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d Peking in old time_洋镜头里的老北京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摄影 > 洋镜头里的老北京 > Old Peking in old time
Angeline35 洋镜头里的老北京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1-18 19:01:32

Old Peking in old time

      得知这本影集,是从维一先生的《我在故宫看大门》里。维一先生说这本影集的难得之处,一是留下了很多反映老北京风俗人情和不在的老建筑的珍贵影像,另一更难得的是这些图片均由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德国年轻女性摄影师拍摄,图片的视角,构图,用光堪称独一无二。本想着留心思慢慢去找,没想到很容易就找到了。2001年底印了3000册的一本影集这么容易就找到了,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不夸张地说,感觉像得着了一件宝贝。
    我见过一些关于老照片的影集,图片很拥挤,五六幅大小不一的图片挤在一页上,像是漫画书,文字解释也不对应,非常难看。收到书后让我意外的是如此厚而大,整本胶版纸。莫理循夫人的文字介绍和图片相结合,很有条理的分成“城墙,宫殿和园林”,“寺庙和牌楼”,“街道生活,店铺和集市”,“饮食和娱乐”,“艺术与工艺”,“周边地区”六个部分。图片每页只配一张,完整且清晰,同时配上简单的解释,很容易理解,排版透着一种从容和大气。这本影集的图片有整体概念,分类也很清晰,而且看得出图片都受到了妥善保存,并用心挑选成集。是一本非常完整的关于旧北京的回忆的影集。
    莫理循夫人1933年只身从德国来到北京,受聘在一家德国照相馆工作。这本影集中的图片摄于1933年至1946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剧烈的革命风暴中,而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正处在风暴的中心。莫理循夫人作为一位外国年轻女摄影师,拍出了这座城市的残败,也拍出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透着悠闲和讲究。
    旧北京是座相当讲究的城市。直到现在地道的北京土著的言行里仍透着这股讲究劲儿。当然凡是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特殊一笔的城市,都会因此带上某种类似优越感的气息。像是如果你质问一个西安人为何普通话讲得不标准时,他会理直气壮的告诉你陕西话在秦始皇时代就是普通话一样,北京四九城里的老老少少,不论落到怎样的境遇里,总多多少少保持着“祖宗的老规矩”。这本影集对我来讲的可贵之处,除了有“城墙,宫殿和园林”,“寺庙和牌楼”,作为一个喜欢一切旧人旧事旧物的人,覆着雪的角楼或结冰的后海我并不是没有看过,而那些活生生的人物,作为旧北京各种景致的主角,使一个遥远并使我向往的旧北京生动起来。我想这和莫理循夫人经过专业摄影学习和作为一位女性的独特视角是分不开的。
   同时作为一个外国人,莫理循夫人对中国人的生活有很多有趣的看法,在“饮食和娱乐”这一章里有很多图片配的文字让我忍俊不禁(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我笑点奇怪且很低)。她带着一种新奇甚至不可思议的态度去看庙会上卖大力丸的人在寒冬光着上身用牙拉一张硬弓,或是一位据称给慈禧太后做过表演的老者在结冰的北海上滑冰,用一种具体的带着科学的严谨的语言描述那些世俗的食物或器具,并且用一台反光照相机将他们记录了下来,于是我有了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与感动。在“艺术与工艺”这一章里,她又用一种微微带着敬畏的态度记录了很多已经绝迹的旧北京的传统工艺。
    有时候我真的很希望回到过去的时光。过去的时光中,人们用大几天半月的时间去制作一把油纸伞,打磨一把檀木梳,安静的坐着下一盘象棋,坐在下午的阳光里赏玩着老物件或欣赏着一幅山水画作,大好的春日里在山野草地上踏青放风筝。过去的时光中,人们这样缓慢安逸的生活。现代文明的巨轮带我们进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崭新的时代,同时也碾碎了旧时光中的旧人旧事旧物。
    前段时间在豆瓣看了一篇疑似标题党的文章《玩摇滚的真悲催》,其实讲的是一个搞摇滚的,爷爷是北京爆肚冯的传人,苦劝这个青年很久,劝他继承家传祖业。最后的结果是这个青年成了爆肚冯第五代传人。看完我觉得挺皆大欢喜的,北京城绝对不缺一个搞摇滚的青年,但是爆肚冯如果没有继承人,或传给了外人,这种家族式的传统就彻底消失。但是后来我又没有那么肯定了,在执着于旧人旧事旧物的过程中,同样我们也会失去一些其它,在这样艰难的取舍中,最终我们还是会选择向前,而不是留在原地。这是个沉重且复杂的问题,我并没有能力和资格谈论。所以我把这样一本影集视为珍贵之物,有些东西已经消失不见,无论是物质或非物质的形式,但至少还留下了影像,就不至于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本影集原名是A photographer in old Peking,我觉得《洋镜头里的老北京》这个翻译非常好,这是从一个洋人的视角里看到的旧北京。我注意到莫理循夫人在提到义和团运动时讲到清政府支持义和团农民屠杀在中国的洋人,而我不久前在考研思想政治的指定科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看到的却是截然相反的提法,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勾结镇压义和团运动。我并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也不能辨别到底哪种是实际情况,或者是两者兼有。提出它来,是想说明看待一件事物,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去看,我们很自然就会选择性的看到事物不同的部分,最终甚至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但这就更加体现出了这“不同的立场和视角”对我们是多么可贵。
    我们藉此站在现在这个时空的节点上,看待我们的过去,保留我们的回忆,更重要的是继承我们民族性的传统,让它们融入我们的精神,成为更加无形的却坚强的力量。
    于我个人来讲,我仍然向往一个旧时光中的旧北京,并坚信它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展开全文
有用 7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