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齐伯凯
□自由撰稿人,广州
用压力锅煮饭为什么容易熟?为什么美国专利局与法国皇家科学院对各种宣称是永动机的专利申请一概不加考虑?为什么绝对零度实际上不可能达到?为什么人的视力或者用照相机拍出的照片都永远不可能完美?为什么每天到达地球表面的860万次闪电几乎不会两次击中同一个位置?为什么钢被加热时最初发红光,继而发黄光,最后发白光呢?如果你在大街上见到自己的反物质孪生子,会愿意和他握手吗?万一不小心掉进黑洞里该怎么自救?为什么夜空漆黑一片,不像太阳一般明亮耀眼?
当《科学》杂志的物理编辑、知名科普作家乔安·贝克尔博士开始在《你不可不知的50个物理知识》中提出这些问题时,她的朋友们都开玩笑地说:“你不可不告诉读者的第一件事,就是物理很难懂。”物理是否难懂或许见仁见智,但物理学给我们留下的这一刻板成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围绕分散知识点的考纲式教育倒了我们的胃口。而在贝克尔的笔下,从万有引力、光和能量等基本概念到量子理论、混沌和暗能量等现代物理学思想,物理学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发现被浓缩成50篇短小精悍却又趣味横生的小故事。理论除下了繁琐深奥的面纱,取而代之的是重大发现的时间表反映出的逻辑运动与脉络流变、科学家的生平简介与逸闻掌故中折射出的人性两面。可以说,作者实现了在开篇为自己提出的期望,让本书成为带领读者在物理世界徜徉的“观光指南”,让读者能清楚地 “鸟瞰”物理学史的思想轨迹。
物理学并不只是印载于课本上,而是每时每刻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贝克尔告诉我们,为了使数十米高的巨型傅科摆发生平稳的、没有丝毫扭转的起始摆动,传统的做法应该是将摆锤拴在另一条绳子上,在用蜡烛烧断绳子后,摆锤就会被轻轻地放下来;而维护伦敦大本钟的公司则无奈地承认,如果在大本钟钟摆块上增加一枚古老的英国便士的重量,则可以让它每天慢上0.4秒钟,但他们至今仍不清楚,将便士换成一欧元硬币会对大本钟的走时产生何种影响。
又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牛顿将苹果落地、炮弹抛物线等现象乃至行星运动的规律全部统一到万有引力理论的解释中去,“实现了天和地的统一”,但贝克尔却引用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少为人知的精准比方:“反对全球化就好比反对万有引力定律”,读者自能会心一笑。贝克尔以这种新颖的方式向大众普及物理学知识,无疑有助于让更多的人摆脱对细枝末节的纠缠,而专注于了解物理学的实质图景。
物理学其实不仅仅是冷冰冰的“物之科学”,正是那些有着闪光点与缺陷的活生生的人在疑惑、徘徊与迷茫中的披荆斩棘,才让物理学这棵参天大树得以拥有厚实坚定的根基与生机勃勃的枝头。实现了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部分统一、曾预测出反物质存在的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为人极其低调,他因为担心会引起公众注意而想过拒绝诺贝尔奖,而他最后作出让步、亲身前去领奖的原因只是因为被告知“拒绝会更加引人注目”。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美籍奥地利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沃尔夫冈·泡利,他因为受到母亲自杀、婚姻失败、酗酒成性等诸多私人问题的困扰,与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保持着长期的通信联系,却绝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心理学史上的著名案例———荣格记录下了他曾做过的上万个梦。贝克尔把物理学的宏大叙事,拆解成可亲可近的个体故事。
诺贝尔奖得主斯蒂芬·温伯格在《引力论和宇宙论》一书开篇写道:“物理学并不是一个已完成的逻辑体系。相反,它每时每刻都存在着一些观念上的巨大混乱,有些像民间史诗那样,从往昔英雄时代流传下来;而另一些则是像空想小说那样,从我们对于将来会有伟大的综合理论的向往中产生出来。”在物理学前进的道路上,的确交缠着进步与停滞、秩序与混乱、清晰与迷惑、信任与怀疑、失败与伟大、革命与保守、孤军奋战与团队合作、墨守成规与离经叛道,但能让一般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只是一些丰富细腻的纹理。里昂·傅柯设计的高达70米的钟摆日复一日地从巴黎万神殿的穹顶上倒悬下来并沉默地划过地面,一如一百六十年前。丹麦酿酒师卡尔·嘉士伯为大批躲避纳粹迫害的科学家慷慨借出位于啤酒厂厂区中的豪华别墅,丝毫也不在乎后世是否只记得自己的名字是个啤酒品牌。(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正是因为突出了每一位个体、每一个进步,贝克尔为我们动态地、立体地、多方面地展示了物理学的面貌容颜,而不仅仅满足于静态、平面、简单化的描述。于是,我们通过轻松地阅读故事,也可以读懂和爱上物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