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这些庇护所里的人们_雅致的精神病院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心理 > 雅致的精神病院 > 看那,这些庇护所里的人们
小蓟·夏静好 雅致的精神病院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7-03-17 15:03:57

看那,这些庇护所里的人们

生命让人难以忍受,谁能不体谅那些人对于庇护所的需求?谁能不同情那些寻求庇护的人们?谁能不对于提供庇护的地方感兴趣?
                        ——艾里克斯•宾恩 《雅致的精神病院》
        
        
把一个聪明人关在某个地方,加一堆规矩在他身上,他会怎样?沿着这个思路,美国人曾拍出了《肖申克的救赎》与《越狱》。最初,我以为这本《雅致的精神病院》也是这个模式,带着猎奇的心,我拿起这本书。然后,我发现自己错了,事实上,我看到了一家伊甸园般的精神病院。最后,我看到,这样的地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了。
《雅致的精神病院》一书其实是麦克连疗养院的传记,从19世纪初的兴起到今天的衰败,麦克连疗养院是主线。
麦克连疗养院是一座位于波士顿的美国一流“贵族”精神病医院,距哈佛大学半小时车程。自成立伊始,这所医院毅然决然地不顾劳苦大众的利益,只是希望让那些“有较高社会地位并持有相当资产”的患病人士置身于“他们所习惯的舒适”。这是一所“精英献给精英”的医院,换句话,这里的病人,大多是有钱、有闲又受过极好教育的精英,很多人本身就是传奇的故事了。
然而,如何取舍那些新奇而美妙的故事呢?作者艾里克斯•宾恩选择了不去碰触那些令人不忍卒睹的现实场面,他只找出了那些最美妙的轶事,为我们重绘那所优雅、迷人、不合时宜、已经不复存在了的古老的精神病院。伶俐的行文,依稀可见作者对这家医院的向往之情。别忘了,这位宾恩不仅是波士顿环球报的记者,还是数份一流杂志的专栏作家,他的专栏被读者评作“离奇的”(quirky),这句话对本书同样适用。
麦克连里的传奇,宾恩精选了那些敏感而脆弱又最能激起我们想象力的人物。被提及最多的大概是那个名叫罗伯特•洛威尔的诗人,洛威尔在41岁那年首次入住麦克连,当时他已经拿过普利策奖,声名如日中天,引了学生成群结队去医院探望。他们在医院里读书或是分享诗作,这些活动还吸引了一小群喜欢诗歌的病人,精神病院里成立了一个疯狂诗人学会。
洛威尔的故事中,另一个高潮是洛威尔的一位病友约翰•纳什。洛威尔曾坐在纳什的床上高谈阔论,而纳什后来拿到了诺贝尔奖。有人以纳什为原型写了书拍了电影,使他变得比洛威尔还出名。一个普利策奖得主和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共处一室,这就是麦克连病房里的一个寻常日子。
麦克连的病人们还时常带了些孩子气,一位病人会在吃药时把药丸藏在嘴巴后方,趁护士转移视线时吐出来。当女仆清理房间时,真空吸尘器的金属把手会因吸进数十粒药丸而噼啪作响,而病人便嗫嚅地说道:“是M&M巧克力,亲爱的,只是M&M巧克力。”孩子一般,没有人忍心惩罚。
或许,因为在这里可以找到更多的同类;或许,这里的生活是那样单纯,完全不需担心任何恼人的杂事;或许,仅仅因为这里环境如同“自然庄园中绅士们的乡间住宅”,很多病人很喜欢麦克连的生活。很多病人们留连忘返,他们会每隔一段时间来医院报到一次,而另有一些病人则进了医院就没能出去。一位病人在他临死前还出现了自大狂的症状,认为他所居住的房子归自己所有,甚至“如果他不掌管事务,他们就无法经营”。的确,说句公道话,这名病人在医院住了30几年,他在医院呆的时间,比他认识的3个院长中的任何一人都还要久。
宾恩曾评价某位病人为“典型与非典型”的精神病患者,非典型意味着他是如此富裕,而典型则意味着“对他的治疗最后同样无效”。这个评价事实上适用于这里的全体病人。
麦克连疗养院里的人物、故事、细节,与整个精神病学的历史以及与那些精英们所代表的那个时期的波士顿文化史纠缠在一起,就成了这本“纪实”报告。为了勾勒这个宏大而真实的历史,作者拿出了写一篇学术论文的架势,通过大量的案头工作和访谈,掌握了有关麦克连的“详尽历史”。从形式上来看,这本书是交织了大量文献资料的纪实报告,是一项杰出的“关于一家精神病院的研究成果”(前麦克连精神病院医生语)。书的背面还有麻省理工学院的某教授对这本书的评价:“为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与历史爱好者和对心理卫生有兴趣的人奉上了一本杰作”。也许是这些评论夸奖过了头,某科学杂志就批评它:“符合一定的架势规矩,但那是写手与编辑的行规,切莫以严谨学术的眼光审视,它可是脆弱而经不起的。”其实,主观与情感令这本书如此顺畅动人,这绝非一本“学术书籍”可比。
也许,单纯一点,更容易明白宾恩写作的目的。
为什么要记录这样一些人,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呢?宾恩在书里悄悄回答:“这是一本关于那些比我们多数人都需要庇护的男女的书;而这些人,就某些方面来说,也比我们更诚实地面对自己渴望保护的需要。”——很多这类的话都没有放在前序后跋中,更加不在封面上大肆宣扬,只是悄悄地,躲在某些章节的最后,等着喜欢它们的人看到了,小小地被感动一下。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