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能做我知道应该做的事情呢?+如何切实地将所拥有的Know-How转化为你想要的结果?(本书_知道做到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励志 > 知道做到 > 为什么我不能做我知道应该做的事情呢?+如何切实地将所拥有的Know-How转化为你想要的结果?(本书
sowhatgavin 知道做到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4-17 16:04:19

为什么我不能做我知道应该做的事情呢?+如何切实地将所拥有的Know-How转化为你想要的结果?(本书


本书解决的问题:

1为什么我不能做我知道应该做的事情呢?

2如何切实地将所拥有的Know-How转化为你想要的结果?


本书目录:

第一章 问题

第二章 缺失的一环

第三章 重复的力量

第四章 原因1:信息超载

第五章 应用“少而精”哲学

第六章 原因2:消极过滤

第七章 积极聆听

第八章 使用绿灯思维

第九章 原因3:缺少跟进

第十章 强调积极面,帮助人们取得成功

第十一章 提供更多指导、支持和问责





第一章 问题

1真正的学习一定会改变自己的行为。


2学习本身就是一段从“知道”到“做到”的旅程。


3对于你所学到的信息:这些知识和理念到底对你的行为方式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一个人所知道的东西,他们从书本、录音、录像、研讨班上学到的东西,与他们的实际做法(他们是如何应用自己学到的东西)之间存在着一条非常巨大的鸿沟。

4人们往往会用大量的时间去获取新信息,而不是想办法将自己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5让人们变成真正的学习者,能够将自己想要教会他们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将知识实际应用的三大方法:

第一样是:坚持记笔记。

除非一个人能够拥有一对照相机般的耳朵(这种人只占人口总数的0.0001%),否则他根本不可能仅靠听来完成整个学习过程。事实上,研讨班结束 30 小时之后,那些仅靠听来学习的人就能记得不到50% 的内容。24小时之后,他们会忘记一半自己学过的东西。而1个月之后,他们所能记得的新知识就不到5%了。

第二件事:在24小时之内重读笔记

总结那些让自己“啊哈”一声(即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译者注)的东西,或者是一些重要的理念。他建议他们将之清楚、整洁地写在一个笔记本上,或者把它们储存在计算机里。

第三件事: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达给别人。

在结束培训回到家里一个星期之内,他们最好能预定一间会议室,邀请自己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伙伴来待上半天时间,和他们分享自己从研讨班上学到的那些让自己“啊哈”一声的东西。


让人们应用自己刚学到的知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二章 缺失的一环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3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信息超载。

人们接收到的信息太多了。这其实是一条很容易掉进去的陷阱,因为如今人们可以很容易去读一本新书,听一盘新的CD,或是参加一个研讨班。知识来得非常容易,但却并不会实际改变他们的行为。

第二个原因:消极过滤。

获取知识要比应用它们有趣得多,但这并不是人们没能学以致用的唯一原因。第二个原因可能会让你有些惊,那就是消极过滤。人类的信息处理系统其实相当混乱,也就是说,他们有一种‘发臭思维症’(stinking thinking,是指对那些积极的、哪怕是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半信半疑,或者干脆拒之门外的症状。——译者注),这种消极的态度总是会让他们止步不前,而且就像你已经发现的那样,一个人的态度是很难改变的。如果没有一个积极开放的态度,你就很难消除知行之间的这条鸿沟。
第三个原因:也是最后一个原因,就是缺少跟进。

 
重复

6一旦了解人们没能学以致用的3个原因,所有问题就都变得清楚了。然后你就可以帮助人们越来越多地应用自己从书本、录音带、录像带和研讨班上学到的知识,进而改变自己的生活了。要想做到这点,关键就在于重复、重复、重复!这就是那缺失的一环。


重复是克服所有知行差距的3个原因的关键

 

 

第三章 重复的力量

                      ————这里的重复实际上是指间隔性重复

7间隔性重复是一种学习技巧,在使用这种技巧时,你不止在一种场合接触某一信息。你会隔段时间就重复接触到这条信息,直到它最终沉淀下来。


8有人把这种间隔性重复成为行为条件学习(behavioral conditioning)或内部强化(internal reinforcement)。


9因为仅仅一句话很难让一个人产生持久变化。它必须不断地被重复,不是不间断地反复,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之后再重复。


广告:

“广告商们一直都在这样做,”菲尔接着说,“他们把这种重复成为‘印象’(impressions)。他们发现,在让客户了解自己的产品并说服他们采取行动之前,你一定要让他们多次接触到你的产品或服务。”


10所以说,一个懂得重复的力量的人会拥有决定性的优势。






第四章 原因1:信息超载


11如果我们总是在接触新知识,却没有停下来去整合它们,并将其付诸实践,问题就来了。如果继续这样不停地接触新知识,我们的大脑就会堵塞。如今之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之中,原因就在于此。


那该怎样解决?


12我们首先必须确定自己需要学什么,然后才能更有效率地去学这些东西

 区别就在于专注

13要想掌握一样东西,你必须完全沉浸其中,直到将其完全吸收。你必须慢慢地咀嚼、消化,直到它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14据说通过间隔性重复彻底读透少量资料对你心理所产生的影响,要超过泛读(只读一次)20本书所产生的影响。不断接触新信息,偶尔参加一些研讨班,或者只读一遍书,这些都只会让你养成迅速遗忘的习惯。那样你只是在训练自己获取信息,而不是学以致用。正确的做法则恰恰相反。


15当你第二、第三次读一本书,或参加一个研讨班时,你并不只是在重复第一次时做的事情。


16要想真正了解一个领域,你必须透彻地吸收一些重要信息,而不是盲目地接触大量信息。


17人们应该少而精地学习,而不是多而浅地接触大量信息

 






第五章 应用“少而精”哲学


如何消除学知鸿沟:少而精的学习


18不断地进行间隔性重复,直到它们完全融入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当中。


19一旦人们在工作中真正懂得了‘少而精’的道理和间隔性重复的重要性,他们就会变得非常有创造性。
 







第六章 原因2:消极过滤


四个连环问题:

1-人们经常会表现得太过消极,这会大大削弱他们的信息过滤系统。问你个问题,你觉得积极思维比消极思维更强有力吗?

2-那么请告诉我,你可以选择在积极思维和消极思维之间进行选择吗?

3-那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去选择积极思维呢?

4-如今消极思维要远比积极思维更为流行。这是为什么?


 

答案就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受消极思维的影响!


来自父母,学校,社会的问题...造成消极思维



如何消除消极思维:

第一,一个对你充满信心的人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第二,我们完全可以选择自己去聆听什么。
 

在爬出‘消极之匣’的过程中,我最最需要的,就是一句鼓励的话。


20当我们读书、听录音或者是看什么东西时,我们总是会带着法官的心态去评判它们,这对我们的大脑、心灵,还有我们的未来都是完全不公平的。这是一种最糟糕的自虐。如果一个人的过滤系统受到了损害,他就很难成为一名学习者。









第七章 积极聆听

要想多留住一些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关键就在于要带着一种开放、积极的心态去

聆听

 
不要带有任何偏见或先入为主;
带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对新的信息感到兴奋;
带着积极的期待;
手里拿支笔,准备做记录;
带着强烈的欲望,不仅要仔细聆听对方的讲话内容,还要努力激发出自己的形象力;
带着一种“我该如何应用这些”的态度。


这种心态可以激发出‘啊哈’的经历,让你抵达自己的人生巅峰。


可能性思考经常会做出一些‘不可能的事情’。


呈现:呈现呈现呈现呈现呈现呈现呈现呈现



有趣的是,呈现6次似乎正是间隔性重复秘诀

从拒绝到吸收:

第一次接触:拒绝
“我之所以拒绝它,是因为它跟我之前的想法冲突。”


第二次接触:抵制
“嗯,我明白了,但我还是无法接受。”


第三次接触:部分接受
“我同意这个想法,但在应用时还是会有所保留。”


第四次接触:完全接受
“你知道,这个想法跟我的想法完全一样。”


第五次接触:部分吸收
“我今天就会应用这个想法。太棒了!”


第六次接触:完全接受
“我昨天就已经把这个想法告诉我的一位销售人员了,说句大实话吧,这个想法现在是我的了。”


21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所体验到的积极经历越多,你就可以自动跨越这6个步骤,许多创造性的想法几乎会不知不觉地浮现出来。最终你就会像我一样成为一个反向偏执狂。反向偏执狂就是那些认为世界在合伙照顾自己的人。

 







第八章 使用绿灯思维

22只要一有人提出任何新想法或新的项目建议,你就立刻开始指出为什么你觉得这个想法或建议是可行的。

(这个来自六顶思考帽,水平思考法)









第九章 原因3:缺少跟进

23要想将知识变为行动,你需要制订一个跟进计划


24要想改变某个行为,得到自己预期的结果,你需要指(structure)、支持(support)和问责(accountability)。当这三个要素同时具备时,你便可以制订一份出色的跟进计划。


跟进学习系统:

跟我说明-做给我看-纠正我... ...跟我说明-做给我看-让我尝试-纠正我... ...跟我说明...


(这份计划里根本没有提到该如何表扬一个人。在‘让我尝试’这一步骤之后,‘纠正我’之前,应该有一个‘表扬我的进步’的步骤)


25如果在接触新事物之后没有立即跟进,你很快就会恢复自己的老习惯了


26真正有用的是,要马上开始练习。越快实际应用一种新学会的技巧,你就越容易掌握它。但一定要记住,在练习的时候,你一定要把事情做对。


练习:


练习并不能帮你做到完美,只有完美的练习才能做到完美!


27学习不只是一段在脑子里完成的过程,只有当你真正将自己学会的东西变成实际行动时,你才是在真正地学习。


28除非人们有动力想要去学会一件事,并订出计划去正确地完成,否则他们根本不会坚持太久。

 






第十章 强调积极面,帮助人们取得成功

29要想正真学懂一件事,你必须愿意接受指导,并跟随大师学习。


跟进学习系统进化版:


告知-演示-尝试-观察我-表扬我的进步或者进行修正....告知-演示-尝试-观察我-表扬我的进步或者进行修正....


它应该变成自己告知,付诸实践,表扬或修正我自己的进步。









第十一章 提供更多指导、支持和问责

30告知、演示、尝试、观察、表扬进步并/或修正是一种简单有力的跟进计划,它可以帮助那些潜在的赢家变成真正的赢家。


31强调积极面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在进行纠正之前,一定要对学习者的进步提出表扬,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学习者就应当能够进行之外表扬,或者是自我纠正。


32很少有人能够通过读本书、听盘录音带、看盘录像或者是参加一次培训班就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你必须卷起袖子,成为一名真正专注的学习者。然后你必须学会通过一种积极的心态过滤新的信息。最后,你必须制定一份计划,将自己学到的新知识立刻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33还有最后一件事情要跟你分享,在每一位成功人士的生活中,都有一条贯穿始终的金线。那就是专注的金线,再加上坚持。所有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种独特的能力,他们能够像激光一样将自己的能量集中于一点,并在整个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失重保持焦点集中。


34答应我,一旦你能做到这些——集中专注于几件事,保持开放的心态,并制定清晰的跟进计划,你就要:





 

尾 声


35把自己知道的传授给别人是学以致用的最好方式之一,它可以进一步加强我把知识变为行动的决心。


36消除知行差距不是靠嘴巴说的,更多要看具体的行动。


事实上,当一个人从‘知道一件事’到具体‘做一件事’的过程中,一共要经过3个层级转变:


第一个层次的转变是知识层次的转变。这是最简单的,也是花费时间最少的一种转变。要想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你只需要读一本新书,听一盘新录音带,看一盘新录像带,或参加一次培训班就可以了。

这就引出了人们为什么没能做到知行合一的第一个原因:学习一件新事物要比努力将其付诸实践有趣多了。因此,我们就很容易出现信息超载,让自己沉没在一个信息的海洋之中。

 

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就是:重复、重复、重复。我们必须学会将自己的能量集中到少数几件事上。

“所以要想克服知行差距的第一个原因,秘诀就是要努力做到少而精——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到少数几件事上,然后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专注、专注。”


将大家的思维从消极转变为积极


大脑会把你所传达给它的所有信息当成真相。

 

这就引出了改进行为所必须经历的第二个层次的转变:‘态度变化’。态度是一个带有情感色彩的知识因子。当你对某个东西产生强烈的积极或消极情感时,你就会形成自己的态度。改变态度要比获取知识更加困难,因为你常常会说:‘我知道你在说什么,可是·······’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改变人们的消极过滤系统来消除他们的发臭思维症,这也是人们为什么没能学以致用的第二条原因。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养成一个积极的过滤系统。在学习时,如果没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你永远都不可能消除知与行之间的差距。


第三层次的转变,也是最为困难的变化层次,是行为上的变化,这也正是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为什么做到这点非常困难呢?因为要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你必须采取真正切实的行动。


你需要真正专心地跟进自己的计划。大多数人根本没有制订这样的计划,这也正是人们没能做到学以致用的第三个原因:他们缺少一个跟进系统。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将自己的知识付诸实践,你需要一个跟进计划来为你提供指导、支持,增强责任感。


37在培训行业,我们经常会投入大量的时间组织培训,但事实上,我们还需要投入10倍的时间在培训结束之后进行跟进。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能够帮助人们从新手成长为大师的导师和教练

 

致 谢

关于作者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