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说,也许要了解一座城市,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弄清市民是如何工作、如何恋爱,又如何死去。《活着》栏目做的也是这样一件事,聚焦的都是平凡的小人物,着眼的是他们平淡的生活,挖掘的是背后震撼人心的故事。看这样的书,总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现实永远走着最不可思议的道路,与此相对的,人的情绪却没有这么大开大阖,最后汨汨流淌的只有沉静的生活,理想没有了浪漫色彩,苦痛也不是用力嘶吼能宣泄的,坚持是日复一日,连英雄主义都为之退避的润物细无声。
活着,是人最卑微的生存状态,这里有挣扎在生存线上,连基本权益也得不到保障的人群,也有忍一时艰苦也要向梦想进发的追梦者,有被生活一次次重击的苦痛,更有用爱包容这些苦痛的暖意。《活着•见证》记录下芸芸众生的生活空间和样貌,将被淡忘的努力和已经消逝的美好用心珍藏,但从中我看到的更多是让人揪心的苦难和带着涩意的笑。这种微小和平凡是脚踏实地的,因为生活扯开了一个口子,每个人的位置和程度都不一样,只能在修修补补中继续前行。
在大凉山深处的马产平地区,有数千名没有身份的黑户,失学儿童400多人,镜头已经容纳不下所有的孩子,但对着镜头的、站在前几排的孩子表情都是一样的,拧着眉头,愁苦早早地爬上他们的眉梢眼角,传达着他们无声的质问。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义务种树、守山的八位老人留下自己的合照,他们平静地笑着,他们的脚已变得和大山里的土地一样粗糙厚实。在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中,甘于清苦和寂寞的他们显得这么鹤立鸡群,但他们同时又是那么容易淹没在尘嚣中,只有背后的山林彰显并铭记着他们付出的一点一滴。
活着本身就是一件极为平淡又了不起的事,我一直觉得有理想并为之不断奋斗的人是幸福的,理想就如同信仰那样带给人支持下去的勇气。但我同时也不认为没有理想就是碌碌无为的人生,努力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一点,这种认真让人感同身受。在喧嚣繁杂的社会大幕布下,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生活步调,苦乐自知,这本书放大了他们活着的声音,看罢尤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