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作与生活,我们之前的观点全都是错的_沃顿商学院自我管理课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励志 > 沃顿商学院自我管理课 > 关于工作与生活,我们之前的观点全都是错的
古尔浪洼 沃顿商学院自我管理课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3-24 09:03:31

关于工作与生活,我们之前的观点全都是错的

我是以挑衅的心态翻开斯图尔特·弗里德曼教授根据自己的公开课撰写的《沃顿商学院自我管理课》的。

我为什么要以挑衅的心态开始?原因是,我已经看过太多讨论工作与生活,以及与之有关的所谓自我管的相关书籍了,相关的观点也听得太多了,我觉得讲来讲去,都没有跳出一个窠臼,就是怎样平衡好工作与生活。

第一种是: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好。基本上,我们现在所能认同的成功者,都是将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好,所以在事业和家庭方面取得了双丰收。用来支持这种观点的例子,有很多,比如乔布斯就是著名的案例主角。很多人将乔布斯回归苹果并创造了iPod、iPhone 、iPad ,带领苹果重塑辉煌的过程,归功于他去哈佛讲课,邂逅了劳伦娜,两人一见钟情,后来结婚成家。36岁时,他的长子出生,之后又有了两个女儿。家庭的幸福,给了乔布斯精神上的慰藉,使得他回复了精神和精力,后来又重新杀回了商场,不仅让皮克斯上市,成为了伟大的动画公司,也使得他抓住了机会,重回苹果,再造苹果,并创造出了新的辉煌。

第二种是,工作与生活平衡不好。这种观点大多是针对不成功者而言的。但也有成功者在出现意外后,反省时会这样说,比如李开复。李开复先生算得上是事业成功,但发生了重大意外。他是被查出患了癌症,病后归来,接受采访和新的书中,反省了工作与生活平衡的不好的问题,他认为在工作上花的时间太多,忽略了生活与健康。也有一个例外,是马云,他在优米讲课的时候,就直言:我平衡不了工作与生活。马云的脑袋比较大,这个向来被当做反面典型来讲的观点,竟然在他那里被讲得获得了“正当性”:“你如果选择了创业这条路,选择了希望往前走,你就没办法想平衡,你只是把自己把生活和工作融为一谈之间如何在里面获得乐趣而已。所以我告诉大家创业是很艰辛的,今天谁告诉我说,我可以把工作和生活分的很开,我相信这是职业经理人,我也不相信他企业会做的很好,我是坐在马桶上冲着淋浴的时候在想工作,我晚上做梦的时候也是想的这些事,但是我得到的是快乐。我得到家人的支持,他们也知道假如我不想的话,他们也会不幸福,他们也知道每天回到家看到他们怎么办呢?都已经适应了。”马云的这种观点其实叫“霸权主义”,或曰“强词夺理”根本就没有想着平衡,是那种家人必须得理解我的态度。不过他是首富,虽然这逻辑不对,但很多人看到他成功,也会去认同的,奇怪的是他为什么会黑职业经理人呢?这是题外话,这里不提了。

那么《沃顿商学院自我管理课》会讲哪种观点呢?如果是以上两种,我觉得就愧对了“沃顿商学院”那几个字,更是砸了“名校公开课”这样的招牌,更别说它在广告文案里吹牛的“2014年最受瞩目的八本书之一”、“2014年度最佳领导力图书之一”了。如果它不在怎样平衡工作与生活的窠臼里打转,那么它又怎样去突破这个话题的框架呢?

等到我翻开书的时候,我一下子就被作者的观点深深吸引了,更真实点说,是被震着了。弗里德曼教授没有试图如李开复一样,检讨工作,或者生活,也没有像马云一样,偷换概念强词夺理,非要把对错颠倒过来说,而是直接告诉大家:别在怎样平衡工作与生活的窠臼里打转了,而应该“超越平衡”。

为什么要超越平衡?弗里德曼认为,用“工作/生活平衡”来比喻工作和生活其它方面之间的关系是极为误导人的。因为这个关系尺度迫使我们只思考权衡利弊,而不是考虑和谐共处的可能性。他认为,这种非此即彼的两分法,忽略了人性细致入微的特性。在弗里德曼看来,“生命”实际上是由四个维度的交叉和互动构成的:工作或学习、家庭或家人、社区或社会,思想、身体和精神的私人领域。也就是说,他将工作/生活平衡的二维关系,拓展丰富成了四维关系。尽管他认为,将这四个维度进行彻底的排列和规划很难,但也并非一定无法实现。那么怎么才能避免他们彼此之间的冲突和压力,让他们达到和谐共存呢?哎,对啦,这就是这本书要讨论的主题,也是我在上面所列举的两种观点和解决方案之外的,弗里德曼给出的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和解决方式,即:

第三种,四相共赢,完美融合。弗里德曼认为,这四个维度看似跨度很大,所面临的问题也很复杂,但采用一些技能,其实是可以进行融合的。为什么他如此有信心?因为在他看来,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需要颠覆我们的已经拥有的知识和常识,也不需要推倒我们的三观重来,只要我们能用一种完整性的意识取代矛盾,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技能来反复练习,就可以使相达到相融共赢了。

到底是哪些技能?弗里德曼教授给出来了三个:

1、保持真实性的技能:

为什么要保持真实性?弗里德曼认为,要想对四个维度上的各相进行融合,我们就必须要有全面领导自己的能力(他在沃顿商学院有另外一个公开课,叫“全面领导力”,也非常有名),而其首要原则,就是要保持真实——理清什么是重要的,确保行为的真实与一致性。因为真实才是我们的价值观和想要创造的未来的基础。

2、保持完整性的技能

第二项之所以要从完整性方面进行训练,是因为,诚信的基础,就是要完整。所谓完整,是指,尊重构成我们整体的每个组成部分,确保我们自己与其他居住在这些区域内的居民都清楚能够从彼此身上所能获得的东西,并且乐意贡献出来,我们才能真正达到诚信行事。

3、保持创新性的技能

所谓创新性,是指,用创意和勇气反复尝试,在向着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与别人为伴,通过关注结果,解决不同维度之间的冲突,挑战现状,发现新的行事方式,从而营造出创新的文化氛围。

关于这三个技能的具体练习方法,我在这里就不剧透了,整本书近二分之一的篇幅,是专门介绍这些训练技能和方法的。

在这里特别要提一下的是,弗里德曼的这些三项技能与相关训练方法的产生背景,及其历史渊源。他的这个课题,其实不是近期才做的,而是通过他大量的调查和长期的研究,总结出来的。他最初是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思考这一问题了。在2014年本书成书之前,他就于1998、2000、2005分别与不同的合作者写过不同类型的研究主题,探索和研究了这个问题的不同方面。后来,他甚至对调查了跨度相隔20年( 1980-2000 )的千禧一代人的价值观和志向,以及为了重塑人类文化、机构组织、社区和家庭所需的能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比较。最终在开始这个课题研究20多年后,使得这本书(这门课程)成熟,并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为了使本书读起来不枯燥,让大家在学习的时候,能看到这些技能的实际应用效果,弗里德曼还在本书的第一部分(用了全书一半还多一点的篇幅),介绍了六位杰出人士的非凡故事,他们是:蒂尔尼(布里斯班集团联合创始人,全球资讯公司贝恩公司前任执行官)、桑德伯格( facebook首席运营官 )、格雷斯腾(前海豹突击队成员,非盈利组织“使命继续”创始人)、米歇尔·奥巴马(美国现任第一夫人)、朱莉·福迪(美国女足名将)、斯普林斯汀(美国著名摇滚英雄)。并根据他们的故事,分别总结了他们各自的真实性、创新性、完整性技能。所以这本书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是一本难得的,把枯燥理论、技能训练与丰富精彩的故事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一本好书。即使只撕下来一半看,也是一本非常棒的杰出出人物传记故事书,何况,还有另外一半价值不菲的“融合”技能训练方法呢!

展开全文
有用 11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关于工作与生活,我们之前的观点全都是错的”的回应

booker211 2016-08-25 09:30:07

这么烂的书看完这个书评感觉还是啥都没说,赞同软文

蜉蝣一瞬 2016-08-21 16:56:34

50%是一篇软文,这本书个人觉得并不值得购买。。。

古尔浪洼 2016-05-30 20:30:17
木卫三 :所以这是一篇软文?

你好有眼光!

木卫三 2016-05-30 20:24:48

所以这是一篇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