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是写了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在得知自己患有脑癌后,经历了3次手术,两年半的化疗和30次放射治疗,随着身体健康的一步一步,决定在可能生命的最后阶段,不再进行治疗而是开始一次特殊的旅行,穿越整个美国在旅途中与过去曾经教过的学生会面,发现她们的变化的一系列故事。
这本书给我主要有三个感受:
一、 有志者事竟成
作者是在身体健康极度恶化的情况下,确定开始这一次特殊的旅行,那时候他的一半的身体已经麻木,走路一瘸一瘸,眼睛的视力已经接近盲人。以他的身体状况,他自己也不能保证自己是否能活着完成这次旅程。
旅途中有曾经的学生、朋友热情的招待,但也有很多不顺利的地方,比如被放到荒郊野外的小旅馆,那里既没有铁路也没有长途汽车,在旅途上遇到歹徒,但是什么支持他能完成走到最后,是他人生和那个优先清单中的词:韧性(strength)。
二、 向死而生
人生最神圣的一段旅程——死亡。活着的时光是借来的。大部分人不会思考死亡这件事,仿佛本该如此。他们活的好像自己长生不死,反正永远有明天的样子总是可以等到明天再向朋友伸出援手,或是打电话对父母说:“我爱你们”。但只有当一个人真切地体会到自己会死,当一个人为死亡做好准备,这是人才会学怎么活,这是苦乐参半的一课。
作者在全书多次写道一句话:“趁还来得及,去跟最爱的人说你爱TA。”你是谁,不是由你的工作来界定,而是你付出什么以及你怎么去爱。爱是一种强烈推动你采取行动的感觉。
莎士比亚在《凯撒大帝》里面写道:“人的恶性在死后犹存;善行则随着人死而入土。”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所以从小的方面,有机会的时候爱护关心家人、朋友。大的方面要多做善事,多结善因。
三、 人的心态
“击退癌症的唯一办法,是拒绝癌症阻挠我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癌症带走了我的过去,也会带走我的未来,但抢不走我的现在。”
我们控制不了别人发给你什么牌,但我们能掌握自己怎么出牌。
最后,在想一下一个人最后的清单,在作者一开始的人生清单是友谊、教育、独立、尊重,他没有把婚姻或爱列最最先优先项目。你重视什么,你就得到什么,所以作者的婚姻并不是很幸福。“已经没有昔日的感情,温情荡然无存,只剩下残破婚姻的锐利棱角……”
在文章的最后本书罗列的以下的优先清单:“接纳、冒险、艺术表达、事业、教育、家庭、友谊、玩乐、健康、荣誉、独立、爱、婚姻、财务、力量、隐私、尊重、安全感、性爱、栖身之处、灵性、风格、科技、旅游、胜利、富裕。”
文章最后的点题写的不是很好,列出了一大堆优先清单,一是觉得太多,二是没有重点,三是前文中对这些列出的清单缺乏具体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