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的浪漫主义断片(书评人:EG)_雅致的精神病院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心理 > 雅致的精神病院 > 精神病的浪漫主义断片(书评人:EG)
elastica 雅致的精神病院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7-03-14 10:03:14

精神病的浪漫主义断片(书评人:EG)

     ——《雅致的精神病院——美国一流精神病院里的死与生》读后


   正如本书的题目所表达的,精神病,这个富有浪漫气息进而富有现代气息的字眼,代表的是某种“优雅”(gracefully)的疾病,就像肺结核一样。不但阿尔尼姆、爱伦坡等人的笔下有关于精神病的怪诞作品,卢梭、荷尔德林、尼采这些浪漫传统中的重量级人物本身都是典型的精神病患者。或许因为精神病表达了对代表着僵化的既成物的颠覆,因此很符合浪漫派宗旨吧。现代性大量继承了浪漫传统,于是我们看到了遁世隐逸者,诗人,嬉皮士,瘾君子,而这些又都和本书的写作对象麦克连(McLean)医院搭上了关系——不知道Don McLean和这个地方有没有关系。

   精神病还和巫术、吸血鬼有着共同的际遇:政治上的欲加之罪。把某人定成精神病,送到精神病院去切除额侧叶,弄成《飞越疯人院》里的麦克墨非,或者用药物把他变成横路进二,想起来就恐怖。所以浪漫主义者亲近精神病,远离现实政治。不过,通过这本书的介绍,人们会发现,额侧叶切除术和药物休克疗法是作为一项正规的治疗手段诞生和使用的,虽然是否真的起效颇有争议,但一般不造成多么消极的后果。各种疗法中还有比较温和的水疗,看中精神和行为规范调理的“整体推进”(total push)。不过,精神病的临床史,和任何一项在医学其它方面的探索一样,比如输血,抗生素,戒毒等等,经历过各种曲折,制造过各种悲剧。比如电击,甚至可以看到空气中的电光,身体猛烈扭曲会造成骨折或脱臼;把病人的体温降到零度以下,结果造成有的病人死亡;还有听起来很像“行散”的“索瑞精游走症”——这些也都算得上“医疗风险”了吧。最早人们对精神病人就像对野兽一样,锁起来,鞭打,不知道和上述办法相比,那个更好一些。风险不仅是对病人的,对医生也一样。SARS牺牲了许多光荣的医护人员,而精神病师,自杀率据称是其他人群的3倍。

   就在诗化意象和格物致知的双重吸引力下,我们被精神病带进了精神病院。

   麦克连医院的历程,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了美国十九、二十两个世纪的历史,从而通过美国的历史显示了整个世界的时代图景。比如,它体现出来的现代性问题。二十世纪上半叶医院经历了一次现代化改革,既让医院得以通过转型继续生存下去,特别是解决了经济危机,也使推行改革的院长斯坦顿背负一生的批评。因为,改革以前医患之间长时间接触,彼此熟悉,有着传统村落式的人际关系,工作人员也有着道德崇高感,而改革后,大量的工作人员被临时志愿者和社会服务人员取代,这造成了迅速的陌生化。这对病人来说是在加深世界的残酷,他们可能会因为衣服没有放在原先的固定位置而突然紧张,结果,随之而来的是两次病人自杀高峰——曾经的温情没有了,贵族式的交往方式也没有了,一切只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市场关系。与此同时,外面的世界,也不断的增加着精神痛苦的人,全世界都在说着“疏离”和“荒谬”。医患之间也变成了简单的问诊关系。对这一点,很多医生也抱怨说,单凭问问身体状况,简单的开些药物,怎么可能了解一个病人的精神状态并帮助他?“它着重在病人的行为本身,而不是行为背后所可能隐藏的含意。……强调疾病的生物学起源,而且病人必须接受长期与大量的药物治疗。”然而这就是时代风气,一个半世纪以前大施莱格尔就预见到的情况:时代风气变得物质化经济化工具理性化,只有有了肉体反应才算疾病,而治疗也是单纯的刺激肉体。这是贵族气在精神病临床领域的消失。六七十年代,青少年嬉皮大量涌入医院,“也彻底改变了这家医院的特质”。

   类似可以引发感慨的地方还很多,比如战后的士兵心理疾病问题,我们在《鸟人》里见识过同类情形,甚至《第一滴血》里的兰波,也不能说是个完全正常的人。再比如穷人从来不能享受麦克连的优厚待遇,现代社会的职业压力让人们谈到精神病经历时觉得平常,还有,“大部分的病人像是混杂着精神官能症的麻木社会弃儿……他们的家人不是真的想要他们康复。”医院里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学派斗争,资金困难,丑闻……等等。精神病院只是社会汪洋中的一个水滴,但同样可以折射出七色光彩。

   此书还以个案的形式颇介绍了几位特型人物的断片,有麻省理工大学的贵族毕业生,普利策文学奖诗人罗伯特·洛威尔和安·塞克斯顿,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寻求法律规避的灵魂歌手Ray Charles(好多文艺人士啊),自杀了的年轻而业绩卓著的精神科医生哈恩。本书的作者发挥他记者的特长,采用了各种材料,比如医院的日志,病人的日记,别人写的传记,等等,写作出一种史传的感觉。除了这些人,因为麦克连和哈佛的关系,它还专门有一栋收治哈佛人的楼。著名的John Nash,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也一度是这里的长期住户。全都是精英分子,并且作为“疯子天才”给我们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于是有了犯罪学家的格言“疯狂与天才只不过是一个心理生物现实的两面”。

   当然,我们相信,更多的精英是活泼健康的。毕竟名字上就能看出优劣:“正常”对“非正常”。开头提到的浪漫派,有着通过不断的打破和颠覆来防止僵化保有生命力量的宗旨,可是,世界毕竟首先是秩序。神义论的结论是,现实世界是一切可能性中最好的,因为它是神的全部现实。所以,“疯子”是很悲情的,命运安排他们——或许是我们,成为“意志丛林”中残酷斗争的战败者。哪怕是哲学家,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也不能幸免——因为这不是理智可以直接控制的领域,而是力量的,而力量是黑暗的。这是这本书所传达出来的“世界的残酷”中最残酷的事了吧。

展开全文
有用 4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精神病的浪漫主义断片(书评人:EG)”的回应

elastica 2007-06-29 09:40:52

因为是你写的,要有版权意识啊啊啊!

㦱峕胾 2007-06-29 08:19:57

但是我这儿看到的不是网名是真名;而且还在标题里。。。。。

elastica 2007-06-26 09:12:46

你网名叫什么 难道不是eg么

㦱峕胾 2007-06-26 00:16:24

我后来有改得更精简了。。。
另,放到豆瓣的话,能用网名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