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与实践_摄影之后的摄影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摄影 > 摄影之后的摄影 > 观念与实践
苏七七 摄影之后的摄影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8-09-16 22:09:28

观念与实践


在这本书的第一节“谁应该看这本书”里,邱志杰说:“我的读者是那些曾经被图像的力量所打动,同时在生活中有这样或那样关于形象的奇思妙想的人,是那些想要延伸和触摸这些想象的时候,却又立刻被各种专业词汇表搞怕了、因此停在门口的人,而不是专业摄影工作者。”——按照这个标准,我正是一个合格的读者啦。简单地说,这本书不是教人怎么拍照片的,而基本上说的是——怎么看待照片,以及看待拍照片这件事。这个态度如果“端正”了,会发现是否精通专业词汇表不是件太重要的事,在照片之后,是个体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是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媒介手段与美学心理。而在对“摄影”有了这样的理解之后,它成为你展示你的感受与理解的方式,这使这种方式更丰富有趣上,可以各抒己见各尽其力。
  
  邱志杰的才气溢在他看一幅照片与判断一个拍摄方法时的理解力上。这本书有一个很好玩的结构——它没有章节层次,只有四十三个小标题,象是从这个话题出发,画的一条虚线。从摄影史的原始阶段追溯,一边寻求摄影的立足点在哪里,一边简略地讨论了摄影史中的各个流派,然后不知不觉,话题进入当代,展开对“摄影之后”的种种尝试的描述。有一些观点很有趣,比如书一开头将罗盘与照相机视为东西方思想的象征,在他文采斐然的论述中,这个观点当然成立,但不具备逻辑上的必然性,而更象是一种切入主题的方式。在对“本质”的考察中,似乎也只能如此给出一个象征性的逻辑起点,但落实到具体的语境与作品时,邱志杰还是非常重视逻辑的清晰鲜明的,并且能够用一种简洁明快的文风与之呼应。比如在讨论所谓“艺术摄影”的困境时,他不无揶揄地用了一个小标题:“摄影家都攒下了哪些招数”——然后列项分析,将一个貌似复杂高深的问题简化得很漂亮。
  
  在否认“艺术摄影”的同时,邱志杰的重点是放在当代种种与摄影相关的艺术尝试上的,比如非摄影图片,摄影装置,用摄影搞行为艺术以及用行为艺术搞摄影。一方面他肯定摄影的纪实性是它的根基,另一方面他乐于用摄影试验种种可能性,这二者事实上是相通的。前者直接纪录这个世界的表相,而后者往往通过特定形式来呈现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而我特别喜欢的一部分内容,是他谈及“到此一游”的风景与人物图片。“‘到此一游’不是肤浅的猎奇,而是人类生命最涉及本性的解释,是人生的基本隐喻。当每个普通人在风景面前搔首弄姿时,他与亚当斯和文德斯这样的大师同样深明人生与摄影的真谛。只是理解力的深浅,造就了不同的感受方式,不同的景象。”这种颇为“民主”的,将大师与普通人的作品放在一起评论的态度,使这本讨论当代艺术的书具备一种草根精神,对于作者来说,这是一种有意识的坚持。
  
  这本书有许多图例,其中不乏邱志杰自己的作品。说实在话,对照漂亮的阐释文字,作品本身的形式似乎成了图示。对于观念性强烈的作品来说,形式如何具备一种独立的、内在丰富的美感,也是一个问题吧。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观念与实践”的回应

2009-07-24 17:44:34

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