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盲点”所迷惑_盲点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心理 > 盲点 > 不为“盲点”所迷惑
柳言鹰语 盲点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11-19 14:11:46

不为“盲点”所迷惑

不为“盲点”所迷惑

        盲点,是人们留意不到的地方,或者是令人留意不到的事物。人在思维过程中,也常常无意识地踏入一个陷阱。社会学家给它起了个很文艺范儿的名字——思维盲点。当经济学在赫伯特·西蒙(Herbent Simon)、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等先驱的引导下,开始怀疑理性人的预期之际,心理学已经更进了一步,把研究指向从人类意识深入到了潜意识。哈佛大学实验室心理学教授马扎林·贝纳基(Mahzarin R. Banaji)、华盛顿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安东尼·格林沃尔德(Anthony G. Greenwald)的《盲点》以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的一句话为例说明思维错误的偏执与强大。
     潜意识中的偏见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以内隐联想测试为基础,“盲点”成了一种隐喻,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盲点,而是社会认知上的盲点,向我们揭示出大脑中隐性偏见形成的盲点。“社会认知错误不只局限于基于某人的种族或者民族信息所做出的判断,它源于从心理和社会角度对不同人类群体做出的判断,包括年龄、性别、宗教、社会阶层、性生活、残疾、外表、职业以及性格等因素,其中一些因素更容易成为人们解释某种行为的原因。”事有本末,物有终始。一直以来,我们以“理性的经济人”自居,自信可以驾驭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但是,我们的行为不仅受理性思维(慢思考)的影响,更会受到直觉与偏见(快思考)的驱动,包括一系列隐性的偏见。套用新制度经济学中一个颇为流行的概念,这也叫做“路径依赖”——一旦形成某种思维定势(Thinking Set),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惯性思维”,或倾向性的心理准备状态,会使人“一条路跑到黑”。

     生活中,有“自知之明”的人不多,在股市、期货市场中更是如此。适度高估能力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自我肯定”和“自信心”是竞赛和博弈中秉承的进取精神。然而过度的“高估”,乃至扭曲而成自傲,再加上贪婪诱导,那是会要命的。事物发展都有阶段性,一开始呈现出来的现象不代表事物将来的发展方向,也不代表呈现出来的就是事实的真相;同时,事实本身具有层次性,虽然现象是本质的反映,但是现象是极易变动的、多样的、复杂的,能多大程度的反映事实真相则不好说。因此,不要被偏见遮蔽了双眼。因为仅仅停留在现象层面的真实只是表面的、暂时的、可感知的真实,这种真实有可能就是事实真相,但也有可能是扭曲了的真相或者根本就是假象。

     作者引导我们抽丝剥茧去找到自己身上的“潜意识偏见”或“隐性偏见”。从种族到年龄,从性别到宗教,有色眼镜无处不在。但是,许多人并未意识到自己是在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事物、评价他人和采取行动,于是,这个社会上充斥着很多不公正或不客观的新闻报道、评论文章、企业决策、群体冲突等。在书中,作者用“盲点”来比喻人们思维中暗藏偏见的区域。在浑然不觉的情况下,我们对不同社会人群的“刻板印象”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好恶,以及对他人性格、能力、潜力的评价?对于我们来说,盲点所产生的错误或许稀松平常,然而后果却可能很惊人。因为这些错误产生并不需要恶意目的却能造成伤害。倘若我们的行为不受到盲视的影响,隐性偏见也能够在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指导我们的行为,乃至转化为“正能量”。

   我们不仅不懂得自己,就算是我们懂得,也可能无法直面藏在灵魂深处的隐性偏见。如书中所指出的,尽管我们没把握彻底消除潜藏在内心的偏见,但我们通常是有能力抵消它们的。而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把内隐偏见转变为显见偏见,转化为改变自我的力量。




《湖北社会科学报》10月15日第四版

http://www.hbsky.cn/Index/NewspaperDetail.aspx?sID=2978


别让隐性偏见 左右了判断
《盲点》提醒:克服偏见

盲点,是人们留意不到的地方,或者是令人留意不到的事物。人在思维过程中,也常常无意识地踏入一个陷阱。哈佛大学实验室心理学教授马扎林·贝纳基、华盛顿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安东尼·格林沃尔德的《盲点》一书,就着重介绍了我们思维错误的偏执与强大。

    潜意识中的偏见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一直以来,我们以“理性的经济人”自居,自信可以驾驭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但是,我们的行为不仅受理性思维(慢思考)的影响,更会受到直觉与偏见(快思考)的驱动,包括一系列隐性的偏见。套用新制度经济学中一个颇为流行的概念,这也叫做“路径依赖”——一旦形成某种思维定势,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惯性思维”,或倾向性的心理准备状态,会使人“一条路跑到黑”。

    生活中,有“自知之明”的人不多,在股市、期货市场中更是如此。适度高估能力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自我肯定”和“自信心”毕竟是竞赛和博弈中必持的进取精神。然而过度的“高估”,乃至扭曲而成自傲,再加上贪婪诱导,那是会要命的。因此,不要被偏见遮蔽了双眼。因为仅仅停留在现象层面的真实只是表面的、暂时的、可感知的真实,这种真实有可能就是事实真相,但也有可能是扭曲了的真相或者根本就是假象。

    但是,许多人并未意识到自己是在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事物、评价他人和采取行动,于是,这个社会上充斥着很多不公正或不客观的新闻报道、评论文章、企业决策、群体冲突等。在书中,作者用“盲点”来比喻人们思维中暗藏偏见的区域。在浑然不觉的情况下,我们对不同社会人群的“刻板印象”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好恶,以及对他人性格、能力、潜力的评价?对于我们来说,盲点所产生的错误或许稀松平常,然而后果却可能很惊人。

2015年1月20日《新华日报》第19版:读书
http://xh.xhby.net/mp2/html/2015-01/20/content_1190518.htm

展开全文
有用 9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