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应届毕业准备申请的学生,我也读了很多申请书籍,当然包括这本太傻十日谈。
以前看到这个名字认为可能是太傻的广告,但从前言和一些人的评论看来并非如此,所以我还是抱着某种侥幸的心态——相信它是一本书而非广告册——来开始这阅读的。
但读了几十页,我失望了,觉得不应该再继续读。
当然书中不会有赤裸裸的对太傻中介的溢美,他们知道对于申请留学的这些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学生,这种广告只能引起厌恶。然而读了一些以后,稍微仔细分析一下的同学就会发现:还是广告。
第一,找个这么个例子,申请商科,还要申三年,搞得整个申请过程巨艰苦无比。怎么样孩子们,怕了吧?可是我们出国大军按比例来说大多数是学工程的EE,ME,bio,CS,以及理科的Math,Phy,有几个商科的又有几个商科非要这么高的,比例大家可以自己查。而里面也说到了工程申请也就需要1/10的工作量——仅此一句。
第二,告诉你很多你以前的知识体系是错的呀——从互联网上听来的知识体系是错的,所以你可千万不能再用、再相信互联网啦,而中国大多数申请的DIY的同学们都是靠着互联网的信息,那你还怎么DIY呀?所以来花钱吧。那我还真想知道太傻的体系是从哪来的,不是网上?都现实中认识的人,都当面谈过?要么自己总结出的体系(你这么说我就无话可说了)?我只知道太傻中介号称有成千上万个以前的案例是他们的资料库,而我的同学使用了这个中介后连当面见都没见过,两封书信往来,没几天写好的PS就发来了——这些案例的了解程度可见一斑。
第三,告诉你完全不能和别人一样啊,一样就死了,然而从网上看经验你敢说自己和别人完全不同吗?不能,因为即使那个书里的商科大牛都做不到,做不好。怕了吧?所有的中介和留学机构都说自己有雷同校验之类的服务,我承认这确实可以有所区别,但是我们自己写会搞出那么雷同吗,这种校验软件能够从多大程度代替我们留学学子自己的真情实感?
好吧,或许我说的有点偏激,抑或有人说我书都没看完(也不打算读完了),但是我只能希望大家不要人云亦云,不要卸下自己批判思考的态度。
至于这本书,虽然说话的形式高级点,也无非是一个广告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