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利益和家庭教育_彼得潘综合征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心理 > 彼得潘综合征 > 儿童利益和家庭教育
乡村土狼 彼得潘综合征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5-15 15:05:11

儿童利益和家庭教育

儿童利益和家庭教育
评《彼得潘综合征:那些长不大的男人》

从有了自己的孩子开始,父母们仿佛一下子就会成熟很多,因为那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还有婚姻、生命延续带来的整个家庭都需要共同承担的责任,以前那个父母的孩子,现在又多了一重身份: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们多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和多年以来的生活感悟来教育孩子,在尊重孩子的利益和期望孩子成长的同时,也完成自己的家庭教育任务。事实上,在这个美好愿望的背后,很多言行和举止都没起到应有的作用,以至于我们在《彼得潘综合征:那些长不大的男人》中看到了很多孩子长大成人以后,他们仍然遗留着孩子般的性格。

在中国,因为翻译和文化背景的原因,“彼得潘”的名字远不如“小飞侠”有名。托孩子的福,我也是在给他准备一些书籍和影像的时候认识的“彼得潘”,那个小孩子充满了神奇,他可以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可以再“理想之地”(书中说的是“永无岛”)自由地嬉戏玩乐,他还有很强的正义感,并以打败海盗船长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小飞侠的正义和力量可以和蜘蛛侠媲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在这本《彼得潘综合征:那些长不大的男人》书中,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彼得潘的神奇,而是他性格上的缺陷:不负责任、焦虑、孤独、性别角色冲突,以及由此引申的各种社会性无能。我们更多人只注意到了小飞侠的天真无邪和超级力量(如同我们小时候的梦想一样),却没有关注家庭教育的原则性和导向性。孩子在成长中还要注意与社会的接轨,读书的过程中我才逐渐明白:原来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也是要有一定的理性和原则的,家庭教育是让孩子成为自己,在一定的“受限空间”中逐步找到自己的角色,并逐渐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而不是简单地让孩子自由地任意生长。人非完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教育手段也可能失之偏颇,孩子成长以后仍保留那些孩子气的彼得潘综合征,还是要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

Syndrome的中文意思通常是“综合症,并发症”,但书中作者也提出了彼得潘的孩子气可能只是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之外的一种性格特征,而不是病理,而且这种特征是一种社会现象,不会危及社会与个体;当然这种“孩子气”的特征可能会进一步演化成心理疾病,这也是本书的意义所在。它让我们的关注目光从孩子快乐玩耍的场面,转移到孩子躲在小黑屋偷偷哭泣的场景;也让我们在和孩子共同欢乐的同时,也引导他慢慢分享我们的伤心。诸如《新警察故事》里面那些高干子弟和富贵子弟们,他们的父母就是过多放纵了孩子的利益,疏忽了家庭的教育。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