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一起烧的柴火_乡愁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摄影 > 乡愁 > 那些年,一起烧的柴火
姽婳小术 乡愁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6-23 00:06:58

那些年,一起烧的柴火

读《乡愁》
作者:苏术

看完书里的图片。我哭了。

可能因为我从小长到大接触到的东西和书里的图片相差无几。

我看着六个老人坐在青石板上,手里拿着竹篾编制的花篮形状的火笼。冬天在红笼里添上炭火,炭火是土灶烧柴时候形成的。地下放一层灰,加上炭火,上面再加一层薄薄的灰,盖上铁质的井字盖子,冬天随手拎一个。可以暖手,可以暖脚,可以烘干袜子。火要死不旺了,就拿边上的一根铁质小棍,类似筷子。往火笼里翻翻,把里面的炭火翻旺了,再把边上的灰拢拢,又变得非常暖和。那时候没有空调,晚上再在被窝里放一个,一整个冬天都觉得暖暖的。

我一到冬天,脚总是暖不起来,穿再厚的鞋脚也总是冰冰的。小时候奶奶常常给我做这种火笼,我就把鞋子脱了,穿着袜子把脚放在铁质的盖子上,奶奶总是看见后和我说,看着点火,别把袜子给点着了。我老是笑奶奶太操心,但是我也确实真的把袜子给烤焦了。

新农村建设后,家里就没有了土灶。没有土灶的炭火,火笼也渐渐被暖手宝取代。我给奶奶买过热水袋,那种到了冬天装满热水的热水袋;也给奶奶买过只需要插上电源就能用的暖手宝。但是不管是哪种,在奶奶眼里都替代不了用了一辈子的火笼。

现在的我很少回家。出门在外,身上被寄托了父母的望子成龙,还有当初走出校园自己对未来的期许。很多东西堆积在身上,总想着要努力要奋斗,才能光宗耀祖,踏着红绸球回到故乡。

记得上一次回家,母亲说,还是回家工作吧。父亲说,还小呢,在家变成井底蛙,多出门涨涨见识。我看着他们翻来覆去的说,时而争论上几句。我转头看见门外熟悉的街道,熟悉的乡音。恍然间想起远在老家的奶奶。那一年,也是一个艳阳天,奶奶拿着街坊邻居给的零食笑眯眯的走进家门,塞进正在石头门栏上写作业的我的怀里。我抬头诧异的看着她。她笑着说:奶奶在村里人缘还是很好的,随便走走他们都一个劲的问我这个要不要,那个多拿点。我想起那时的奶奶意气风发,一开口说话就没完没了,一说起当年的事情,眉角的皱纹就褶皱的像办公室里的窗帘,一条一条分外明显。
我终究离开了那个故乡,在满是高楼大厦的地方闻着街道上的汽油味,每天插肩而过数不清的陌生人,挤上地铁,听着别人聊天时听不懂的话语。这里也有树木,也有马路。不同的是,家乡的马路两旁的行道树威严的耸立着一眼望不到尽头。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请联系QQ:1147679123

展开全文
有用 2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