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的一本小书 小小的一套方法论_逻辑思维,只要5步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逻辑思维,只要5步 > 厚厚的一本小书 小小的一套方法论
书屋 逻辑思维,只要5步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7-02-17 10:02:16

厚厚的一本小书 小小的一套方法论

总概:用金字塔图组织语言,用树状图解决问题;
        * 整理思考方法后传达所需要的技巧

一、金字塔结构:组织语言,表达时使用二、归纳法(并列型)和演绎法(串联型):理清头绪和关系的连接方法三、MECE分析法(互斥、完全穷尽,相互无重复且整体上无遗漏)
        * 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所需要的技巧

四、逻辑树:为了分析问题,解决对策,找出关键点和切入点时使用;五、矩形图(评估表):对原因或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决定时使用
需要逻辑思维的场景:报告、联络、指示、建议、说明、提案、交涉、会议中的发言、事故应对;基本一:要想说话有逻辑,就必须要有结论;基本二:有结论有理由,将两者相联系;基本三:理由和结论没有联系,让人不知所云基本四:用“因为”“所以”等连接词,让理由和结论更明确基本五:没有结论的沟通,对方可能不知道你想表达啥;基本六:在会议上说的“我反对”只是结论而非理由;
STEP1:一
        1. 三个理由让结论稳定扎实;
        2. 论点-结论-理由1-理由2-理由3-行动;这样表达更容易理解;沟通清晰有条理;(提案、忠告、交涉等各种交流的
        3. 论点由“情况+问题点”构成; 通过状况和问题点来叙述论点;从对方了解的情况开始阐述,沟通更容易;
        4. 考虑的问题需要有意义;有意义的论点就应该是能联系到行为的问题;
                * 原本什么是问题?(what)
                * 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why)
                * 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HOW)
                * 谁(who)
                * 哪里(where)
                * 何时(when)
                * 多少钱(how much)

        5. 结论是文章的中心,即使删去所有其它部分也应该保留到最后;让论点或问题的回答成为结论; 想说的作为理由,最想说的作为结论;
        6. 结论与论点的3种组合方式:什么问题-问题是?为什么-原因是?如何-解决方案是?
        7. 结论与论点不要偏离,结论是要解决问题的,而非阐述事实;
        8. 大多数情况下,结论放到最前,避免放在最后让听的人疲倦;除了阐述对于听的人来说非常严重的结论时、或者希望让听的人自己得出结论放在最后;原因在于让对方推测结论,听的人有心理准备;如教导年轻员工时
        9. 把理由归纳成组,更加清晰明了;对于认同感不强的理由,补上“理由的理由”
        10. 这些作为理由更让人信服:用数字/数据作为事实最可靠,一般 的常识和事例的积累,已被决定的判断和制度/公司内部规定;
        11. 如何让不确定的“预测”有说服力,以过去的倾向照原样持续下去为前提,再把这些作为理由对未来进行预估;通过过去的连续性或专家的发言来推测未来;
        12. 根据对方的情况调整论述的繁简;寻找介于过于省略和过于啰嗦之间的理由来过渡;
        13. 理由不当的3种情况;稍微思考一下就觉得好像是这样,又好像……
                * 个人的想法或感想
                * 理由的反面换个说法的情况
                * 因果关系含糊不清;

        14. 说完结论之后,如果听的人对如何做感兴趣,那么就需要介绍方法;
        15. 阐述完理由,在最后加上具体的“行动”由谁行动;谁该做什么?明确传达自己和对方的工作内容;由谁负责在某个时间点前完成某事;做什么-什么时候做!


STEP2:二 把理由连接起来
        1. 结论和理由的连接方式只有两种,归纳法(并列型:并列数个事实,找出共通点,得出结论)和演绎法(串联型:将某个事实和与其相对应的某个规律联系后得出结论):
        2. 找出理由的共通点推测结论的是并列型;特点是结论终究只是个推测出来的内容;优点在于同时说明数个理由,即使有一个理由不充分,也能凭剩下的理由来支撑绪论;缺点是显得主观和经不起例外;
        3. 理由依照一定的规律得出的结论是串联型;由于已发生的事实适用于某个前提,从而能够判断出一些结论;需要已经发生的事实与规律同时没问题,结论必然成立; (规律:不只是物理法则、公司规定、无须明言的潜在规律等,只要能获得共识都可以算是规律);串联型 的缺点是若依照的规律有错则全盘皆错;
        4. 串联型的规律是由并列型形成的,规律会随着时间变陈旧或发生变化;常识是过去的积累,注意逻辑破裂;同时注意假串联型的逻辑;
        5. 灵活使用串联型、并联型,根据严格规则判断用串联,如员工不恰当的行为;需要从多视角根据状况的变化做出判断的则该用并列弄;


STEP3:三 消除遗漏、避免重复
        1. 在没有重复 没有遗漏的状态下进行思考;阐述对方想听的理由而非自己想说的理由;
        2. 让完整度达到八、九成,无重要的遗漏;
        3. 多种无遗漏、无重复的分类方法:思考多个维度的切入口,思考分类的目的之后再区分;
        4. 3种MECE状态的表达方法
                * 类别区分
                * 树状图表示
                * 矩形图表达

        5. MECE分析法是运用框架缩短时间;要善于使用框架
        6. 用公式解决遗漏,
        7. MECE分析法的4种制作方法:某事和某事之外;要素分析(先有全貌,然后切割);过程分类方法;算术公式;
        8. 用对方能够信服的理由进行MECE分析,思考说什么内容能让听的人信服;
        9. 如何无重复、无遗漏地找出对方感兴趣的理由;一,选项MECE,穷举理由并罗列出来;二,找位思考,找出听的人认同的理由,优先排列;
        10. 有结论 无理由时,由上而下式,顺着理由找结论,找结论时考虑两点,论点是什么和有认同感的理由是什么;有理由无结论,由下而上式,根据理由总结结论;
        11. 对于杂乱的信息,只要整理,进行分组,就能得出结论;
        12. 对于说服性较弱的理由,加入假设来支撑;




        * 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
                1. 对于重大问题应该考虑2点,分别是用什么顺序解决问题呢?和每个顺序中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具体该怎么办怎么按 实际发什么了什么问题?怎么会产生这个现象,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该怎么做才能解决,怎么制订问题的解决方案,且在每个阶段下对每个要素进行详细分解和思考; 明确问题-查明原因-检讨解决方案的顺序思考
                2. 不要马上去思考解决方案,先想想为什么 ;原因不同,解决方案也就随之不一样;
                3. 如何找出具体的问题:方法一,把现状和想要有的状态之间的差距设为问题;方法二,把问题具体化能够思考原因的大小;想要有的状态有两种类型:类型一,从不好的状态恢复到0(普通状态),类型二,从还不是很坏的状态提升到理想的状态;
                4. 不断反复地问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深挖原因;找出敏感度高的切入口;将该怎么做 具体化;形成从零开始思考的习惯;
                5. 问:论点是什么?支撑结论的理由需要哪些?会出现什么样的反论?理由是用并列型还是串联型来组织?是否存在遗漏或重复?原本的问题是什么?能够考虑出来的原因有哪些?能想出的解决方案?该选择什么评估项目比较好呢?




        * 惯性 逻辑罗维
        *
                * 向上司报告时:结论是XXX;理由有3个。
                * 会议陷入僵局时:最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 做资料时:有没有遗漏;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