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书名设置会让人产生感觉有用(的错觉),但这本书对青年没用_去人多的地方捞世界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励志 > 去人多的地方捞世界 > 这本书的书名设置会让人产生感觉有用(的错觉),但这本书对青年没用
hjbrave 去人多的地方捞世界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7-03-16 11:03:33

这本书的书名设置会让人产生感觉有用(的错觉),但这本书对青年没用

作者承认了,这本书的书名设置会让人产生感觉有用(的错觉),但这本书对青年没用,并不能帮助你进步,想在书里发现对大学生专业学习和对上班族职业发展的内容完全是痴心妄想。明明是讲情感故事,包装得有营养似的。
作者承认了自己和北上广企业的两面性,一边不齿着制度,一面野蛮地成长。
既得到好处,又多次多处骂“这不对那不好”。
本书并不能帮助你什么,上下整本不下十处在矫情发嗲,出版业也是陷阱的一部分。
经常说“如何,怎样,速成,轻松,就是这么简单,发财,出路,××(解决)法”,其实无法解决,没有出路。
读完全书最大的体会是,这本书言过其实了,没有花钱买是最正确的决定。像这种书,适合“吃饭时右手筷子,左手手机看”、适合“蹲坑大号看”、等BRT公交车看,花正经大段时间看完全是浪费时间。
本来想给两星,看作者书商定价25.9¥/电子版4.2¥,这么高,还是定一星合适。

很多很多的书就是在胡说八道。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书,你去读它,都是在浪费时间;你去购买,都是在挥霍金钱。对于“挥霍”这个词,很多人以为花很多钱才算挥霍。你们错了。在消费升级时代,“挥霍”一词有了新的含义。【更多时候,花小钱也是挥霍。】要理解这句话,首先要看挥霍的反义词【科学使用】。是的,挥霍的反义词不是节约,而是科学使用,因为挥霍本身暗含花钱时的随心所欲和情绪化花钱决策,当这个行为发生时,人的理性被热情洋溢的感性所淹没,感性思维取代了理性思维,支配着人的大脑。挥霍隐含着花钱决策的不科学,或者说挥霍金钱是不科学使用金钱。
数十年的电视营销在一些领域败给了在互联网做搜索引擎的精准营销,搞了30年的扶贫被中央认定效率极低,浪费极大,于是转向更有针对性和地方适应性的精准扶贫。举精准营销和精准扶贫的例子,是要说明【科学使用金钱】本身意味着【精准地花每一元钱/精准消费】,从科学理性的高度看,如果是能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和不造成负担的消费,纵使一次花9万人民币,也是应该的,值得的,如果其收益/价值远高于投资/价格,就算再多也是节约。如果是纯粹满足欲望,为了攀比面子,跟风从众,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冒然/随意/非理性地做出购买决策,纵使每次花0.5元人民币,也是浪费、奢侈、挥霍无度。关键是要把钱用在刀刃上,让每一元钱都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这本书的书名设置会让人产生感觉有用(的错觉),但这本书对青年没用”的回应

hjbrave 2017-03-17 19:02:37

矫情,窃名
随随便便拿一个俗人称大师,污化了这个称谓。语言系统里,非和尚不得称大师。否则大师便会被污染。
某人被称为大师,而且是喜欢旅行,去西藏旅行的大师。大师这个词被滥用了。随便一个人,读了几千字才发觉一个男性上司在没有任何前置解释的情况下被称为大师了。只要作者喜欢,可以封任意的人为大师。
移动互联网时代,谁都可以叫做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