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近似于爱》:美好的食物能抚慰人的心灵_美食近似于爱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女性 > 美食近似于爱 > 《美食近似于爱》:美好的食物能抚慰人的心灵
颜羽萱 美食近似于爱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11-30 15:11:06

《美食近似于爱》:美好的食物能抚慰人的心灵

《美食近似于爱》这本书看了好几天了,我没有一口气翻完,而是放在包里每天上下班或者休息时间看一点。

我感觉不太舍得读完。

不舍得读完的书不多,上一本是林清玄的散文,第二本就是这本。

这本书里的确没什么玄妙的语句,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但是每一次打开都能让我看到自己。

我不是一个吃货,从小就不怎么爱吃菜,又因为吃的少把胃饿小了,所以胃口也就越来越小。通常情况下美食对于我的吸引力是很有限的。但是我常常对于一些简单的食物情有独钟。

水煮豆腐

我小时候不爱吃豆腐,可能也跟那个时候的豆腐品质有关。

十几年前的豆腐还都是黄豆做的,颜色偏黄,口感也不太好,还夹杂着一丝豆类的腥气。后来老家才流行起用米粉做豆腐,雪白雪白的,吃上一口滑溜溜的像是布丁。

有一年冬天,我在一本课外阅读上读到一篇朱自清的文章,说的是他们一家在冬天围坐在一个炉子旁等待着水煮豆腐的情景。昏暗的房间,跳动的火光,烧黑的铝锅,冒着热气的豆腐……这一切让我突然口齿生津。

从此以后吃火锅必点豆腐,并且每次都会想起那些在铝锅里的白嫩豆腐以及那个寒夜中微暖的火光。

很多年以后我尝试着重新读一遍这个文章,但是再也找不回那个感觉了。只是爱吃水煮豆腐的习惯一直保留着。

隔夜红烧鲫鱼

小的时候我也很不爱吃鲫鱼。

我们老家的人一般都对海鲜比较偏爱,对于淡水鱼就可有可无,只在过年的时候会象征性地腌一条青鱼吃。

鲫鱼这种东西我们家吃的不多,我不爱吃是觉得淡水鱼有腥味,而且鱼刺太多,到现在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我家以前说不上是不是很穷,反正我妈嘴里我们家就是特别穷。上小学的时候我爸被派到上海出差,经常一走就是大半年,但是好像也没见他工资卡里多少钱。

有一年冬天,家里只有我妈跟我两个人,我发高烧在家,没去上学。发高烧打了针之后一般是吃不下饭的,但是饿了很久总得弄点什么吃的。

我们两个在家的时候不太买肉类,那个时候猪肉也没现在这么便宜。好在我从小就不爱吃荤菜,对此并不太挑剔。但是童年时候很难吃到爱吃的这个印象一直在我脑中停留着。

那天家里也没有菜,只有昨天吃剩下的小半条鲫鱼,挺小的我记得,因为天气太冷已经结成鱼冻了。我妈又给我煮了点白米粥。

那个时候我们家煮粥的习惯很奇怪,不是用生米放在电饭锅里直接熬粥,而是拿剩饭放在铁锅里,加点水煮一会儿就变成粥了。就像汤泡饭,没有那种粘粘稠稠的感觉,一口下去米汤能粘在嘴唇上。很寡淡,很稀薄,跟吃一口硬饭喝一口热水是一个感觉。

我妈端着一小碗很稀的米粥还有一盘鲫鱼放到床边给我吃。我只记得当时有点诧异,怎么家里还剩下这种肉类。

鲫鱼剩的不多,冻得很硬,鱼肚子已经吃光了。我妈夹起一块鱼背上的肉,小心地挑掉鱼刺,混着鱼冻给我配粥吃。我妈挑的很仔细,我也吃得很慢,一口鱼肉一口粥。那条鱼一点腥味都没有,咸淡适中,比刚烧好的时候要好吃很多。

从那一刻开始,我爱上了吃红烧鲫鱼。每一次吃都能想到我妈给我小心地挑鱼刺的情景,以及我忘记问我妈那天我把菜都吃完了她有没有再吃饭。

番茄鸡蛋面

番茄这一物种我一直不知道归为水果好还是蔬菜好,当水果吃太蔬菜了,当蔬菜吃又太水果了。

我对于番茄的吃法只有一种,切片洒上白糖。

前年的暑假我去老公单位住,我们的房子很古老,外面都是红砖,看上去像危房。白天的时候整栋楼只有我一个人,只有大中午老公回来做顿饭吃。

当时我的胃特别不好,已经发展到喝白开水都要吐的程度,靠吃药来硬塞点饭进去。由于吃得太少营养不良,我得一直躺着,一站起来就容易晕,我老公就每天给我赶回来做饭吃。

当时刚搬进去,什么都没有,只好买了个电磁炉。又因为中午时间少,而且那时候看到面条养胃,我老公就每顿饭给我下面条吃,只有一个种类,番茄鸡蛋面。

刚开始做饭真的很不熟练,他经常能把油倒得太多,汤的表面就会一层油花。或者是面条没分开,好多都粘在一起煮成了一块疙瘩。要么就是面条还是生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只能把面放回去在热水里再闷一会儿。

但是很奇怪的是那阵子我什么都吃不下,唯独这个面能吃一小碗,而且从来不嫌油腻。

从那时候开始,我就爱上了番茄蛋汤,甚至觉得番茄跟鸡蛋一起放在汤里才是绝配。

说了很多跟本书无关的,是因为读了这本书实在感慨良多。

我一直很信服一句话:美好的食物能抚慰人的心灵。

当年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看《深夜食堂》,看完老板有条不紊地把食材变成简单的食物就好像被人安慰过似的,心理很熨帖。《美食近似于爱》这本书就给我《深夜食堂》的感觉,简简单单的食物,不一定精美,但是温馨。尤其吸引我的就是母亲等人做的家常菜,每一种食物中都能看到一点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抛弃了高楼大厦,走进了菜市场,走进了寻常人家的厨房。

很多时候食物不单单是为了吃,更多的是寄托了我们的情感。

爱一个人可以做出一份食物,恨一个人也可以做出一份食物,把感情融入到视觉、嗅觉、味觉,才会把这份情感印入脑中,刻在心上。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