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开战_灵性的自我开战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心理 > 灵性的自我开战 > 自我开战
Eliz 灵性的自我开战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9-14 16:09:06

自我开战

在去报名补考“心理咨询师二级”的车子上,终于把这本书剩下的几个章节看完了。
再继续补考“心理咨询师二级”,自己也不知道再有什么原因可以让自己去考,或许只是弥补自己人生观及生活转变之前的一个愿望。
当初,在看了部分所谓灵修的书籍后,会认为人活着的这个境遇是可以通过自己努力而改变的。满眼望去的,在身边的大多就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后,大多应该是积极、美好、正面、充满希望等等诸如此类,用如今当下很时兴的一个词语,所谓的“充满正能量”与“心想事成”的。
同样,学习心理学,欲拿到张所谓的资格证书,想着手从事相关的所谓的“助人自助”的心理咨询的职业。如今看来有些可笑。这样的欲助人的想法已经在自己经历生活转变时以及在看完张德芬的《重遇未知的自己》与本书作者杰德的《灵性的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中早已打消。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其自身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是功课。能给予帮助的人只能是他/ 她自己,别人根本就插不上手,更别提什么帮助了。
想不想看清真相,对自己诚实;愿不愿意从梦境幻相中醒来;又或者是做清明的梦,甚至于觉醒;为自己负起责任,独立思考。所有这些都只关乎于自己。
就像书中的人物丽莎,跟几乎所有用以界定自己的事物切断联系,辞去律师的工作、离开丈夫、没有家、没有朋友、没有落脚点;突然间置身于一个与往常全然不同的世界,一切都很陌生,而自己永远无法回头。从此,开始了自我开战之路。
有点像两年多前的自己,辞去了貌似体面的工作、没有同事、接着所谓的朋友也渐渐远离直至不再联系,除去父母也没什么亲人联系。
回首三年前有些恨嫁的自己,就在面对一个性格、能力、体魄、工作、收入等各方面还不错且互有好感的一个男人时,自己则带着一个疑问“难道这辈子接下去的人生就是开始恋爱,顺利的话就进入婚姻;然后继续打那份貌似体面的工、嫁一个看起来还行的男人、住一间屋子、生一个孩子或者是两个、看窗前一片风景的日子?周遭的人大多都过着这样的生活。
就像这本书中所说的,“我们生命中的神圣三位一体是家庭、事业与家人,然后还有各式各样的活动可以用来填满空隙,例如运动、购物、阅读、看电视、各种习瘾与嗜好,等等。”(P280)
包括“我们不过是在死神的等候室里杀时间罢了,阅读各种书籍与杂志、猜字谜或玩游戏,好让自己分心,等着被点名,却又假装不是如此。”(P300)
所有的一切只不过是我们自己在梦中编织着自己的脉络,所谓的现实。一切皆幻相罢了。
当时的自己甚至怀疑自己有上述的想法是否脑子有问题,自己亦或是个异类;然而,那时内心有个强烈的声音告诉自己,总有什么地方是需要自己独自去发现的,有些事情是需要自己独自直面的,尽管当时不知道是什么。又或者说自己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一直延续到两年前生活的转变。庆幸的是,用书中的描述的话,是自己不必斩断太多的牵绊,更无需背叛太多人,只是让自己的事业与财务状况被打入跌停版,如此独自走到了今天。
“没有任何一种信仰是真实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所做的事都无关紧要。一切是虚空,都是捕风,我们终究都会死去,仿佛未曾活过。我们信以为真的事物,其实全是虚假的,所有的信仰都是幻相,所知的一切全是谎言。世上没有所谓的成功,无论做什么都不可能带来任何改变;无论我们身手如何矫健、有多超前,其实哪里也到不了。最美好、灿烂的,与最糟糕、暗淡的毫无差别。这就是人生的事实,简单明了,世人却都看不出来,也不肯承认。这正是所谓只看到不存在的东西,却看不见真实的失去;这正是所谓活在否认当中,所谓在梦中沉睡,所谓如胎儿蜷缩在子宫里。我们强烈、绝望、疯狂地恐惧真相,那份恐惧使我们与自己未受束缚的本质隔开来。恐惧的情绪力量早就并维持住我执的硬壳。”(P284)
开悟也是如此,一无所获、一切归于空无。只会让自己完全被消耗了、掏空了,情绪也被清空,自我开战而已;剩下的只像一层被挖剩的果皮,想象一个被挖着吃,直到只剩皮的西瓜空壳。最后只得到了“空无”,与其说得到不如说剩下,“对!”,就只是“剩下”。
“最后获得的奖励不但什么都没有(NOTHING),而且是空无(NOTHINGNESS)。并非我们不想要它,而是我们无法要它,因为根本没有所谓的‘它’。”(P249)
“想要真让某件事情发生,你必须让自己中毒,将某种陌生的元素引进自己的系统,让它像有生命般不断地成长与扩散。或许这个陌生的元素已经在我们每个人体内,或许它就是督促你来参加这场聚会的细微声音,某种不满的种子,只是需要培养与鼓励。或许这个陌生元素是我们内在唯一不陌生的东西。”(P249)
“这个过程并不是直接在你的掌控之中,你必须祈求它发生,运用灵性自体解析来弄清楚你的欲望与意愿,以了解这个细微的声音想说些什么,以及你是否要倾听。但我们不断回到这一点,若你不想要它,就真是不想要。让我们开始质疑整个议题最核心的问题:为什么?为什么要勉强自己去追求你不想要的东西?为何要进入经历着两年痛苦却一无所获的旅程?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找不到神志正常的理由。你必须让自己疯狂,失去理智。要要非常极端、非常反直觉且不受欢迎的力量,才能让我们脱离幻相女神玛雅的游乐场,所以这件事不可能发生在被我们视为清醒的心态里。”——觉醒是个不愉快的过程。(P249)
活着的我们只有一件事,面对现实,如何成为人类成人(参见杰德《灵性的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那是生命的起点,其他东西都没什么意义。
让自己醒来,如实地接纳一切,停止对抗、选择臣服,认清自己的所在之处及规则是什么,看清它如何运作,自己又该如何参与、如何无畏地生活。
学会与死亡和平共处,将死亡视为朋友。因为这将是我们每个人的终点,更不知道死亡何时来临。
观察以看清楚事物的真相,觉知以养成关注当下的习惯,警觉以保持清醒地生活。在没有意义的生活中,让自己成长为“人类成人”。

PS:就目前而言,自己感兴趣的所谓灵修方面的书已经很少了;同时也庆幸自己从未加入什么灵修团体或灵修组织,更没什么宗教信仰。

有个奇葩的想法,既然有心理学的存在;灵修应换种称谓为“心灵学”,自觉很有必要开辟这门“心灵学”;当然排除那种以宗教信仰等为基础,追求开悟为主要目标的所谓的灵修。

庆幸看了张德芬的书,从而了解到杰德的书。
杰德的书很精彩,现已出版的两本书每本起码可以阅读三遍,并且大部分都用荧光笔HIGHLINE。期待他三本书中暂时未出版的。

以上就是自己想与大家分享的读书心得。

展开全文
有用 12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自我开战”的回应

Eliz 2014-05-11 15:19:33

LS,谢谢关注和留言。
后来,后来?或许“后来”需要到被“死亡”点名后,有幸的话由后人去说。
活着没有后来,“梦”一直在继续,从未停止;区别之处在于“清明地梦”——遵循内心、活在当下。
上述仅个人之见,供参考,谢谢~

风絮 2014-05-10 22:58:11

看了你的故事,你描述的三年前的状态,确实我现在渴望能够遇见的状态,后来,后来你放弃了?再后来呢?
随着年纪的增长,也越来越关注灵修了,想多了解这方面,还望能跟你多探讨学习。

hiroz 2014-04-28 16:20:04

看来开悟可能真的不是大多数人所想要的,因为大多数人都还无法到达彻彻底底放弃自我的境地;而真正开悟的人都是形势所逼迫到了那个境界。于是杰德提出了人类成人的概念,建议大多数人都迈入灵性升华的征程中而未必最终都要去达到终点。个人觉得人类成人的基点已经由小我转向大我,处处对小我不实的体认才能更有效的破除我执和自我的体系。

❤Jin 2014-03-20 17:18:44

谢谢楼主的分享,杰德更直接的阐述了一切宗教里的本质“空”, 人生必然会由经阅历和见识的加深,而有不同的理解。
庆幸自己至少能晓得“空”的本质,并且还是相信它,剩下的就是如下的生活里去悟去实践了。
当个人生的“玩家”而非“赢家”。

Eliz 2014-01-26 18:16:00

LS,很认同“快乐就好”。谢谢关注和留言。
在此分享来自约翰·列侬的名句:五岁时,妈妈告诉我,人生的关键在于快乐。上学后,人们问我长大了要做什么,我写下“快乐”。他们告诉我,我理解错了题目,我告诉他们,他们理解错了人生。

活着就是要“快乐”!活着活好每一天。

Amanda 2014-01-25 23:47:19

谢谢你的分享,看到你的分享也是我的幸运~我正在看这本书,也许自己还在玛雅女神的游乐场里游戏,但我能洞察到自己在游戏,我也很庆幸自己从未加入什么灵修团体或灵修组织,更没什么宗教信仰,快乐就好了~我在探寻自己一切未知的路上,感谢路上遇到你。

Eliz 2013-12-10 17:12:34

LS,谢谢对本文的关注和留言。放弃的时候也会有所得,“舍得”是这最好的解释。

“舍弃”是为了让自己前进,去迎接新的东西,“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是这最好的解释。

对于外界的人和事,随着年龄额增加和阅历的增长,能影响改变我们的只是我们自己,注重自己的心灵感受、坚持自己的原则和活出真实的自我比关心外界的人、事、物等重要地多,“先娱己,后娱人”是这最好的解释。

上述是本人的一些拙见,只想活得舒心和自然。

hugxiaojie 2013-12-09 23:06:28

看了这篇文章,真心讲出我的内心很多真实的感受,从来没想过我自己会走到这里,放弃了很多东西,很多时候真的觉得我内心很纠结,不想走下去,但内心已经由不得自己放弃,很多时候,对很多东西特别陌生,尤其是对身边的人,一下子好像眼光不一样了,一下子好像断了连接。亲的这篇文章我已经看了三遍,很是共鸣。

Eliz 2013-09-19 13:17:40

灵修个人觉得不如换个名称为心灵学;
共同点:如何成为“人类成人”、成为对自己负责的成熟人类的一份子的工具。

小林优作 2013-09-19 12:45:43

我也在考三级心理咨询师。但觉着心理学和灵修完全不搭边,不知怎么在咨询的时候运用灵修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