思日记和能力圈的实践

感谢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让我把以前的东西能够串联起来,并且开始进行输出。
这篇读书笔记中,我会用自己“反思日记”的形成过程来说明记录和反思的重要性;然后是关于能力圈这个系统,其中能力圈的定义,“能力圈是由你真正擅长并懂得的知识组成,而且在这些领域里,你要比90%的人都做得好。“


————关于《好好学习》这本书和成甲老师
——读《好好学习》是一个意外
我曾有一个恶劣的习惯,从来不喜欢很多人都喜欢的人,所以买书纯属意外,但从稍微了解成甲老师到佩服得五体投地只用了一本书。
我从得到APP音频节目《刻意练习》知道成甲老师, “全国为数不多会学习的人”此时还不认。觉得这个音频很好,就找来《刻意练习》电子书来读,读完觉得书不错而且从各方面来说都应该研究下学习方法了,为了凑单买了《好好学习》,书中一句话我就被彻底折服:人们学习的所有目的有三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测问题。以前我的思考重点放在第二个,用了好久才教会自己做事之前思考“如何把事做好”;听杨力祥老师讲C++课,重点放在了发现问题,所以我把“迷雾中前行”贴在了墙上;关于预测问题,听讲座学到的方法是研究历史和发现颠覆性事件;读完书之后,再结合其他学习经历,我觉得预测未来要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否则就是空谈。

——读书感受
一般我读完一本书,会把整本书的内容做一个思维导图,进行全局联系。我用这种方法整理《好好学习》的时候,卡住了,从第一章就卡住了,因为我几乎要大段大段的摘抄。有些东西,不用例子的话根本将不通,所以那时候我就放弃整理了。书的结构性实在太强了,从后边的临界知识切入可能会好一些。
书中有四章,后半部分读完我可耻的病了,所以读书笔记不包含后部分。嗯,开玩笑。我想概括成两部分:反思和能力圈,所以这篇读书笔记是关于反思和能力圈的切片。在“反思”方面,是我写反思日记的发展情况,这样做确实经历了重重困难。“能力圈”这件事情是我很向往的事情,我觉得也值得每一个人向往,并且确实能够实现。臆想下,你有某个技能,天下独步,酷!!!

————反思日记的前世今生
为了跟自己对话的日记:我高二那年一直怀疑自己有心理病,具体是什么心理病我也不知道,那时候想大概就是抑郁症吧。不知从哪里看到说记日记会有助于恢复,于是我就开始写日记。当初的日记只是寥寥几句话,写完也不会回去看,等到高三毕业的时候我发现里边写的东西根本不可思议,比如我上课时间大部分是在走神而且真的敢睡觉,曾想过自杀等等。大学记日记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际困扰问题,我发现写下来就不那么难过了,写了两年,大多没有什么逻辑,想到什么写什么。写了厚厚的两本,我现在都没有看完。后来在“吾志”写了一年,在那里我有幸看了两三个人的日记,之后才对自己的心理有了比较客观的了解,不再觉得自己特殊了,同时也学会了用别人的眼光看待自己。之后,“吾志”不再写,纸质的也没有再写。
抽象出对自己认知的日记:再之后,在“平行世界”写卡片,写得很用心,大概会用几个小时去写几百字的故事。偶尔会记录人生心得之类,直到有天我发现写的东西有大量是重复的。觉得有些意思,我把重复的编排在一起,开始抽象原因并且找解决方案,发现了关于自己的大量事实,比如我曾经很容易情绪失控然后往脸上泼水很痛苦的表现出来,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我就会克制,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记录事件的日记:毕设的时候,我为了让自己能够记住前面的进度,我把每天做的事情都写下来,思考的东西也写下来,直到后边忙得不可开交就放弃了。回头看的时候,觉得一头雾水,已经忘了当时想法。
做计划的日记:研究生开学,事务较多,我就把要做的事情列出来,做完勾上,坚持了一个星期左右。后来,不知从哪里知道“番茄工作法”,虽然我对这种乱起名字的东西嗤之以鼻,但是还是鬼使神差的试了下,并且花钱买来电子书。用了两个星期,觉得有问题,对照书重新修改了一下,坚持到放假。我发现这是个好东西,记录之后我发现很多东西。比如,每天我实际学习的时间都不到6个小时,大部分时间真的是在浪费。而且,这解决了我因为几个小时都坐着学习,之后大病的麻烦。我大一就从学长那里知道每周要做个周计划,从番茄工作法后才开始做,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三十几个周,做事情才稍微有些章法。
计划与反思的日记:年初我买了两本本子,名叫效率手册,一本是每周一页,一本是两天一页,后来每周一页记不下,我只用另一本。刚开始的时候,记录番茄完成率,事件完成时间,以及失败理由。有天突然我开始写起反思来,最初我不知道原因,有天我突然想到这是《好好学习》里的主意,而且这是在读完书一个星期之后。再之后,我又有了新的主意,每天记一件让自己最开心的事情,还有最难过的事情,读书收获,分别用橙色、绿色、浅蓝书写,每周选一件,每月选一件,再到每年。把让自己觉得不爽的事情,写下来在另一本效率手册上进行分析,我发现下回都会有很大的改善,这样及时反馈的好处还有不会出现以前那种事后一无所知的情况。
之所以会写日记的发展历程,我想说的是一个习惯的形成可能坎坎坷坷,中间会停顿数回,也可能会放弃,不过坚持下来就会发现,这简直不能再棒。除此之外,做大型作业的时候会简单做下规划,做完花几个小时进行复盘,这些事情很美好。

————能力圈这个系统

——学习PPT的历程
从初中微机课第一次学习PPT就喜欢,喜欢里边的插图、拖动图片做图文排版、做粗俗的动画。大学闲着无聊,继续PPT的学习,学完了两三个教程,并且自己做了一些简单的东西。把大神的作品拿来解剖,修改。又学习了关于排版的一些东西,技能还是比较娴熟的。从开始乱用动画到后来节制使用,有目的的使用,用了好大的力气,特别是自以为有些厉害的时候。到现在基本不用了,但是大部分用PPT做的动画我能知道怎么做出来。有天,我看以前做的笔记,想到了“组合创新”这个东西:方法+技巧+模板=组合创新。方法是指SmartArt、幻灯片母版、基础动画、版式设计等这些,技巧是指对这些效果的精确运用,模板就是已有的方案,然后就是随心所欲的做到自己想做的效果了。

——关于能力圈的见解:
我想把能力圈比作一个系统,那么书中的一些临界知识都可以拿过来用,比如系统化思考,安全空间,复利效应。我用读过的两本书说这个事情,《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和乔希的《学习之道》。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是利弗莫尔讲股票投机的,他把投机作为一种认真的事情对待,书里他讲,你不经过详细研究就人云亦云地买进股票,这不是投机,这是犯傻。他会认真观察一个股票的涨跌,对发展情况做下假设然后投一部分钱进行试探,如果涨了就买进更多,再涨再买。可以看到他投资的大部分是钢铁和棉花,而其他的没有进行说明,我想这就是“安全空间”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不要盲目行动,而是一直等待直到一击必胜。
《学习之道》中,作者在学习太极拳的时候说要琢磨每个动作的细节,然后融入到自己的套路中,直到变成一种非意识的行为。这样,在别人眼中很快的时间在自己这里却完成了一系列的动作集合,对方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将其打败了。《刻意练习》中提到的“心理表征”跟芭芭拉《好好学习》里的“组块”都对应差不多同一个概念,就是理解内涵达到非意识完成的程度。
我之所以觉得预测问题要在能力圈之内,是因为我意识到不认真的和不能验证的假设是没有多大的价值的。我能看懂PPT中的某些动画组合是因为我见过一些,进而能进行简单推断而不是我知道基础动画就能实现的。而且,老罗也说自己是研究了好多年的工业设计,而非盲目去做手机的,有段时间我真觉得他是跟方舟子置气才去做手机的。

——系统化思考:
我第一次对“从关系的角度思考问题”有些感触是考研学习马哲的时候,“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还有某次做PPT报告,回来我反思自己的问题,列了十几条,进行归类的时候我发现可以用“天时、地利、人和”来说明,为了防止出汗尴尬少穿衣服、站的位置要有利于看屏幕、与观众有些眼神交流等等。《好好学习》中讲影响系统的是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这些系统要素,刚好对应这些技巧,而且大部分的技巧都是解决这些关系问题的。可以说,系统化思考能够为解决问题制定一些方案,并且给预测问题提供了方向。

——黄金思维圈+系统化思考
黄金思维圈的流程:
1:先不断的问自己问清楚,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一遍又一遍。直到答案不再改变,想清楚我们做一件事的终极目的(why)
2:根据我们的最终目的,再思考怎样才可以达成?方法可能有哪些?(how)
3:最后思考具体要做什么?做成什么样?(what)
                    ——引自《好好学习》
黄金思维圈是有魔力的小圈,因为它用一种不用思考how的方式解决了how的问题。比如上边提到的眼神交流:为什么要眼神交流?因为要让听众感觉受重视,可以帮助听众集中注意力,让自己的话显得可信。那么就继续想,除了眼神交流有没有别的,是有的,比如有意的手势引导,语气控制,适当的互动等。这是《好好学习》书里,成甲老师提到的方法,恐怖的是这种思考可以运到任何方面。运用到系统化思考里是会出奇迹的。比如,讲报告时台下有评委老师的话,那么评委老师相对于其他听众来说就是系统关键解,就要花更多的心思去想跟老师之间的关系。
酷毙了对不对!然而,我第一次报告身体摇晃,抠手指头,语速过快。第二次依然语速过快,而且因为内容不熟,还不敢看台下只能盯着屏幕,但确实不晃了,也没有抠好久的手指头,我很欣慰。思考与实践的关系只有在实践之后才能知道,之前我深深折服于自己很强大的思考能力,直到“应用要远远比抽象困难的多”这句话从书里出现。我想了下,抽象是从有限的事物中总结,而应用确实要面对无法完全预测的未知。之后,便能老老实实做人了吧?但我依然喜欢联系和思考。

——再回到能力圈:
黄金思维圈能够解决系统关系和系统关键解这个是很明显的事情,但如果把系统化思考用在能力圈上,那便能锤炼出一个很好的技能。我想拿《学习之道》里的太极拳举例,因为我刚好对太极拳感兴趣并且正在学。“让时间慢下来”这一章中,作者提到多次与队友练习自己的套路直到无意识的就能做出来,减少主动思考的注意力损耗,进而更多关注对手的特定动作细节上,看到对手的关键细节,便能预测出他的下一步动作,就像时间只在细节之间流动一样。这样就有了质上的飞跃。
不断思考原因和关系就能不断将某个能力的掌握程度向深处挖掘,终究会把能力圈锤炼到超过90%的人的程度的,那会是克敌制胜的利剑,映射世界的沙子。

————关于这篇读书笔记
看完书后,我魔怔一样每次都会要求自己进行系统化思考,直到我想“怎么做”的时候自动出来一个声音“系统化思考”,然后逐层黄金思维圈,系统关系,关键解,安全空间。但思考归思考,我会把实践及验证放到更高的位置,不断反思,进取。
万分感谢成甲老师,升级了这个愚钝的操作系统,能够更像样的思考和做事。
同时这篇读书笔记作为一个知识输出的起点,躁起来吧!!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