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别轻易以为有明天_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励志 > 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 > 《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别轻易以为有明天
阿顺 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7-10 17:07:14

《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别轻易以为有明天

那天的新书发布会,一干业内大佬对《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的作者加藤嘉一推崇备至。嘉宾蒋方舟同学除了说加藤嘉一“如此年轻,势不可挡,令人生畏”,更阐释该书书名其实说的是“从中国青年到日本青年有多远”。“少年强则国强,”古话言犹在耳,想想我们的年轻人每天热衷于“非诚勿扰”,我对这个看上去腼腆的普通话说得特别北京的日本年轻人产生了浓厚兴趣。
加藤嘉一来自日本伊豆——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的那个“伊豆”,2003年只身来京,就读北大,现为北大硕士。从一句中文都不会说的高中毕业生到出中文书的作家,加藤嘉一用了不到六年。如今,他在《南方周末》等开设时评专栏,在“锵锵三人行”等发表观点,还有《以谁为师》等其他著述,所有一切归结起来,其实只是一件事:用话语和文字介入公共事务。
作为一个外国人,他写的东西并没有多少“豁免权”。但如白岩松所说,“现在我们就可以夸奖加藤和他所做的事情,但十年或二十年后,才能更清晰地感受到其中的价值。”而看完《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这种感觉会更强烈。
加藤嘉一说“成为政坛精英是我人生的最后一个任务”,那么我们甚至可以开玩笑地想象,如果将来加藤嘉一做了日本首相,中国如今的80后要与生于1984年的加藤嘉一上演对手戏,那是一幕多让人期待的画面。
于是《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成为加藤嘉一人生路的重要备案,他将心比心来对人生的第一阶段做出总结,中国的同龄人是否能从中感受到更多的动力?这本书除了是加藤嘉一的部分自传,更表达了他对刚去世父亲的怀念。而作为前国家队运动员的他,其实在这本书里只表达了两个观点:“一,对于过去所付出的血汗的自尊;二,对于未来将付出的血汗的自信。”如他所说:“只有你所付出的血汗,才不会骗你。”
从故乡伊豆来到第二故乡的北京,做过“童工”的加藤嘉一取得现在的成绩不容易,这让经常跟国家高层打交道的他,坚决拒绝“太子党”以及“富二代”们的邀约。如同他逆风而走的人生信条:“观察中古,反观日本。”他始终没有背弃。这种信念让人震撼。我们习惯假设,如果中国的年轻人也这样,那会是什么情况呢?想起近段时间一本说中国年轻一代的书《无法独活:致喂大年轻人》,你甚至能感受到加藤嘉一那种信念背后力量的可怕。
整本书虽然文字简单,没有华丽辞藻修饰,但诚意十足的“心窝子话”足够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的加藤嘉一。并且他对媒体赐予他“日本韩寒”的称呼表达了相当的漠然,他就是加藤嘉一,不是任何其他人,他很自信。
当然在字里行间,一种日本人特有的忧患意识也始终弥漫,消散不去,就像他在幼年交通事故和奶奶去世等事件后牢牢确立的一个观点:“别轻易以为有明天”,生命任何时候都处于危机当中,加藤嘉一也不例外。对于1984年出生的加藤嘉一来说,即便鲜花赞誉满满,前路依然荆棘,无论外部大环境的,还是其自身的阅历以及发展,而这种忧患意识,或许能为他更好的明天点燃最早的那缕阳光。


阿顺。
招话剧演员、电影演员、剧组助理、某门户网站电影记者,有意者请发简历至信箱cdds-ily@163.com(演员请一并发六张未ps过的照片)多谢。

展开全文
有用 11 无用 2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别轻易以为有明天”的回应

shuji 2011-03-30 15:49:53

别轻易以为有明天 与其说是忧患意识,不如说是对当下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