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失落的乡愁_正方形的乡愁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摄影 > 正方形的乡愁 > 找回失落的乡愁
柳言鹰语 正方形的乡愁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9-12 15:09:51

找回失落的乡愁

找回失落的乡愁

——读阮义忠《正方形的乡愁》随想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同的人不一样的乡愁,或婉约、或豪放,可以低吟,可以高唱。乡愁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它所表达的或者是忧国忧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但是,对于步入现代化、工业化文明的人来说,乡愁是一种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台湾迅速地从农业社会转型到工业社会,甚至是资讯社会。我是要拍出农业社会及穷困生活中,人们的知足和互信,精神生活的富足,我就是在寻找这些人最可贵的品质。”一如阮义忠在《正方形的乡愁》一书的序中所言,“看着一张张影像逐渐浮出,感触极深。相较于长方形的外放,这些四四方方的构图显得格外内敛,仿佛把乡愁框的更紧了”(摘自《把乡愁框的更紧》)。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故乡,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故乡都在加速崩塌。作为一个摄影家,阮义忠堪称“抓拍圣手”,他以娴熟的、出神入化的身手,拍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摄影系列。他说,台湾与大陆分隔数十年,他记录台湾的点滴,最能打动人性的是乡土和乡愁,一个孤岛,他称之为“正方形的乡愁”。以书中的照片来看,马祖芹村的老人坐在他家的门口,门前的小院就像是一座突出海面的瞭望台,每天不必出门,就能毫无障碍的观望福建省沿岸;台湾刚开放大陆探亲时,朋友之间见面总会问,想不想去大陆看看?那里可是有拍不完的照片啊;平时在海边玩,看得到它,却不会想着它。等回不去时,才思念的把记忆一遍又一遍的反刍……

乡愁所传达的还是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它具有一种凝聚人心的作用。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摘自余光中的《乡愁》)。由于历史的原因,几乎每个台湾人都是“异乡人”,每个人都有一座“归不得的家园”。所以,著名诗人于右任在《国殇》中“悲诉”:“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望)忘……”(摘自《国殇》,又名《望大陆》)。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乡愁,不单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真正萦绕心头的还是这个地方所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时光冲刷之下,诗歌慨叹之中,乡愁由哭号转为审美。通过乡愁,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身份”,也就找到了自我。阮义忠“悼念逝去的美好时光”所暗喻的正是中国人挥之不去的“失落的乡愁”——“老妇的背影仿佛映出了一个时代的乡愁,而那一格格废弃的框架竟像纪念碑,永恒悼念着逝去的美好时光。”阮义忠借手中的相机,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在这幅照片里,一位背对相机的老妇遥望着远方,尽管我们无法看到她的表情,但从她的背影我们能够感受到她脸上的沉默和平静,一抹波澜不惊的沉默和平静。而这幅照片也是阮义忠摄影风格的写照:不美、平静、带着沉默的尊严。

        乡土,给了阮义忠最丰盛的养分,也给了他一种忠诚的品质。《正方形的乡愁》是阮义忠继《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之后,又一再现20世纪70~90年代真实台湾的经典摄影。四四方方的照片不仅是最本真的台湾,更因阮义忠的摄影经历变迁有了教科书一般的意味。书中所有照片,都是用120相机6cm×6cm胶卷拍出来、未经裁切的影像。照片中的每一张纯朴面孔及其背后文字,投递给我们那些已散落无踪的乡愁:成年对童真的乡愁,游子对家园的乡愁,车水马龙的都市对田野农耕的乡愁。黑白的正方形影像,隐藏着最深沉的情怀——“若干年后,我像进行仪式那样捧起相机。门还是那扇门,弟弟和我却早已出外闯荡。曾经紧抓着家门的我们,在晃来晃去之间被甩到外面的世界,离家愈来愈远。”

 

发表于8月18日《泾县报》A7版

http://www.jxnn.cn/st/html/20140818_21183.html

展开全文
有用 2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