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事第一》书摘_要事第一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励志 > 要事第一 > 《要事第一》书摘
Jack 要事第一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3-26 16:03:59

《要事第一》书摘

出版社的不严谨态度,导致翻译差强人意,甚至出现不少错别字。客观来讲,整书结构也相对松散,导致阅读体验较差。但仍然无法掩盖这本书带来的,关于个人时间管理的革命性理念——“正确地做事”变化到“做正确的事”。即使里面某些组成因素可能不适合每个人,我们依然可以从中反思自己生活的方向及方式。值得再三阅读体会。

以下是书摘:

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控制一切事情的能力上是徒劳无益的。我们的确可以控制自己的选择,但是我们控制不了选择所带来的结果。


比速度更重要的是前进方向。生活的意义不在于速度或效率。做什么以及为何做远比做得快慢重要。


要从中得到最大收获,就需要全力投入——愿意检讨自己的生活、记录、动机、“首要事情”以及自己所代表的现象。这是一个高度自我反省的过程。


最重要的事和花费时间的方式之间存在的差距,我们可能因突变才会意识到,出现了危机,我们才意识到自己花费时间所做的事情与自己认为非常重要的事情不是一回事。


我们控制不了生活,生活是由原则控制的。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选择,但却不能控制这些选择的结果。此外,我们也不能控制他人。


当所看重的东西与主宰心情平静及高质量生活的自然规律背道而驰时,我们就是将自己的生活建立在错觉之上,注定要失败。


传统的时间管理注重的是实现、完成、达到自己的目标,不让任何事情阻碍挡道,基本上将别人当成自己提高效率多干事的资源——或障碍、干扰者。人际关系基本上相互作用。但事实是生活中大多数的最大成就和最大快乐来自于相互转化的人际关系。从互动的本质上说,人们被改变了。他们发生了转变。新的东西产生了,没有人在控制它,没有人预料到这一点。这不是效率的作用,而是相互交流理解力、洞察力、新知识以及对获得新知感到激动的作用。


艾伯特•爱因斯坦所说: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不可能通过与提出问题的思维处于同一水平的思维来加以解决。


柏拉图说:“未经反省的生活不值得过。”


有一件事确定无疑:如果我们继续自己在做的事情,就会继续收获正在收获的东西。精神错乱的一个定义是,“不停地做相同的事情却期望得到不同的结果。”


非有意地干重要的事情,等于无意识地干不重要的事情


要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需要完全不同的思维,如同医学上“预防”和“治疗”思维之间的差别。治疗针对的是急性疾病或引起疼痛的疾病;预防涉及的是生活方式和保持健康问题。


原则的力量在于它们是普遍的永恒真理。如果我们依据原则去生活,去理解生活,我们就能很快适应;我们可以用之四海。了解应用程序可能是为了迎接当前的挑战,而了解原则乃是为了更有效地迎接当前的挑战,而且也是为了能够迎接未来成千上万的挑战。


在农业上,自然规律和原则制约着耕种,决定着收获。但是在社会和公司文化中,我们不知怎么就认为自己可以置自然过程于不顾,弄虚作假,而且还能得手。


原则就是简单,与复杂相对。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德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智慧增长,知识就会消减,因为细节会被原则包容。生活中每种职业的知识细节都很重要,可以通过专门学习获得,而养成积极运用理解透彻的原则的习惯才是最终拥有智慧。


从长远来说,农事规律制约着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一个空间。那个空间是我们决定做出反应的能力,我们的反应蕴涵着我们的成长和自由。存在于这个空间的天赋:良知、自我意识、独立意志、创造性想像力——造就了我们人类的最高自由:做出选择、反应和改变的能力。这些天赋创造了一种罗盘,使我们能够让自己的生活与真北现实并行不悖。


开发4个天赋并使之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1.通过记个人日志来培养自我意识。
2.通过以下步骤来培养我们的良知:
◎ 阅读古往今来的智慧文献并进行思考,以增强我们对贯穿古今、适用万物的真北原则的认识。
◎ 审视自己的经验并从中加以学习。
◎ 认真观察别人的经验。
◎ 抽时间沉思并聆听自己的心声。
◎ 对这种心声做出反应。
3.通过做出承诺并遵守承诺来培养独立意志
4.通过设想开发创造性想像力


第四代时间管理的步骤
第一步:联系自己的构想和使命
第二步:确认自己的角色
第三步:为每个角色选择第二象限目标
第四步:为本周建立一个决策平台
第五步:在抉择时刻要贯彻诚信原则
第六步:评估


有效的一周目标的下述五个特征:
1.来自我们的良知。
2.通常是第二象限目标。
3.反映了我们的四项基本需要和能力。
4.是我们的关注焦点。
5.是决心或者是专注。


在抉择时刻影响我们的因素:
● 紧迫程度(紧迫的、即将发生的事)
● 社会这面镜子(流行的和使人高兴的事)
● 我们自己的期望
● 他人的期望
● 我们根深蒂固的价值观(我们在长远考虑中认为重要的事)
● 我们运作的价值观(我们在短期考虑中需要的东西)
● 我们的生活脚本
● 我们的自我意识
● 我们的良知
● 我们的基本需要
● 我们的需要


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幻觉,即我们周围的环境或其他人应对我们的生活质量负责,而且觉得生活在这样的幻觉之中是很方便的。但现实却是,我们自己应对我们的生活质量负责,因为我们的回应是我们自己可以选择的。有些选择在当时看起来,很细小,微不足道,就像细细的山泉,但是它们聚集起来,就成了大河,这些选择汇集起来,就有了越来越大的威力,直到把我们冲到命运的终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选择就成了心灵的习惯。这些心灵的习惯比起其它任何因素来更强烈地影响着我们的时代和我们生活的质量。


智慧的文献中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个人生活是某个更大的事物的一部分。不管人们以怎样的观点来看这个更大的事物,而这种视野更大的取向,能够把日常生活面临的挑战,放到有关生命意义的背景下来思量。


爱默生说:“人们看来还不明白,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也是自己的性格的写照。”
对我们的心灵进行教育的一个最好方法就是观察我们与他人的交往,因为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本质上也反映了我们与自己的关系。
当我们不倾听、或不坚持自己的良知的时候,我们通常就会责怪他人、谴责他人,试图以此为自己的内心失调辩护。如果我们没有用以衡量自己的使命感和原则性,我们就会用基准来衡量和判断他人,而不是衡量自己的潜力。我们持一种相对比较的理性和非赢即输的心态。我们变得自我中心和“自传式回应”;我们把自己的动机强加于他人;我们对他们的优势和弱点的看法取决于它们对我们的影响。我们让他们的弱点来控制我们。


倾听良知、依据良知生活的人们,不会由于讨好别人、通过日夜操劳获得的安全感、“嗜急成瘾”而享受一时的满意。然而他们却能体验到深切的满足感——即使身处困境或面对挑战;就寝时他们自信已经完成了当天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他们体验的是内心深处的安详和圆满的生活。他们不会浪费时间去作自我辩护、与自己斗争、为自己所处环境而责怪或谴责他人或外部条件。对于自己的角色,他们抱着近乎神圣的服务观念——有责任为他人的圆满生活做出实质性贡献的观念。在艰难时刻他们坚强无比,他们的个人诚信账户有大量结余。


程序的真正威力只有当你深入这个程序的时候才变得明显。若你像大多数人那样,你一开始应用第二象限日程安排程序的体验,本质上就像应用第三代时间管理理论一样。现在,当你的理解已经深入了一点,再重复这个程序时,你会发现自己的体验有点像应用第四代时间管理理论了。你一步一步经历这个程序,每周你的理解都会更深入一点,结果也会更好一点。

展开全文
有用 6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