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雅致的精神病院_雅致的精神病院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心理 > 雅致的精神病院 > 评论 雅致的精神病院
vangoghsmood 雅致的精神病院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9-07-20 19:07:11

评论 雅致的精神病院

拿到这本书到读完,用的时间并不长,一是因为内容通俗,另是因为我对这一类问题是如饥似渴的,我想知道,精神病院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当然,我遇到了常规性问题,就是阅读这种书总是免不了的一种持续心慌,烦躁,要用很大的意志来使自己保持理智,阅读精神混乱者的作品,或者阅读有关精神疾病的描述的作品,就很容易被拖进深渊,一不小心,便变成其中之一种,所以我停下了喘了多次气。

书里所说,一般精神科医生的自杀率比起普通医生的自杀率高于10倍,并不是因为精神科医生更倾向于自杀,而是因为具有精神疾病倾向的人,更愿意选择精神科医生作为职业。这是一个很有暗示意味的现象,我对精神病院的兴趣,也许在于,我只是想证明一下,我是不是精神病人,或者我和精神病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麦克连,这是一家美国上流社会人员才可入住的精神疗养院,所以在其中所看到的也许并不具备完全的典型性,但是,精神病一般的症状和一般的治疗手段,大致都是一致的。这里收容的大多是美国最有钱的家族的后代,他们很多都是巨额财产继承人,毕业于名校,一生决不会遇到为生存等日常事务烦恼的情况,但是他们中很多人丛年轻时代起,便入住这所建筑豪华,独立,具有欧洲贵族遗韵的建筑,直到老年。也许可以说,他们是幸运的,他们出生就是为了进入这个院子,然后与尘世无碍的终老。这是表面现象。

精神疾病绝对是与一个人在精神层面的遭遇有关的,巨额财产继承人,或者具有崇高天赋的年轻哈佛毕业生,他们因何疯狂?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他们无法符合父辈的期望,管理庞大的资产,取得辉煌的成功。他们无法符合自己的心理期望,虽然已经站在很高的位置。于是,他们出现了一些物理症状。是的,精神疾病虽然它的源头从来都是和一个人的精神遭遇有关,比如他的家族,他的母亲,他的事业,他的妻子等等,但是,其表现症状却是物理的,我想,如果精神疾病还没有扩展到物理层面,那么一个人并不被称作精神病人。

精神病人大多有暴力倾向,他们会袭击自己周围的人,同时对自己所作的暴力行为表现麻木,一般人会因为血腥而感到的负罪和恐惧,对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他们不会意识到自己以暴力手段杀死或袭击的人是一个人,对他们来说,这些人和物品并无区别。他们可以平静施暴,这个意义上来说,很多罪犯大概都是精神病人。

精神病人更倾向于离群索居,他们不喜欢人,大多时候,一个人在广阔的院子里独自漫步遐思,穿着只有他们自己才欣赏的宽袍大袖,怪异的行头。他们有时有喜欢吵闹,发出一些无意义不连贯的字句。但是他们总是对人怀有敌意的,他们更愿意总是和自己呆着,不被干扰,任随自己的心愿做任何事情,他们喜欢放松,安静的环境,比如,无人的广阔的荒野,很多具有忧郁的倾向。这样看来,其实很多正常人,都有精神疾病的征兆,以上的情况,与我自己非常符合,如果独自居住在空气良好的旷野,任随自己的心愿做事,尽量不与可能会对自己怀有敌意的人接触,那么我想我会变得较为平静。

作为一家最为宽松的,基本不会使用粗暴手段治疗病人的精神病院,麦克连得医疗手段依然是物理的。虽然大多数时候,他们尽量抚慰病人的情绪,不会采用大强度的治疗手段,但是,他们依然是大量使用各种镇静安眠的药片,休克疗法,电击疗法,乃至脑叶割除疗法都被运用到病人身上,所有这些疗法都是地狱般的痛苦体验,要么是水,要么是火,要么是短暂死亡,要么是割除一部分脑细胞,精神病人通过这些物理手段,体验死过一次的感受,他们中的一些会因为这种治疗而痊愈,一些毫无改进,一些真的死去。

我在想,这些物理疗法的作用无一不体现在,他们令病人死去,换做一个新的人,或者令他的大脑组织改变,变成另外一个人,这样或许曾经困扰他的记忆便得以擦除,是的,应该是这样,有些人便是这样从新得到返回世俗世界,为活着搏斗的力量。

是的,活着真的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对于不用劳苦奔波的上流社会人士也是如此,于是很多人以精神的崩溃,疾病,暴力,来取得离开世俗社会的通行证,然后他们在麦克连得到抚慰,汲取力量,有些人一生都没有离开,或许他们认为这里才是他们想找的地方。

麦克连作为精神病院所起的作用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行为和思想方面的随心所欲,让病人得到最大的抚慰,另一个就是物理的疗法让病人从死中重生,从这里治愈回家的人,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在世俗社会,哪里会有这样的场所,令你所有的行为都得到庇护呢?

这样看来一个有钱的精神病人的日子也挺不错,但是事实不是如此,精神病人的生活全部委以旁人,由他们的亲戚为他们做主,所以,当一个人成为精神病人,看似是拥有放纵的自由,其实他完全无法左右自己的生活,他是一个棋子和药物试验品。

这里曾经收治许多美国著名的哲学家,诗人,摇滚歌手等等。其中包括自杀的西尔维娅普拉斯,书里关于普拉斯的篇幅很小,或许是因为资料获取的困难。一直很想弄明白的是,艺术家的忧郁和精神疾病之间的微妙关系。书中所列的一些例子说明,音乐和诗歌创作确实可以缓解甚至治愈一些人的精神病态,但是这只是其中的 一部分人,可见,一个精神病人并不必然会是一个潜在艺术家,他们还跟一个人的艺术天分有很大的关系,若不具艺术的表达事物的能力,那么他仅仅只是一个精神病患者而已。

很多书中提到的治疗手段都被运用于现当代的医院治疗,很多事我们平时有所耳闻的,比如点击休克疗法,和水疗法,这些在福柯的疯癫与文明里也有所记载。可见,西方精神医疗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很多疗法并不是圣经,它只是精神科医生在一次次的实验中得到的总结。而这些物理疗法和看似毫无同情心的药片,确实能够缓解精神病人的症状。

麦克连的病人中,也有一些接受了弗洛伊德的谈话疗法,但是基本没有什么效果,麦克连得例子似乎表明,弗洛伊德是一个大骗子,但是,尽管如此,很多人依然认为弗洛伊德是一个伟人,连同接受过他治疗,未被他治愈的病人,很多成为他的信徒。也许,弗洛伊德的成功,并不在于治愈他们,而是让他们在一个自己感觉舒适的状态呆着,这种状态在常人看来,是错误的,病态的。

于是,也许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些典型的精神病患者,他们是任性的一群,他们不愿意像常人那样疲惫地活着,常人的世界时多面疲惫和辛苦啊。

一些从麦克连治愈的病人智力遭到了损伤,这样的损伤使他们能够安然的继续平庸地活着,而另一些则在世俗社会取得成功,这些人成为理智的正常人。

至于在麦克连的后期,他们收治的垮掉的一代的青少年病人,就更可以说明,精神疾病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疾病,这些小孩子也许并没有什么病,他们只是依然像上一辈进入麦克连得病人一样,不能符合父辈的期望而已,他们嗑药,自残,滥交,这些难道不就是美国近代的疾病吗?由此可以推断,上一辈进入麦克连得他们,所代表的不也是美国的旧贵族遗留和现当代社会思想的无法调和的矛盾的体现吗?

精神病人为什么不愿意和人交流,他们为什么会喜欢暴力袭击周围的人,难道不是因为他们从周遭的环境得到过被伤害的经验吗?阅读这本书,发现精神病人的世界其实比较简单,任何的精神病人跟正常世界的人相比,都是比较透明好管理的,世上没有什么比世俗的世界更恶毒,更难以招架的,没有什么比人心的可怕更伤人的了。精神病患者,只是一群比较脆弱的人,于是他们得到了退出世俗社会的通行证。那些在广阔的世界活着的人的网罗,才是真正具有力量的可怕的。

也许,这才是精神病这一个名字应该费思量的,到底是谁在管理这个世界,到底是谁把这些人送进了精神病院?这些疯狂的精神,其实就在我们正常的世界,它是平静表面的暗涌,它才是真正的主谋。

我曾羡慕挪威的森林的直子所呆的疗养院,在我的想象中,麦克连和这个精神病院连为一体,只是后者是实存的,前者是虚构的,我曾经向往住在这样的疗养院的生活。在伴随慌乱和烦躁的情绪读完这本书后,我打开另一本精神病地图,魔山,真正的小说,这本由真正具有理智和艺术精神的作家所写的书,那些烦躁的情绪消失了,我于是发现,只有艺术品才是一个有序的世界,能够带给人真正的抚慰,就算它是描写精神病院,它也与那些写实的作品不同,因为它是艺术的力量在这里已经管制了病态的产物。

展开全文
有用 15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评论 雅致的精神病院”的回应

sunkun 2012-02-15 17:35:53

我想起了《飞跃疯人院》,你的感觉,略有体会。

嘤格 2010-01-24 18:21:41

只有艺术品才是一个有序的世界,能够带给人真正的抚慰,就算它是描写精神病院,它也与那些写实的作品不同,因为它是艺术的力量在这里已经管制了病态的产物。
------------------------------
感叹一下。

珍妮的肖像 2009-07-21 11:16:10

哈哈,我一会告诉她。

vangoghsmood 2009-07-21 09:38:50

你朋友也太幸运了
居然可以住那里。。。啧啧

珍妮的肖像 2009-07-20 22:27:43

姑娘你在看的书很苦。

关于精神病院,我摄友NANCY住那里(是宿舍不是院子里),衙门官方办的,据说没路灯没铁门,夜不闭户享受无贼待遇。
不错的地段,我猜很快可以晒太阳捉虱子养胖。

我问NANCY:是不收钱的吗?
N:是。
我:为什么不收钱?
N:你以为谁都能进吗?不是,必须得是衙门的人~~~
我:问题很明显了~~~他们知道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