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到脚有毛病:曲黎敏养生书的135个错误哪儿来的“十二时辰养生法”?_从头到脚有毛病:曲黎敏养生书的135个错误哪儿来的“十二时辰养生法”?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养生 > 从头到脚有毛病:曲黎敏养生书的135个错误 > 哪儿来的“十二时辰养生法”?

从头到脚有毛病:曲黎敏养生书的135个错误——哪儿来的“十二时辰养生法”?

    哪儿来的“十二时辰养生法”?——脏腑轮流“值班”、十二经分时“当令”是无稽之谈    “十二时辰养生法”是书上浓墨重彩的一部分。《养生智慧》一共十章,有整整一章说这个;《十二说》一共十二讲,有整整“一讲”说这个;《从头到脚》虽然没有拿出专门的章节讲这个,但是好多地方都提到这个。讲了这么多遍,说明这个方法一定特重要,咱可得好好学。学会了这个,就知道一天到晚该怎么活着了,到什么钟点儿干什么事儿,自自然然就养生了,何乐而不为呢?既然要好好学,就得从根儿上学起,咱得先问问:    这套“十二时辰养生法”的道理是什么,根据在哪里,靠不靠得住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得有点儿耐性,一步一步来。    “十二时辰养生法”的前提是经络脏腑“分时当令”    经络脏腑“分时当令”是什么意思呢?用那几本书上的话说,就是:在一天二十四小时内,十二条经络、五脏六腑轮流“上岗值班”,每 “人”两个钟头。在这两个钟头内,谁值班,谁说了算,其他“人”都是副手。每个值班员都有自己的特殊爱好、特殊要求。在他值班的时候,咱得顺着他的意思,干那些他喜欢咱干的事儿,否则,就不“养生”了。大致就是这么个意思。    可能是怕大家记错了时间、做错了事,《从头到脚》第138页特意给出了下面这张表格。    十二时辰与当令经脉对应表    时辰时间段当令经脉时辰时间段当令经脉    子时23:00~1:00胆经当令午时11:00~13:00心经当令    丑时1:00~3:00肝经当令未时13:00~15:00小肠经当令    寅时3:00~5:00肺经当令申时15:00~17:00膀胱经当令    卯时5:00~7:00大肠经当令酉时17:00~19:00肾经当令    辰时7:00~9:00胃经当令戌时19:00~21:00心包经当令    巳时9:00~11:00脾经当令亥时21:00~23:00三焦经当令    现在明白了吧?就因为有这张“值班表”管着呢,所以我们得照着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值班”的规矩,定时定点地做该做的事儿。    但是,这张“值班表”是谁排出来的?道理是什么?根据在哪里?靠不靠得住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曲老师的书里没找到,在《黄帝内经》里没找到,在《伤寒论》里没找到,在《神农本草经》、《脉经》、《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本草纲目》……所有那些平时容易想起来的医书里都没找到。看起来,这不是大面儿上的学问,得往犄角旮旯里找。终于,在一个平时很少注意的地方,找到了一个东西,看起来跟这张“值班表”有莫大的渊源,这东西叫做——“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针法是一种古老的针法。一般认为,其基本理念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所体现,后经过《难经》、《针灸甲乙经》等书的阐发,至五代时期在徐文伯父子的著作中明确提出。金代,一个叫何若愚的人写出了《子午流注针经》。明清时期著名的针灸学著作,如高武《针灸聚英》、杨继洲《针灸大成》等,都收录了有关子午流注的文献资料。古代对“子午流注”最有研究的专家可能要算是明朝的徐凤了,他写了一本《针灸大全》,里面有不少关于子午流注的内容。    子午流注针法的基本理念是把经络气血看作一种实体物质在经络中流动,在每天24小时、环周不休的循环流动过程中,各脏腑的经络气血都有固定的到达时间,如寅时到达肺、丑时到达肝,甲日到达胆、癸日到达心包等等。穴位的经络气血也有一定的到达时间,如甲日戌时到达胆经的窍阴穴、乙日酉时到达肝经的大敦穴等等。在具体应用中,子午流注针法又分为时支子午流注(又叫纳子法、纳支法)、日干子午流注(又叫纳甲法、纳干法)两种。前者以时辰为单位,用地支表示,以12时辰为一个周期;后者以日为单位,用天干表示,以10天为一个周期。    说得简单点,子午流注就是一种“分时取穴”的针刺方法。它认为,气血就像一列火车,有固定的到站、出站时间,几点几分走到哪条经络、哪个穴位,都是有定数的。要扎针,就要选对时间,在气血刚好经过的地方扎下去。当然了,这里面还有“补母泻子”、“迎随补泻”等等许多门道,咱不去说它,让专业人士去劳神好了。    这套方法到底怎么样呢?在针灸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人很推崇,认为这是古人传下来的东西,得好好保存,好好应用,好好研究,如针灸名家承淡安先生就是这样主张的,他还写了《子午流注针法》这样的专著。也有人对子午流注很不以为然,认为它不过是古代少数医家想当然的东西,没什么价值。比如,蔺云桂先生就持这种观点。他在《针法灸法图解》这本书里,指出了子午流注理论中无法解释的几个问题,包括:经络气血应该是循环不休的,但子午流注却说它可以在某些穴位上自动停留;纳地支法规定的时辰和纳天干法规定的日期相互矛盾;在开穴时间和治疗应用上也有不合理的地方等等。最后,他很不客气地说:     “‘子午流注’运用‘天干’、‘地支’、‘经络循行’、‘阴阳’、‘五行’、‘夫妻’、‘母子’、‘主客’等理论来解释五输穴的作用,并无法摆脱其中的基本矛盾。后人应用‘八卦’、‘九宫’、‘八脉’、‘阴阳’、‘五行’、‘父母’、‘夫妻’、 ‘男女’等来说明肢体上重要穴位的作用,也不符合中医的基本理论,在临床应用中并没有实际意义。可以说,上述各法的出现,是根据当时理论的推测。……上述方法自1958年以来曾有不少人应用于临床,但均未收到超出平时配穴法和补泻法的疗效,也未见有特殊的效果。”(蔺云桂.针法灸法图解.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58.)    您想必已经看出来了,“子午流注”是一种有争议的理论,而且这争议还不小。争议大的东西,公认度肯定不高。所以,好多中医书里不讲这个。即使偶尔讲一下,往往也就是当作一家之言,一笔带过而已。    可是,只有在这样一种有点“偏门儿”的“子午流注”理论中,我们才能找到经络脏腑“分时当令”的源头。在子午流注的纳支法中,古人按照气血在十二经流注的次序,编了一首“十二经纳地支歌”,歌诀是:“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这歌诀里的内容,要是画成表格,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气血流注十二经时间    经脉胆肝肺大肠胃脾    时辰子丑寅卯辰巳    时间23~11~33~55~77~99~11    经脉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    时辰午未申酉戌亥    时间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这张表是从郑魁山先生《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这本书里抄下来的。(郑魁山.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修订本).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1.)拿这张表和《从头到脚》里那张“十二时辰与当令经脉对应表”对比一下,会发现两张表格非常相似,特别是讲到“十二时辰”和“十二经”的对应关系,两张表一模一样。看来,我们终于给“十二时辰养生法”找到根据了,敢情它是从“子午流注”来的呀!    但是,先别忙高兴。再仔细看看,又会发现两张表格很不一样,区别就在:“流注”被替换成了“当令”。    “交通流量图”变成“交警值班表”——走了样儿的“子午流注”    先解释一下“当令”这个词。在中医理论中,“当令”这个词出现在五运六气学说里,意思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比如年、月)里,自然界的气候通常都有一个基调、一种主导性的气候(比如风、寒、湿、燥、火)。如果某年某月气候特别潮湿,我们就说是“湿气当令”;如果某年某月气候特别干燥,我们就说是“燥气当令”。依此类推。因为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是有规律性、周期性的,所以风、火、湿、燥、寒这些个“气”就会周期性地“当令”,真就跟 “轮流上岗值班”的意思差不多。    弄清了“当令”的意思,咱再回到前面那两张表格上来,看看它们的差别究竟在哪里。    子午流注那张表,说的是人体气血在不同时间流经不同经脉的情况,就像交通台每天发布的交通流量示意图,告诉您在什么时间、哪条路车多、怎么走比较合适。是警察,您可以往车多的地方去。是司机,您最好挑车少的路段走。    《从头到脚》那张表,说的是在不同时间、哪条经络或哪个脏腑“说了算”,就像是告诉咱几点到几点、哪位交警上岗、他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脾气秉性如何、该怎样讨他欢心才能不被开罚单。别看就是把“流注”换成了“当令”,这个词儿一变,两张表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    话说到这儿,我们至少明白了一件事:脏腑经络“分时当令”的说法,要么是对子午流注的一种误解或曲解,要么是跟子午流注毫不相干的另外一个东西——一个中医理论里压根儿就没有的东西,一个在医理上完全没有根据的东西。    “分时当令”不能自圆其说    其实,问题还不仅仅是找不到根据,脏腑经络“分时当令”的说法,本身就不能成立。    在《从头到脚》等书里,出来“值班”的到底是脏腑还是经络,分得不太清楚,一会儿说是某一个脏腑(如肝、胆)“值班”,一会儿说是某一条经络(如肝经、胆经)“值班”。为什么这样,我们姑且不去计较,因为无论是脏腑轮流“当令”,还是经络轮流“当令”,都一样是说不通的。    经络“分时当令”,有两点说不通。     首先,聪明的中国古人很早就说,人的气血是循环运行、周流不休的,就像一个闭合的圆环,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只要人还活着,气血就不会停止运转。只要气血在运转,每条经络都不会闲着,每时每刻都有气血通过。换句话说,经络根本没有“下班”的时候,自然也没有“上岗”、“值班”这一说。    其次,经络的概念是什么?就是分布人体各处、沟通上下表里、联络脏腑肢节、运行气血的通道。说白了,经络就是一条一条的路。大家都知道,路是固定静止的。您想啊:要是路“运动”起来,今天在这儿呆会儿,明天到那儿转转,今天您从这条路回家,明早开门一看,路没了,变成一座山,那可咋办?所以,路的功能就是好好待在那儿让人走,除了这个,它没有主动做什么事情的功能,根本没有能力“值班”、“主事儿”。打个比方,我们可以说今天几点到几点是交管局的张警官、李警官、赵警官值班,但是谁也没听交通台说过:今天几点到几点是东二环路、西三环路、北四环路值班吧?    所以,经络“分时当令”是说不通的。    那么,咱不说是经络了,改说脏腑“分时当令”,行不行呢?还是不行。    首先,要是说脏腑“分时当令”,跟“子午流注”就离得更远了,连点相似的影子都找不出来了,因为子午流注讲的是经络,而脏腑和经络完全是两回事:心不是心经,肝不是肝经,膀胱不是膀胱经,依此类推。    其次,虽然脏腑都有自己特定的生理功能,有“主事儿”的能力,不像经络那样主要起通道的作用,但是照样不能“轮流”主事儿,一定得同时“在岗”、互相配合才行。您要是不信,咱就把那几本书上教给咱的“十二时辰养生法”串在一块儿,看看是不是那么回事儿:    子时(23~1点,胆值班):让那个力气不大、胆子不小、像“子鼠”一样的“胆”自个儿生发去吧,咱得睡觉了。唉!从八九点钟就开始犯困,到现在刚刚来了点儿精神,就得去睡了,保命要紧哪!这可不是俺瞎编的,《养生智慧》第31页说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到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我们很容易犯困,可是到夜里11点的时候,我们恰恰就清醒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阳气在这个时候开始生发起来了。”    丑时(1~3点,肝值班):躺下半天了,到这个时候才闭上眼睛。因为书上说了,丑时肝当令,要养肝血。《从头到脚》第56页又说了:“肝主藏血,肝有一个过滤和藏血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闭眼睛和睡眠来完成的。肝就像我们人体的一个阀门,要想让这个血的工作量变少我们把眼皮一闭就可以了。”    寅时(3~5点,肺值班):往死里睡!书上不是说了吗:这个时候应该是健康人睡得最死的时候,连小偷都知道。如果你这个时候不 “睡死”,甚至还醒了,那也一样是个死,因为书上又说了:寅时“肺当令”,肺主“肃降”(不像平时说的,还主“宣发”)。这时候要是醒了,说明咱“肃降” 的功能已经特别不行了,是很严重的问题,比一二点钟醒了还要糟糕。(见《十二说》第22~23页)可咱有点不明白:为什么只能睡到一二点是小毛病,能多睡两小时的人反而有大毛病呢?不过,既然书上这么说了,咱还是小心为妙——如果家里有失眠的人,最好在后半夜一两点钟就把他叫醒,免得万一他在三五点钟自己醒了,得更大的病。    卯时(5~7点,大肠值班):排大便——记住啊,这两个钟头里,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儿了。大肠一天就值这么一次班儿,过时不候,千万别耽误喽!更何况书上还说了,天一亮,“天门”就开了,咱怎么也得给老天一个面子,配合着把“地户”打开吧。可就有一点不明白:外面“天门开”,咱干嘛不能跟它一样开自己的“天门”、非要跟老天反着、去开咱底下那个“地户”呢?难不成真像卡通里巫婆说的那样——“天门开,地门开,妖魔鬼怪快离开”?    辰时(7~9点,胃值班):吃早饭。早饭重要啊!不过记住喽,一定得先解大便,后吃早饭,这个次序是绝对不能乱的。为什么呢?您想啊,大肠和胃前后脚儿来,前面值班的那个只管“排”,后面值班的这个只管“吃”,您要是把次序弄错了,那还不得把该“吃”的东西给“排”出去,把该 “排”的东西给“吃”进来呀!还有,时间一定要抓紧。比如,您6点59分的时候“如厕”,过了一分钟刚有点进展,恰好这个时候,胃“接班”了,见什么吃什么,那还了得?    巳时(9~11点,脾值班):消化早饭。注意,这段时间只管消化,不管吸收,因为管吸收的小肠得下午才上班呢。别看脾的脑袋上顶着个“后天之本”的高帽子,是消化部门的首长,其实是个偷奸耍滑的主儿,一天三顿饭,他就管消化早晨这一顿。那午饭和晚饭谁消化呀?他不管,反正到点下班。就冲这条儿,脾这个当大官儿的,还真比不上整天在地缝里钻的“长虫”呢。书上说了,“巳”,在十二生肖里属蛇。人家蛇看在跟脾一起“值班”的份儿上,放下“小龙”的架子,宁愿变成“大蚯蚓”,“在土里钻来钻去,把土都疏松了,这个土在人体上就应在脾胃上”(《十二说》第24~25页),可脾呢,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只干三分之一。——这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午时(11~13点,心值班):小睡片刻。真不愧为“君主之官”哪!就是聪明。给别人派的活儿都是又脏又累,轮到他自己值班的时候,除了睡觉(而且是大白天睡觉,而且一睡就是两个钟头,而且还说是小睡),没别的事儿。可俺又有点不明白了,书上不是说白天不能睡觉,就算晚上熬了夜,白天补觉也没用,否则就是阴阳颠倒、“不法天道”了吗?(见《十二说》第162页)那干嘛还叫咱们午睡呢?难道中午不算白天?    未时(13~15点,小肠值班):吸收精华。注意,只吸收午饭的精华。书上说了:“吃完了午饭,由小肠来吸收精华是非常合理的。”(《十二说》第25页)这个很自然:既然他脾可以只管消化早饭,我小肠当然也可以只管吸收午饭,这当然是“非常合理的”,否则就不公平了。这下可好,咱这一日三餐,要么只消化不吸收,要么没消化就吸收,要么既不消化、也不吸收(晚饭的时候,脾和小肠都下班了,难怪书上说“过午不食”),没一顿吃全乎的。    申时(15~17点,膀胱当令):书上说,这个时候要“好好学习”。要说也是:大半天过去了,不是吃就是睡,要不就是忙着消化、吸收什么的,到快下班的时候,总该办点儿公事儿了。别看咱平时一到下午3~5点钟,都觉得人困马乏、心浮气躁,大人惦着下班,小孩儿盼着放学,可是书上说了,这个时候因为“膀胱主时,全身气化能力强,精力旺盛”,是“头脑最清楚、效率最高的时候”(《十二说》第27页),所以“申时这个时间段是学习的最佳时段”,“如果企业在这个时候开董事会的话,应该是办公效率最高的时候”。(《养生智慧》第53页)过去,咱老以为,临下班的时候办公效率高,是因为谁也不愿意加班、都想赶紧散会回家,看来是想错了。没办法,谁让咱不懂医来着。可咱又有点不明白了:大肠和膀胱都是管排泄的,大肠值班的时候,应该排大便,那膀胱值班的时候,不就应该排小便吗?要真是那样,在最该好好学习的时候、最适合开董事会的时候,大家排着队上厕所,这效率还高得起来吗?    酉时(17~19点,肾值班):肾可不一般,虽然人家都说心是“君主”,可书上说肾才是“老大”。老大多牛啊,县官不如现管哪!可是,大哥值班,带着兄弟们干点什么好呢?书上没说,只是说在这个时间段,如果发低烧就特别的不好。这也简单,多买几个体温计,晚上新闻联播开始前,一家老小都测测体温,只要不发低烧,这要人命的两个小时就算挺过去了。每天测测,挺一天算一天吧。    戌时(19~21点,心包值班):天黑下来了,从腋窝下面抽出体温计,饿着肚子(真对不住,值班表上忘了安排晚饭时间。或许不是忘了,因为书上说“中国古代文化”让咱“过午不食”),关掉电灯,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摸黑唠嗑。(关灯是跟老祖宗学的,因为书上说了,点灯费油。那可是油啊!现在还这么贵,要在古时候,得贵成什么样啊!)虽然饿着,虽然黑着,但一定得笑着,因为书上说了:“要快乐啊!”就这么越唠越高兴,手脚就开始不老实了。这也就是咱老百姓的说法,书上用的是雅词儿,管那叫“前戏”。    亥时(21~23点,三焦值班):天完全黑下来,终于可以进入主题了。可是也别太猴急,为安全起见,最好再忍一会儿,因为书上说了,西方人认为22点才是“最佳时间”,咱“中西医结合”一下,岂不是双保险?当22点的钟声庄严响起的时候,让我们以人类健康的名义,做爱去吧!然后,就像《说文解字》说的“亥”字那样,一个男人抱着一个怀孕的女人,在伟大的“阴阳”庇护之下,在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刻(子时)来临之际,投身到生命的下一个轮回中去吧!    别以为这是在开玩笑。这可是用三大本书、苦口婆心地传授给我们的养生秘籍。这就是风靡一时的“十二时辰养生法”描绘出来的——咱中国老百姓的健康生活!    从纯医学的角度看,什么时候开董事会、什么时候跟爱人唠嗑、点灯不点灯、费油不费油这些事儿,我们都可以不管,但有件事情,非问清楚不可,那就是:    一个脏腑,在“当令”和不“当令”的时候,做的事情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的?    如果不一样,那就是说,“当令”的心,其功能不同于不“当令”的心,除了“主血脉”、“主神明”等等这些之外,还管些别的事情,比如呼吸、消化、排泄之类。肝、脾、肺、肾等等,也是一样。这可能吗?    如果“当令”和不“当令”,脏腑功能都是完全一样的,那么,“当令”这个说法还有什么意义呢?不是跟没说一样吗?    所以,脏腑“分时当令”,照样是说不通的。    绕了这么大个弯子,终于可以总结一下了:    “十二时辰养生法”建立在经络脏腑“分时当令”的前提下。经络脏腑“分时当令”来源于一种大有争议的古代针灸理论——“子午流注”,并且经过概念的“置换”变得面目全非。经络或者脏腑“分时当令”,与中医的基本理论相违背,不合乎逻辑,也不合乎常识。    因此,我们不得不非常遗憾地指出,经络脏腑“分时当令”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根据词典上的解释,“毫无根据的言论”就叫做“无稽之谈”。在这个无稽之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谓“十二时辰养生法”,同样是无稽之谈!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从头到脚有毛病:曲黎敏养生书的135个错误》其他试读目录

• 前言
• “万恶淫为首”
• “百善孝为先”
• 哪儿来的“十二时辰养生法”? [当前]
• 救护车是如何“害死”中风病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