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些小细节看顶级投行的成色_我为什么离开高盛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励志 > 我为什么离开高盛 > 从一些小细节看顶级投行的成色
和尚 我为什么离开高盛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1-02 17:01:37

从一些小细节看顶级投行的成色

极高的实习淘汰率,进入夏季实习生项目的实习生们,只有不到一半最后可以留下来。而能否留下来则是美式竞争文化的体现:是否能够在trading floor找到自己的位置。关于这个内容迈克尔刘易斯在《说谎者的扑克牌》中也有过精彩描述:实习生要有良好的判断力和人际开拓能力,迅速和繁忙的交易员建立某种联系,并且具备主动精神和为自己创造做事情机会的能力。这和国内的实习生项目差别实在很大,国内大公司招小朋友过来,基本是跑腿打杂,而不会需要这种“生存体验”。

公司调动资源的能力。9.11之后,高盛的人力资源部第一时间给作者发出了信息:1、提供2000美元以供缓解临时困难;2、已经在市区各大旅馆订好了房间,可就近入住;3、就地待命,随时等候重新开始交易的通知

作者对选人的观点。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公司?不太看对金融懂多少,不太关心GPA是多少,更多是对商业的判断力和热情。金融的理论可以学习,但是判断力却很难后天培养----我很同意作者的判断,做金融后天转行的很多,正说明金融知识并不如人想的那么令人生畏

对于细节的重视。实际上在国内的教育中,由于过去强调理论,很多学生也许具备很不错的学术背景,尤其是商学院的学生满心做大事业,但是在细节上出现了问题,而这种问题如果持续积累对于职业生涯来说就可能是致命的。作者讲了自己做衍生产品交易员的经历,顶头上司要求在接受客户任何一笔交易订单后向交易所下单前,检查三次(triple check),作者出过一个价值80美元的错误,在下单的时候搞错了买卖方向,将买单误操作为卖单,在发现后立即平仓,然后向上司道歉,这个教训并不贵,只花了高盛80美元的代价。而且显然物有所值,作者在之后的交易员生涯中再没犯过下错客户订单的错误。而在高盛也有过交易员,犯了类似错误后不愿意承认,直到第二天汇报:改正这个错误最后花了高盛100万美元------细节看似琐碎,但是有时候代价高昂得我们无法负担

永远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高盛的理念之一,永远把客户放在第一位,而公司的利益自然也能得到满足。这是很高的标准,实际上按照中国金融业现实的环境,多少公司能做到这一点,实在很难想象

高盛客户为本理念的坍塌。在次贷危机前后,高盛卖给了客户大量的次贷产品,而隐瞒了其对手方为另一只对冲基金(John Paulson管理),该对冲基金通过购买CDS做空次贷,而要求高盛专门把一些最有可能发生违约的次级贷款打包发售产品,由基金购买。由于客户不了解对手方,购买有毒的资产最后造成巨额损失。此事最后由高盛支付给美国政府3.5亿、客户2亿和解

展开全文
有用 22 无用 2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从一些小细节看顶级投行的成色”的回应

Seraph 2013-09-22 19:42:34

"只有不到一半最后可以留下来" —— 这根本不是极高的淘汰率,应该算是比较高的留任率。。。5%以下的我觉得可以算“极高”淘汰率吧

费洛蒙的费洛蒙 2013-01-03 16:55:12

至于说,不太看重金融知识懂多少,GPA有多少,这个应该仅限于SELLSIDE吧,做二级市场BUYSIDE的话,QUANT还是基本功,对商业的判断力当然也需要,所以投行青睐TOP MBA

据说华尔街的小投行面试,四位数乘四位数的心算是基本CASE,当然他们其实也不指望你能算对答案,大如大摩这样的交易岗位,考察的模型除了QUANT,基本的物理、计算机常识也都包含进去了。

出发 2013-01-03 10:52:52

最近刚看了索尼的inside job

清风诉古今 2013-01-03 10:45:19

公司成立的目的就是盈利,当客户利益满足不了公司的利益欲望时,黑手就会伸向客户。中国的公司只不过是即钻空子又不受惩罚的利益团体罢了,相比美国公司,中国公司所承受的责难小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