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活着_活着·蜕变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摄影 > 活着·蜕变 > 为什么活着
罗切斯特太太 活着·蜕变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9-30 16:09:17

为什么活着

     为什么活着?我从有记忆的时候起一直到现在都在问自己这个问题,有时候觉得有答案,有时候又觉得没有答案,现在的我没有明确的答案。有人曾劝我,既然已经被生出来到这个世界,那就活下去,大家不都这样过的吗?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朋友这话确实是大实话,天底下大部分的人都是这么过着的,可我心底却总有份不甘心存在,一直令我烦躁不已。《活着·蜕变 》这本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在我面前的。
   《活着·蜕变 》讲了九个关于普通人(群)的故事。故事里的人都很平凡,在我们身边基本上都能找到,摄影师们用自己的视角拍摄出一组组照片,让我们从这些照片中体会出一些我们平常也许体会不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能引导我们去思考,从中发现平凡中的那一点点的不平凡,而这一点点的不平凡也许可以给你我一个明白“为什么活着”的答案。
   《新晋妈妈ju》讲的是一个摄影师丈夫全程记录下了妻子从怀孕到生产的全过程,感受到了妻子做母亲的不易和辛苦,给新生宝宝们留下了一份珍贵而难忘的影像资料。我好羡慕这位新妈妈,有丈夫陪同渡过这段难熬的日子,想当年我是一个人独自撑过那段艰难的时期。“养儿方知父母恩”,确实是如此,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出那份恩重如山的爱。
   《农民工作家王二屎:我叫不失足》讲述的是一位农民工不愿随波逐流地混日子,期盼过着内心充实有着自己的思量和目标的生活,在现实与理想之间不停地挣扎着。我对此深有体会。我和他一样也是在工作之余喜欢看书,这样就在一群按大众生活方式过着日子的人中显得很“另类”,被无形地与人群隔离开来,不知道这算不算是“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啊?其实他和我一样,也只是不想麻木地、行尸走肉地象个木头人样地活着,想让自己苍白的人生中有些许闪亮的颜色来点缀一下而不显得那么难看,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愿望,却走得步步艰辛,历经千辛万苦的过程使目标显得很遥远,远得象天上的月亮遥不可及。可我们这样做不对吗?我觉得王二屎说他叫不失足是很准确、很正确的,“不失足”这个名字很恰如其分地诠释了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卑微的渴望。
   《自给自足实验室:挣脱“都市病”》是说有一对城里的年轻夫妻隐居乡下,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去尝试一种全新而又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他们给出的解释是:“我们今天习惯使用货币,一旦口袋里没钱,就困窘不堪,生存艰难。这是因为我们发明了货币,长此以往的消费习惯让我们不由自主遗忘了许多曾经擅长的能力。我倡导自给自足只不过是想让大家重新捡回这种能力。”他们这个观点和《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里调查到的北欧人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那本书中谈到,许多北欧人在休假时,抛开电脑、电视、手机等现代化工具,去到非常不方便的深山中度假屋过几天原始人的生活,亲自动手包括砍柴、汲水等手工劳作,来提升个人求生技能和生活经验。不管这对夫妇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能否完全实现,但他们倡导的环保和自然的理念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特别是在中国现在到处都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他们的想法不失为一条明智之举,当然这仅是我个人认为。如果中国哪怕有一亿个人能有他们这种想法,我想中国的环境状况会有大大的改善,中国的天空也会有象日本和北欧天空那种纯净的蓝色的那一天的。
   九个故事都是普通人想通过自己自身的努力改变命运,想在平凡的生活过程中活出点不平凡,然后破茧成蝶,实现自己的梦想。只是有的人梦想终于实现了,有的人还在继续奋斗着。不管已经完成梦想的人还是仍在继续努力的人,他(她)们这种努力进取完成蜕变过程的心态是非常值得赞赏的,也给了我不少触动和启示,我为他(她)们竖起大拇指,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象他(她)们一样,奋勇上进,努力改变自身的命运,成为中国的骄傲,也为中国的改变贡献出他(她)们自己那一份微薄的力量。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