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知和感受_住在巴特、桑塔格、本雅明的照片里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摄影 > 住在巴特、桑塔格、本雅明的照片里 > 关于认知和感受
住在巴特、桑塔格、本雅明的照片里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6-12-04 13:12:26

关于认知和感受

使人们拿起相机去拍照的原因是发觉了一些美的东西,美不美拍得到,但是认知和感受却是不容易拍到的,那是一种对拍摄景物的时空了解,也是一种深藏在影像背後的摄影讨论。

在各种各样收集回忆的手段中,摄影的方式比较温和,普遍而影响深远。所谓影响深远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能是破坏性的。在生活中透过摄影制造回忆创造美好生活,这是一件现代人无法回避的事情。

照片其实是捕捉到的经验,而相机是当意识想要获得某种东西时的理想手臂。被夺走过去的人们,不管是在家乡或是在国外,似乎成为最热情的拍照者。 --桑塔格

面对我心怡的风景,我感觉我确实曾在那儿,或者,我应当去那儿,对我而言,风景照片应该是可居的,而非可访问的。 --巴特

浪漫的故事结局往往相当的现实,有启发性。我们看食物常常只是注意自己既有的想法,而忽略了事情还有很多面向,就象脑筋急转弯一般。原以为摄影里面的讯息可以当成艺术创作、报道资料、影像商品等,但是后来发现这些影像里面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直接指向旅游品质、生活观察和摄影本身的思考。

拟像从来就不是隐藏起真相的东西,它隐藏起的是“从来就没有所谓真相”的那个真相,拟像本身就是真实。 --鲍德里亚

制造美丽世界影像的摄影者在经年累月堆积出来的照片档案中,在一次次面对照片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是麻痹?是兴奋?是遗忘?是成功以后的落寞?是再一次的挑战?这是相当有趣也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不过它的确是一个摄影者在长期拍照之后,必须要思考面对的一个问题。

人们生活在忙碌之中,人与人相处越是浮面,有着一种疏离感。与过去疏离的人需要记忆,否则人生的意义就会有问题。

当摄影的动作可以将被摄者或者摄影者置入一种与世界的关系时,意义油然而生,所以一册册的相簿在家里堆满也就不足为奇。

摄影是将被拍摄的东西据为己有,它意味着将一个人置入“与世界的某种关系”,这种关系令人觉得获得一种知识,因此也像握有某种力量。 --桑塔格

人并不一定是为了拒绝经验才躲在镜头后面,事情有可能是倒过来的。人是因为透过拍照而麻痹了自己的心境,才导致拒绝经验。

虽然摄影是一种证实经验的方法,但借由“把经验限定成为一种适于拍照的搜寻”与“将经验转化成为一种影像或一种纪念品”的同时,摄影也是一种拒绝经验的方法。 --桑塔格

握有相机的人以为透过非人为介入的摄影镜头一切真相都会自己说话,因此他躲到镜头后面没有介入,这可也是一种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为的是尽量让事情自己说话,结果在拍照过程中他经验的是事情的另一面。

专业的报道摄影记者是因为敬业所以无法介入经验当中,但是至少他们在面对环境时依然要采取一种态度和观点,也算是有所经验与观察。但是一般人如果没有这种认识,有可能只是迷恋于相机是证实经验的方法,将生活经验当成纪念收集,而忘却了经验优先,摄影其次。

机会和偶然在旅行中常常出现,这些巧遇会使得旅行当中增加很多回味的因素。当然真实的情况可能会因为很多个人的因素而大异其趣。

人对空间的体会是一种全身的综合感觉,我们看电视、电影或者照片里的景观,如果是曾经身临其境、就在那个点上存在过,那么那种感觉是相当不同的。而即使是因为镜头的焦点大小不同而产生扭曲,给人一种不同的感觉,但是你还是会以自己亲身的感觉来取代影像中的一切法。这里要强调的是真实的存在与体验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而摄影就在当下以一种另类的方式参与了当下的体验。是不是一种忽略当下的方式可能因人而异,但是对于一个视觉取向的人来说,因为拍照而在取景构图构思诠释之中,不同于一般人的看法,但却是比袖手旁观有更深一层次的互动与观察。

一张照片并不只是一位摄影者和一个事件之间遭遇的结果,拍照本身即是一个事件。 --桑塔格

相机的眼睛与人的眼睛是不相同的,拍与看是不一样的两件事。有时候相机拍摄的是眼睛看不到的,结果就会产生一种身心分离的动作,也就是说你知道眼前的一切是一个现实,但是你身为一个摄影者透过相机将会制造出另外一个现实。

我用摄影来发现一个事物被拍摄过后,看起来像什么。--温诺格兰德

被看见和被摄影之后的视觉经验是不一样的。那个不确定性是永远存在的,没有任何一刻是最重要的,任何一刻都可能是不得了的。

纵使刚刚拍摄时整个情况意象犹新,但是渐渐地等记忆消退以后,剩下的就是这些照片了。如果有一天将照片再拿出来看时,最鲜活的依然是照片里的画面,而当时的场面已经不复记得,结果最真实的就是一张照片。因为记忆是虚幻游移的,而影像是生硬而具体的。

如果认定现场与排成照片之后观看是不同的,那么接下来就会有两种心态产生。一是顺其自然尽量发挥摄影器材本身可以表现的特性,诠释摄影者对外在世界的观点与观察,面对它、经历它、拥抱它、拍下它。另一种心态是焦虑。这些焦虑是合理的,所以在顺其自然与焦虑两头游走,成为从事摄影创作者最大的想像空间与精神折磨。

照片的影像同时也是一种物体,质地很轻,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制造出来,容易携带、收集、储存。

可居的与可访的大不相同,可居的照片应该是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接近人一般眼睛的视野观看,而在摄影里必须要以标准镜头来拍摄才可能如此。虽然比较有人情味,但却不容易拍得特殊、出色。应该广角镜头做出夸张的空间描写、或是用长焦镜头消去背景突出主题,很容易就可以抓住观者的注意,但是从巴特现象学式的观点来看,太夸张的影像是无法理解的。

一张照片直接明了地交杂了三个不同的时刻,现在、照片中影像所表现的时代以及摄影家的时代。

意义早已在那里,生动与否取决于看照片的人的观点。

p58 发光的蜥蜴与记录发现此事的标竿橘子树,而橘子树可能是一份爱心、一段友谊、一个常常回去探访的朋友或地点,一种绵延的感觉。

巴特说摄影是魔术而不是艺术,其实是在说拿感人肺腑的时间因素,照片里的一切都曾经确确实实地存在过,就在拿消逝的时间里曾经有这么一件事发生过,那是最感人、最令人疯狂的摄影特质。如果将摄影堪称是艺术,则摄影令人疯狂的一面就会消失。

刺点是照片活起来的一个点,通常是一些细节或局部,它不像“知面”,不是将自己的意识注入到照片中,去寻找去解释照片,而是它从景象中犹如利剑一般射穿我们,引起刺痛。没有刺点的照片只是一些讯息,有了刺点,照片突破了框框的限制,整个影像活了起来,感动人心。如果离开照片而能让你想起来的画面,拿一定是刺点的作用。如果想不起任何画面,那照片可能就没有刺点。而刺点是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感受不同,刺点也不同,甚至同一个人不同时刻对同一张照片也会有不同的刺点。

今日进步的社会,其特色在于消费的是影像,而非如过去接受的是信仰。因为我们相信消费,而且强力地消费影像,所以我们显得比较没有自信,也使得生活更加非真实化。

巴特希望观众可以依照自己的欲望充分地表现对生活的理解,销毁影像就是销毁单调的类型,希望内心直接的欲望可以站起来,不要再被那些老套的影像所左右。程腔滥调的东西是可耻的、无用的、懦弱的。

约翰伯格说:摄影和其他视觉影像不同之处在于,照片不是对主题的一种描写、模仿或诠释,而是它所留下的痕迹。任何一幅油画或素描,不管它是如何的写实,都无法像照片一样属于它的主题。

照片是这么薄薄的一片,上面飘浮着各式各样的不同情感的眼神,从观者的角度我们无法真切地知道那是一种什么精神状态下的眼神,但是我们会把眼神以外的情况一起考虑进去,作者的、文化的、社会的因素也影响着一张好照片的感动能力。

巴特说报道摄影经常是单一摄影,只会呐喊不会伤人,浏览过后不会记住,照片的细节也没有刺痛他而大段影像的阅读,他会对它感兴趣,将它当成传记元素来观看,但他不会喜欢它。

摄影像是一种介于倾听者与猎取者之间的拍照性格。那是一种疏缓的静观,不是猎取而是相遇,以一种诗人的眼光来看,来体会周遭的存在与感受,而不像是找寻事件的狗仔队拼命地猎取精彩的镜头。所以如果可以用诗人的眼光来拍照,就可以维持旅游时的乐趣,可以游、可以体会、可以拍照,不失为一个带相机旅游的好方法。

照片使我们的眼睛只注意于表面的东西而已,基于这个理由,照片使得原本隐晦的生命更加模糊,生命透过物件的轮廓,闪烁这一丝无力的微光,有入一场光影变化的嬉戏,即使以最敏锐的透镜也无法捕捉到它。人必须凭着他的柑橘去摸索生命。 --卡夫卡

闭上眼睛忘却眼前的影像,用感觉将它找回来。

大部分人不懂用心体会日常生活细节。

你无须离开你的房间,只要径坐在你的桌边聆听着。不只是聆听,还要等待,不只是等待,还要保持静默与孤独。世界将会拆下它的假面,坦然无蔽地向你奉献,它毫无选择,它将在你的脚下出神而猛喜地旋走。 --卡夫卡

没有人的风景照片有一种与天地长存的感觉,抽离了人的因素,超越了现实。
然而没有了人,空间就少了人气,少了一份真实感、现实感,少了一份人情味。同样的景观与建筑,不同时代的人居住在里面,就会有不同时代的风貌与特色。人在一个空间里与环境相处、对话,自然就会表现出一份存在的真实感,这个空间活了起来,生动了许多。

在老生常谈的景物里出现人物,情况就会很不一样。

如果对于特别的地点、人、事、物做出长期的重复追踪拍摄,是不是也有那种观念艺术的味道呢?

在相机之前一切都是平等的,取景框里的景物一个都少不了,这像是在传道,但这是摄影的“道”,摄影的本质。而绘画是经过个人观察测量与思考的结果,做好则可以加减,整理粗一个自己喜欢的画面,这个画面道出了作者对于眼前世界的观察和诠释,但绝对不同于相机的眼力。

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正确曝光,所谓的正确曝光就是符合自己需要的曝光,所以同一个场景可能有几十种曝光变化。只是喜不喜欢,合不合自己需求而已。

外出旅游又是人算不如天算,时机与运气聚丁了旅游的乐趣与收获。

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决定了我们对于景点的观看程度。

展开全文
有用 1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关于认知和感受”的回应

Mantic-tic 2011-05-19 21:40:22

卡夫卡的那一段话,是我唯一记录下来的。

谢琼枝 2010-09-07 17:07:50

你无须离开你的房间,只要径坐在你的桌边聆听着。不只是聆听,还要等待,不只是等待,还要保持静默与孤独。世界将会拆下它的假面,坦然无蔽地向你奉献,它毫无选择,它将在你的脚下出神而猛喜地旋走。

2009-10-16 22:49:38

你是以前的那个小鹿吗?挺下功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