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不能学会从数据中分析出结论,你就关上了一扇了解真实世界的大门。特别是在这个混杂着伪文艺青年日日编织着商业谎言,准愤怒青年天天转发着时代的怒喊,学一点数据分析绝对让你更心平气和理性面对这个世界。
我有一个女性朋友怀疑她的男朋友劈腿了,不爱她了。我告诉她可以花一周时间做两个统计,第一个统计是他不上班的时间有多少花在你这里了,第二个统计是他的钱都花在哪儿了?
大家知道,一个男人要是喜欢一个女人的话,最简单的判断标准不是他嘴上说了什么,或者他在床上有多卖力,而是肯为她花时间,肯为她花钱。
大凡一个男人这两点对你不错,你可以相信他对你的感情是值得信赖的,否则,他可能对你的确有好感,但是你知道的,好感不是爱情。
可我认识的很多女性朋友只需要用舌头就彻底可以被征服,她们会问苍天问大地为何当初他对我信誓旦旦,如今不闻不问。
其实我们只需要打开Excel,输入数值,画一个折线图,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每天短信数量,现在,他对你的感情,一目了然。
这就是数据分析的力量,数据冷冰冰,可是它不会撒谎。
再说说做时下流行的微博,我一个朋友告诉我某某某出书后粉丝暴涨,我去看了一下,果然暴涨,粉丝数已经破了5万,微博数过千,但是每条微博评论平均值不超过2,这真是一个很2的数据。
2011年4月4日18点28分,这真是一个神奇的日子,刘谦不小心按了一下手机,于是发了一个“。”号到新浪微博上,结果转发超过600次,评论超过1600次,这条微博还在,你们可以查到。
嗯,我的意思一个真正拥有5万粉丝的人,就是发个问号,就会有粉丝会问:“你?什么?”
我可以这样解释一下这个事情:这个世界寂寞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关注你的人很少,所以每次粉丝回复我,我都尽量抽空回@一下,感谢在70亿地球人中你曾经为我停留过那么一秒来关注,这个桥段无关数据分析,这是文艺性思考,咱们感动得哗啦哗啦的,其实人很容易被自己的善良感动而已。
假如你了解数据分析的话,世界就没有那么让人愉快。
在湖北武汉新浪名人微博前10名中,第一名是后来居上的李娜,第二名是一位美容减肥伙伴,将近100万粉丝,说的都是女性热门话题,微博转发很少过200次,第三名是平安荆楚,微博粉丝近80万,微博转发很少过20次,第四名美容减肥馆,微博粉丝近60万,微博转发很少过100次,第五名是归元隆印,粉丝近50万,微博有一些好段子,但转发依然不太给力,到是经常可以破150次,甚至更高。对于宗教界人士,我不能乱讲,但是某代表公权力的微博,买粉这事数据的答案是肯定的。
我觉得这个事吧,这么说吧,买白粉肯定是犯法的,买粉丝基本是犯贱的。
假如你这样分析下去,你就开始做数据分析里面的样本取样和规律统计的功课,要统计出规律,你就得设置一些考核对比的指标,这就需要你了解你所在行业的业务特点来设计合理的管控指标,假如我们用微博平均转发数和粉丝数相除,我们大概可以了解一个人微博段子的质量,假如我们用微博平均评论数和粉丝数相除,我们大概可以了解一个人微博粉丝的互动度。
这两个数据好,微博大概可以有一点点比别人更好的商业价值,回头我们再看微博营销的很多团队,他们的功课除了刷粉还是刷粉,我最近被骚扰的刷粉团队头像写的是8元钱一千粉,这意味着你只需要花130元钱,就可以在粉丝数量上轻易打败我,@秋叶语录,已经快2年了,粉丝数也不过区区一万六不到。
这个世界很多人很2,他们只需要一个绝对值就可以被欺骗,当然这世界很多人比较2,他们只需要一个平均值就可以被欺骗。最后这世界很多人有点2,他们只需要一个表现为洋名词的概念就可以被欺骗,比如CPI神马的。
其实我不反感别人欺骗我,我只是担心我的理性比较容易被数据强奸或者顺奸。其实这个世界上最悲惨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在欺骗你,而是他直接上来就china你。
如果你对这个世界还有一点点好奇心,如果你还希望拥有分析事物完整框架的思考能力,如果你希望在职场竞争中除了以情动人还能以理服人,你应该学一点数据分析。
是菜鸟不要紧,因为我的朋友们已经为你们准备了这本菜鸟入门书,我看过,很好,生动活泼,浅显易懂,但是绝不是看看就会,你得按书上的思维好好练习,熟能生巧,欲速则不达。
书作者送了我一本,刚好我也拍了一本,我的小舅子在IT公司工作,要进行CMM四级评估了,他说项目管理中的工作量评估再也不能用原来的那种1+1=2的初级算术式理解了,要做抽样调查和数据挖掘才能满足评估条件。
于是他很高兴地拿走《谁说菜鸟不会数据分析》,我相信他过三个月一定不会是菜鸟。
至于我的一个爱好,依然还是那个经常用伪文艺的思维写着冷冰冰的理科书书评的宅男。
好强大的“软文”啊!
呵呵,如果是在几天前,我一定也会忍不住有货点击一下付款,敬候快递员送货上门,戳上心爱的藏书章,宣告又一本可能的“好书”入手。然而,经过一段时间以来的琢磨,我感到有种思考一直在涌动。
秋叶老师的用了几乎4/5的篇幅介绍数据分析的威力,很爽很过瘾,也让我再次拜倒在数据的力量和秋叶老师剥茧的功力。然而,涉及到本书,只用了几句话:
“是菜鸟不要紧,因为我的朋友们已经为你们准备了这本菜鸟入门书,我看过,很好,生动活泼,浅显易懂,但是绝不是看看就会,你得按书上的思维好好练习,熟能生巧,欲速则不达。
书作者送了我一本,刚好我也拍了一本,我的小舅子在IT公司工作,要进行CMM四级评估了,他说项目管理中的工作量评估再也不能用原来的那种1+1=2的初级算术式理解了,要做抽样调查和数据挖掘才能满足评估条件。
于是他很高兴地拿走《谁说菜鸟不会数据分析》,我相信他过三个月一定不会是菜鸟。 ”
试着推理一下:“……入门书,我看过,很好,生动活泼,浅显易懂,但是绝不是看看就会,你得按书上的思维好好练习”也就是说,究竟是怎么入门的,是工具入门还是实例入门还是理念入门,秋叶老师没有给我们一个介绍;另一方面,秋叶老师“看过”此书,但是如何很好,如何生动活剥,浅显易懂,似乎没有在上文的分析中得到验证。有一句话切入了重点——不是看看就会,得按书上的思维好好练习。这个评论就很到位——首先,看了没用;第二,要学习思维;第三,要好好练习——就是了,任何知识都需要思维+练习进而掌握。
秋叶老师又用了另外的论证——“于是他很高兴地拿走《谁说菜鸟不会数据分析》,我相信他过三个月一定不会是菜鸟。”这太霸道了,我们得知了两点:1,小舅子拿走这本书的时候精神状态是高兴;2,秋叶老师主观上相信三个月后小舅子不是菜鸟了。但是,别人给我一本用到的书我也会高兴,至于能不能不再是餐桌上的鸟,一方面是读书了,另一方面是工作技能提升了。这个推理需要我们假设:非菜鸟因读书才能提升工作技能。能成为好书结论的论据吗?我并不觉得很明显。
因此,还是很佩服秋叶老师对数据重要性的分析,但是至于书是怎么样——得看看才知道。
感谢秋叶老师,感谢《学会提问》这本书,也感谢秋叶老师《学会提问》的PPT。
这本书我做个标记,在需要的时候一定拜读。
班门弄斧,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