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闻和乐趣_丑闻笔记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女性 > 丑闻笔记 > 丑闻和乐趣
桃花石上书生 丑闻笔记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7-03-23 16:03:14

丑闻和乐趣

丑闻和乐趣

起这样一个标题,好像是件不道德的事,但《丑闻笔记》给人的感受就是如此。尽管书中的人物深陷于丑闻,狼狈不堪,但不妨碍我从阅读中收获乐趣。如果你想猎奇,就能猎到奇;如果你喜欢嘲讽,你会过足瘾;如果你喜欢思考,你一定有想头;如果你对女性主义感兴趣,恭喜你!你找到一个女性关系的经典读本。

在小说中,40岁的女教师希芭和15岁的男学生康纳利相恋,希芭因“猥亵男童罪”被起诉,整个英国都闹翻天。然而媒体的态度,“到头来最令人惊骇的,倒不是报道的粗心大意或是快活的虚伪做作,而是故作神圣的姿态。”希芭的好友芭芭拉愤愤于媒体的虚伪,决定亲自写下事件始末为希芭辩解。
小说采用不严格的日记体写就,叙述者是退休的中学历史教师、单身女性芭芭拉。她表情严肃,衣着俭朴,拎着有针织花边的木制把手的袋子。这样一个刻薄、敏感、观察力细致到病态的“老处女”写出来的东西,想想就很有看头吧?

故事开始,学校来了新的陶艺老师,教养良好、家境优越的希芭。对这个穿透明裙子的漂亮教师,芭芭拉的第一印象是“作怪”(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对外界很抗拒的老年单身女性的正常第一反应)。
希芭饱含教学热情,但现实很无情。这所中学按芭芭拉的说法是塞满了垃圾,看来也的确如此:“老师,给我们看你的咪咪……”男生在课堂上公然性骚扰希芭。到后来发展成学生在课堂上打架,把陶炉都推倒了,希芭躲在课桌底下。康纳利看来似乎沙漠上唯一的树,只有他热爱艺术,尊敬老师。
最后康纳利追到了希芭。显然他不是通过艺术天赋,希芭也不是被艺术吸引而献身;但他们的感情,不管看起来多可笑,却很单纯、很认真。我们真的一定要骇笑吗?“没有受过伤的人才会讥笑别人身上的伤痕!”莎士比亚说。
在他们俩交往的同时,芭芭拉和希芭也渐渐成为好友。芭芭拉对希芭的家庭充满了羡慕和敬爱——当然这不妨碍她刻薄希芭自大又无知的老丈夫——但在她眼里,这个美满显赫的家庭还是有如仙境。所以,当希芭对芭芭拉承认这段不伦之恋,芭芭拉认为她不仅背叛了家庭,也背叛了友谊。

芭芭拉一向瞧不起数学老师班斯,认为他是个愚蠢可笑的老单身汉,她生活单调,无奈接受了班斯的午餐邀约。没想到他居然也倾慕希芭,妄图把芭芭拉当成一个拉皮条的婆子。芭芭拉怒火中烧,再也压不住内心对希芭的嫉恨。她把那个可怕的秘密和盘托出,而后班斯向校长告发,恋情被披露而成为丑闻。
事发之后,希芭的家人都离她而去,芭芭拉留在她身边照料她的生活,后来手稿发现引起两人的争吵。小说以两人的和解结束。
这本小说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很好读“,在近年获得布克奖的小说中,不少都走文体创新的路子,能继承英国古典小说传统,娓娓道来、情节起伏的不多见。同时其写作手法又非常新颖别致,先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叙述,接着旁观者跳进故事直接推动情节发展。书读完之后,这个旁观者和她冷眼旁观以及亲身经历的一切,都浮现在我们眼前。于是乎,我们对这个旁观者的了解,似乎超过了她自己,这让人很有智力上的快感。我们肚子里面憋着笑,看她如何对自己文过饰非,又如何嫉妒和刻薄他人。

然而,尽管看透了她,我们又会非常认同她的许多看法,许多时候她理智明晰,似乎一个正确的声音透过她而发出。这种双重性赋予她更深厚的人性。
芭芭拉行文夹叙夹议,可圈可点。比如对于康纳利追求希芭时表现出的艺术国度信徒姿态,她的看法是这样的:
“我认为,显然这些小小的即兴式的有感而发的沉思与惊叹,都带有强烈的工于心计的成分。我不是在暗示这孩子真是愤世嫉俗,他只是急于取悦希芭。他注意到,希芭最喜欢听他对绘画之类的事物发表感性的谈话,因此刻意地说些富有诗情画意的话。如果这是讽刺,那么我们必须容忍所有的求爱行为都是讽刺。康纳利的行为是所有的人置身其间时都会做的——为了要取悦顾客刻意布置他的摊位。“
对于两人的初次接吻,芭芭拉的看法有点酸、有点恶意,但又非常中肯:
“当时的景象一定颇滑稽——这个小情人踮着脚尖亲吻已届中年的情人,脚踏车摔在地上。 但是,希芭似乎从未想到他们初次拥吻时滑稽可笑的一面。就算有过,她也从未提过。她曾提到康纳利的温暖、他的肥皂气味、颈后的硬毛、套头上衣的材质,以及跟初次拥吻有关的其他乏味细节,但从未提及整件事有多么荒谬。”

这一切给我带来莫大的乐趣,乐趣不仅仅在故事本身的生动鲜活,还在许多这样小小的可品味之处。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小说不仅包含隐秘的女性同性恋情,还抨击了性别歧视——不是女的难找工作、男女同工不同酬这种显型歧视,而是在性方面的歧视。这就是人类根深蒂固的对“老女人”的歧视。一个中年男人恋上少女或许是龌龊的,但起码人们还能理解;一个中年女人恋上少年,在大众眼中却不但龌龊还很可笑。希芭成为新闻媒体做正义状、其实猎奇心态严重的长篇追踪报道的主角,也沦为酒吧里男性津津有味的猥亵谈资。更可悲的是,她越是强调她真的和少年恋爱过,她的形象就越是荒诞可笑。而沦落到“老女人”最低谷的是芭芭拉。和风韵尤存的希芭不一样,她从不曾美貌过,终身未婚,现在退休,是不折不扣的古板老小姐形象。她始终生活在异样的眼光里,始终感受到外界的嘲笑。她为自己的敏感心灵建起生硬的外表,她对同伴、对感情的巨大渴望,也外化为拒人千里的姿态。
这种严肃的抨击,在丑闻和乐趣之外,给了小说更多的现实意义。

另外,女译者丘淑芳令人赞叹,她的译笔如此老道而不厚道,流畅而不流俗,把女性的婉转心理,都译得恰如其分。这不仅需要长期浸淫于英语社会,有上佳的英文功底,也需要良好的中文语感和敏锐的女性特质。对于一部好的小说,好译者的作用真的太重要了。

http://www.blogcn.com/u2/33/82/gallimard/index.html

展开全文
有用 25 无用 6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丑闻和乐趣”的回应

桃桃 2009-04-07 12:37:42

因为这个社会对所有的问题都从一个男性的视角来分析,来评判

qianxue 2007-07-22 17:32:59

在性别岐视方面,的确是没有办法,中年甚至老年男人可以找年轻女人可以被社会理解,而上年纪的女人找年轻男人在社会眼里却是不能接受的,有些讽刺,有些荒唐。

桃花石上书生 2007-06-29 08:57:56

多谢支持=)

oceaneagle 2007-06-28 13:42:35

呵呵,看了你的评论,我自己买了一本。接下来好好看看

易恒 2007-06-24 09:59:50

当你觉得自己特别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你就很难去讨厌她。
-------------
是的。看过了电影,又看完了上面的所有评论,突然很想去看那本书了。

oceaneagle 2007-06-22 13:13:10

谢谢你的评论。看完电影,我知道女人一定会有更多感触,也许我们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一个不同于男人的世界。

桃花石上书生 2007-06-06 13:24:15

哈哈,这个联想是很健康滴,书也是很健康滴

木汐 2007-06-06 12:59:08

另外,女译者丘淑芳令人赞叹
——————————————————————————————
首页作者介绍一字之差,害我一阵乱联想

♂ Mr. Simon 2007-05-30 11:16:27

不知LZ 有没有看过 <女王>
严重推荐ing
关于戴妃身亡事件中的王室/政府/媒体/民众的表现

另外,有人向我推荐ing <乌合之众>
是关于大众心理学类的书籍

PS:学校的图书馆没有找到
所以我还没有看

insomnia 2007-04-25 11:07:44

“电影对书作了一些改动,最初认为是不必要的。后来才明白,电影没有完全将书中所描写的残酷表现出来,还是在最后体现出了一定的善意,比如她的丈夫,比如康纳利,这些人物在书中最后对于希芭都是冷漠以对的,康纳利甚至另寻了新欢。但在电影中,他们仍然是有一丝温情的。也许是因为电影总是需要给人以希望吧。”

可能因为制片公司是美国的fox searchlight,“可能我们美国人需要更多希望”我记得有人这样解释美国版的office比英国版的温暖的原因。

青木瓜 2007-04-03 14:53:35

呵呵,谢谢,只是胡言乱语罢了,也是言不尽意。

桃花石上书生 2007-04-03 11:18:21

“希芭是美的,无论是她的外貌还是举手投足之间的一丝一毫,因此所有的人都被吸引,但他们只是利用这种美去获得一种自我满足而已,一旦事情起了变化,就没有人再去珍惜这种美了,只有从未得到的老处女芭芭拉,仍然在默默的在欣赏着,辩护着。
  希芭是单纯的,即便是再色情的情节在她嘴里也变成了自然而然的描述。 ”

说得真好!我觉得很惭愧,好像也就是我写得最不透彻了。这样一个明晰的评论,再长一点点就敷衍成文了,期待中……

青木瓜 2007-04-02 20:14:15

看了书。之前的想法开始改变。
电影对书作了一些改动,最初认为是不必要的。后来才明白,电影没有完全将书中所描写的残酷表现出来,还是在最后体现出了一定的善意,比如她的丈夫,比如康纳利,这些人物在书中最后对于希芭都是冷漠以对的,康纳利甚至另寻了新欢。但在电影中,他们仍然是有一丝温情的。也许是因为电影总是需要给人以希望吧。
恍然明白为什么书中要将希芭描写得如此美貌,正因为此,才更显出这个世界的残酷。
希芭是美的,无论是她的外貌还是举手投足之间的一丝一毫,因此所有的人都被吸引,但他们只是利用这种美去获得一种自我满足而已,一旦事情起了变化,就没有人再去珍惜这种美了,只有从未得到的老处女芭芭拉,仍然在默默的在欣赏着,辩护着。
希芭是单纯的,即便是再色情的情节在她嘴里也变成了自然而然的描述。
这个世界是那么的渴望美与单纯,然而它们只是被需要用来作装饰和工具而已,无法脆弱的生存着。

桃花石上书生 2007-03-26 11:03:35

呵呵,期待。我这篇写得挺那啥的,一直想写得更好一点,但真的力有不逮。

小蓝 2007-03-26 10:37:07

就像介绍所说,“一部关于激情和压抑、嫉妒和自满、友谊和孤独的女性故事”,非常精彩。
冷酷,柔软,女性……
我也好好想想,写点什么……

桃花石上书生 2007-03-26 09:39:05

影片中,她的母亲背地里对她的丈夫说,上帝保佑她因为天生丽质,不必面对许多生活的挑战。


书里面,希芭对自己这一点很清醒,她说自己借嫁给一个老丈夫,逃避了对青春流逝的恐惧,自己逐渐老去而不自知。
我和一个女生讨论过这本书,她说这书令人恐惧,因为一个什么都有的人,居然会冒这样大不韪,真让人觉得没有信心。

我却想说,她有什么呢?自大的教授丈夫,乖戾的青春期女儿,弱智小儿子?从未成功的事业?……这段“不正确”的感情,正是她对自我的寻求。

青木瓜 2007-03-25 23:16:34

没看过书,但看电影的时候,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也许观众对于芭芭拉过于苛刻了。其实并不觉得芭芭拉过份或是不对,因为她的本性即是如此。而希芭,因为天生尤物,容貌给予了她极大的优势,使她从来没有能够坚强的面对生活。她可以因为父亲的早亡,迅速的嫁给了一个年纪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以逃避现实。然而生活的不满意并没有就此结束,丧父之痛虽然一时平稳,但婚姻生活的不快乐也随即而来,于是小男生的仰慕又成了一种逃避,以至于她对芭芭拉的依赖也莫不是如此。直到最终,逃无可逃,幸运的是她仍然拥有丈夫对她的爱。
影片中,她的母亲背地里对她的丈夫说,上帝保佑她因为天生丽质,不必面对许多生活的挑战。当时听来刺耳,事后想想,却是点睛之笔。
甚至,这种美貌也为希巴赢得了观众的同情,不是么?

桃花石上书生 2007-03-24 15:33:17

看你影评说,对judi很作呕,一个老les……不知为何,看书就是没有这样的感觉,真的,老处女的孤独太打动人心了。而且她身上理智与不理智的两面,始终在交战着,感同身受。当你觉得自己特别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你就很难去讨厌她。

桃花石上书生 2007-03-23 16:21:17

——这实在是一个至冷酷的故事,因为故事里面没有任何一个幸福的完满的人生,叙述者把人物的面具一一剥下,毫不宽容,嘲笑了人们固守的价值观,也嘲笑了人们的伪善和媚俗。
  
——这也是一个至柔软的故事,因为它对孤独的描述打动人心。当芭芭拉把一个无依无靠的女人那种卑微的幸福、巨大的寂寞展现在我面前,我没法不被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