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女人都会爱上一个彼得潘,每个男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彼得潘_彼得潘综合征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 彼得潘综合征 > 每个女人都会爱上一个彼得潘,每个男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彼得潘
水中央的彼得潘 彼得潘综合征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1-06 15:01:46

每个女人都会爱上一个彼得潘,每个男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彼得潘

      很快,《彼得潘综合征:那些长不大的男人》简体中文版就要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了,这是一本极其经典的心理学著作,在丹凯利八十年代初将书稿交到一位出版商手中的时候,对方认为这本书在鼓吹男女平等观念,因此拒绝出版,等到第二个出版商将其出版后,本书在美国迅速畅销起来,短短时间内,光是精装本便卖出了20万册,平装本更是达到了数百万册,它一共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停留了20所周,并在美国引发了一股大众心理学研究的热潮,模仿者无数。
       在全球范围内,这本书也受到了热烈欢迎,共被翻译成了22种文字,各种版本累积销量突破了千万册。但在中国,这本经典著作还是第一次被引进。不过,彼得潘综合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了,特别是在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群中间。即便是对它一无所知的人(事实上,绝大多数知道彼得潘综合征的人对它的真实面目确实一无所知),也能从这个形象而充满梦幻气息的名字中,感受到一点它的内涵。
      彼得潘,那个永远长不大,永远年轻,永远在带领一群小孩子同胡克船长作战,会飞,勇敢淘气的童话人物。彼得潘之所以经典,之所以让人在长大后仍然念念不忘,不正是那永恒不变的青春吗?
       如果说对于小孩子来说,彼得会飞的特质,没有大人管教的小岛永无乡,还有终日做伴的小伙伴是最有诱惑力的东西,而对于渐渐长大的成人来说,当年华渐去,童年已成梦幻泡影,大人的烦恼责任悲哀的侵袭停不下来的时候,有多少人渴望自己能像彼得一样,永远不长大,永远不要上学工作,甚至永远不要恋爱,只要做个永远的孩子,除了玩乐,再不需要接触任何无趣无聊严肃沉重的事。
       或许,这深深应和了人类渴望永恒青春的心理的童话人物,自出生之日起,便注定要成为和人类的繁衍一样长久的经典。
       丹凯利正是发现了这一联系,他说,“因为彼得潘综合征是这样一个经典英雄人物在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再现,因此,我没费多大功夫,便给这个心理现象找好了一个名称——彼得潘综合征。”
       或许,在心理学中,再没有比这更恰如其当的名字来描述人类对于逝去的青春的眷恋和即将到来的衰老的恐惧了,也再没有比这更有浪漫气息的名字了,唯一能与之相比的,恐怕是以另一个童话人物为名的另一种综合征——爱丽丝梦游奇境综合征。
       也或许是因为这名字浪漫而梦幻的气息,许多人眼里的彼得潘综合征也成了一件颇有情调的事,一种对于自己的孩子气的绝佳的,略带赞赏的讽刺。
       事实果然如此吗?这种心理症状,果然如它的名字昭示的那样无害,只是为了博人一笑吗?
       在《彼得潘》的剧本中(这本是一出戏剧),彼得潘战胜了胡克船长,略施诡计让那船长跳下了船,掉进了一直紧追他的鳄鱼的嘴里。故事至此结束,詹姆斯巴里写到:幕布一定不能再次升起,否则我们会看到他(彼得)站在船尾,带着胡克的帽子,手里拿着胡克的小铁钩子,抽着胡克的雪茄。
       丹凯利一针见血地揭示出,彼得潘就是另一个胡克船长。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彼得就会变得像他惩治的胡克船长一样无情无爱。
       这正是真正的彼得潘综合征患者最终的归宿,一个原本聪明、温柔、善解人意的孩子,最终变成了一个焦虑、不负责任、孤独和饱受性别角色冲突困扰的成年人。他自以为在追寻着永恒的青春,却意识不到时光从来不可能为任何一个人停留。
      在第一章的开头,作者写道:你认识这个人吗?论年龄,他是个男人;论行为,他是个孩子。这个男人需要你的爱;这个孩子却需要你的怜悯;这个男人渴望与人亲近;这个孩子却害怕被人触碰。你若是看穿了他的骄傲,就能看到他的脆弱。你若是无视他的冒失,便能感受到他的恐惧。
       你认识这个人吗?
       你爱上过这样一个人吗?甚至你嫁给过这样一个人吗?
       再,你是否就是这样一个人?
       打开《彼得潘综合征:那些长不大的男人》,来了解这样一群无助的人,来帮助这样一群无助的人吧。

展开全文
有用 2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