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包威客与沃客、众包_众包威客与沃客、众包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众包 > 威客与沃客、众包

众包——威客与沃客、众包

威客与沃客、众包  http://www.ccwresearch.com.cn/store/article_content.asp?articleId=12702&Columnid;=1085&view;= 什么是沃客(work2.0)?沃客跟威客(witkey)是什么关系?跟博客类似,沃客似乎也是一个多重含义的词汇:既指沃客网站及其模式,也指在(或通过)沃客网站上工作和生活的人,还指这种工作和生活的行为——动词,比如今天你沃客了吗?沃客的要点有二,一是无形的知识或技能(比如设计),二是交易,一般称“悬赏”,有悬赏就有领赏,就是交易。大致说来,沃客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知识或技能交易。 威客强调了智慧与知识的价值,沃客则突出了互联网的核心价值,两者就现阶段看,出现了部分的重合。而众包则从任务接收者来进行阐述。 沃客 work2.0(沃客)学科是面向互联网核心价值的理论体系。  互联网发展至今,走过了网上通信和网上游戏两个阶段。而真正创造价值的人类行为是工作,在互联网的虚拟现实里更是如此。  换言之,互联网真正的主旋律,将在网上工作阶段奏响。基于互联网的工作平台,人类的生存将由目前的三维空间转入四维空间,  而且这种平台适合每一个普通人。进入work2.0(沃客)阶段,互联网将对人类发展产生最直接、最有价值的推动。  其发展和现状可以从下面三个层面来概述:  work2.0(沃客)的社会实践  work2.0(沃客)的雏形是telecommute,也有学者称之为telework(即远程就业)。它始于1969年Internet诞生时,工作主体是军事专家;  发展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作主体是发达国家的政府机要人员;普及于九十年代初期的美国,工作主体是有特定雇主的公司高级职员。  work2.0(沃客)的平民化是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而开始的,工作主体是发达国家的家庭主妇, 工作方式是电子商务公司e-marketing的兼职,普遍被称为home-based working。  work2.0(沃客)的社会化概念出现在上世纪末的欧洲,受到不喜欢出门上班的欧洲人普遍青睐,以爱尔兰和法国为最。 目前,爱尔兰等国政府已参与work2.0(沃客)推广,并以work2.0(沃客)协会的形式进行操作。  业界专家预测,随着宽带通讯技术特别是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在work2.0(沃客)领域的应用将日趋广泛,    国际上盈利状况良好的(work2.0)沃客网站举例、  www.InnoCentive.com 是第一家以现金激励为基础、促进全球性科学研究的(work2.0)沃客公司, 也是专门为全球科技研发界而创建的、首家互联网奖励机制公司。  InnoCentive是世界著名的制药企业美国礼来公司的子公司,总部设在美国波士顿, 其名字取自Innovation(创新)和Incentive(激励)。 虽然InnoCentive公司成立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 但其网站已经取得了令人惊讶的业绩。网上公开的科研难题已经达到数千个,世界125多个国家的2.5万名科研精英注册, 许许多多的企业在这里找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科研难题的答案。  InnoCentive让相关公司登记为“寻求者”,寻求者在一个保密的互联网信息交流平台上张贴挑战, 并充分利用科学奇才的智慧,进而有机会增强自身的研究与开发潜力。大公司张贴的每项挑战都包括详细说明和相关要求、 截止日期,以及为最佳解决方案提供的奖金额。张贴挑战的“寻求者”公司的名称将得到完全保密,并且有安全保障。  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有资格在该网站注册为“解决者”。解决者可访问和评估挑战,并且通过安全网上递交程序递交解决方案。InnoCentive的科技团队将回答解决者可能提出的任何问题,并将递交的所有解决方案呈递给寻求者公司。 寻求者公司审阅递交的所有解决方案,并且只把奖金颁发给最符合其要求和被其公司视为最好的解决方案。 奖金额从5000美元到10万美元不等。所有获奖者的名单和个人简历也都在网站上公开。  InnoCentive公司非常重视开发中国科研人员的潜力,其负责人已经与中国一些科研机构进行过接触。 公司的评价是:“中国是注册科学家增长最快的地区。”目前全球共有来自125个国家科学家注册,而中国的注册人数已经达到第二位。  美国伊利诺依大学的一位中国留学生还获得了奖金,最近复旦大学的一位博士生也成功地解决了其中一道难题,目前正在办理获奖的手续。  对于挑战的科学家和那些提出问题的大公司而言,这的确是一个可以实现“双赢”的好方式。 虽然一些跨国公司有自己庞大的科研队伍,但寸有所长,尺有所?,公司内部的人才并不能完全解决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现在,有了这样一个新颖的网站做桥梁,公司科研进度会大大加快,而且可以大幅降低商业研发成本。  而对于科学家而言,加入到挑战中来,即使不能解决难题获得高额奖金, 他们也可以通过这个网站知道各公司现在最需要的技术是什么,从而明确自己的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从中了解到, 自己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是否已经有同行走在了前面,这样就可以避免做无用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常昌隆教授表示:“这种自由办公的工作方式既节省了人们的时间又使工作变成了一种享受。预计在2006年将迎来沃客系列网站的第一个春天。” 众包 在美国《连线》杂志今年的6月刊上,该杂志的记者Jeff Howe首次推出了众包的概念 Howe在维吉百科上为“众包”下了一个定义:众包指的是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众包的任务通常是由个人来承担,但如果涉及到需要多人协作完成的任务,也有可能以依靠开源的个体生产的形式出现。 而真正的理论支撑,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Eric von Hippel。他指出,对企业的一份调查显示,在当代企业的利润增长中,技术创新因素占40%,资源因素占20%,人均资本的增加因素占15%,规模经济的因素占13%,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占12%。以前人们认为规模经济和人均资本的增加,是创造利润的主宰。但在当前,它们两者之和也只有28%,而创新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却占了52%!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世界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我们竞争对手企业经营的状态。 Eric von Hippel进一步指出,全球平均每100个技术研发项目,到最后可以申请专利的技术大约只有5个;其中,具有商业价值的大约只有一两个。更有研究发现,拥有核心技术、领导世界技术新潮流的全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实际上是很低的,甚至经常是亏本的。 我们的问题在哪里?Eric von Hippel认为:“我们忽略了一种重要的资源——消费者创新的热情和能力。”在进行了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创新的民主化这一新趋势,并指出:“传统的产品创新方法是,首先由生产商对市场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找出消费品的需求,最后再根据需求设计出新产品。”这种方法的必然结果是上面提到的那组数据,这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 “但是这种情况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产品设计由原来的以生产商为主导,转向以消费者为主导。”没有人比消费者自己更早了解自己的需求。他们的领先使用者比任何一家企业的研发部门都更活跃、更具有创造力。 因此,企业和个体消费者作为产品和服务的用户,将能够更多地参与到产品的创新活动中。他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将比数年来占主流地位的以制造商为中心的创新更有价值。 “当然,消费者并不能完全取代生产商,他们是在现有产品基础上创造产品的新功能,而这些新功能正是他们所最需要的,充分满足了他们物质或心理上的需求。”他强调:“也正因如此,消费者创新将成为一种不应被忽视的趋势。任何一个关注企业发展的管理者都要做出及时的反馈,在中国市场也不例外。” 另外,日本神户大学教授小川进和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商学院教授Frank Piller最近在《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评论》上也发表了一篇关于众包的文章。但两位学者并未使用“众包”这个概念,他们提到了企业利用日渐普及的IT技术,让外部人员参与产品设计过程“是一种有效降低新产品风险的做法”。 而某全球领先的IT公司上海研发中心的一名工程师杨普更愿意把众包和他熟悉的开源联系起来,他在博客中写道: “《连线》提出“众包”后,这个词就像所有酷的网络词汇一样迅速火热起来。久违的开源终于出现了。与外包强调的剥离非核心业务不同,众包强调差异性、多样性带来的创新潜力(即使这种差异性和多样性并不代表专业)。开源可以说是众包一个特殊化形式,K68则已经将这种模式商业化并且开始赚钱。只是这种模式还太简单,还没有能够出现和Linux, Mozilla甚至Spring代码规模相提并论的标的,但这不代表将来不会有。既然群众们可以在猫扑上恶搞超越星爷的无厘头,既然后舍男孩可以从“网络自拍”(这个词也代表了部分有众包潜质的行业)成功营销了自己,为什么不能有更多的价值在网络上被创造?” “《连线》的文章中提到,iStockphoto已经创造了生产力,开源软件更不用说。让我们拭目以待,与开源浪潮一样火热的众包是不是终将被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恩,这就是传说中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的Web 3.0么?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草根时代终于要到来了么?” 在表述众包带来的启发的同时,杨普也点明了众包与外包的根本区别。外包是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是专业化作用下规模经济的产物;而众包,则受益于社会差异化、多样化带来的创新潜力,是更加个体的行为。 然而,这对孪生兄弟还是有着显而易见的相同之处。首先,他们都扩大了一个组织的边界。一个将任务外包的IT公司的组织外延可以包括它旗下的所有接包商,而一个将研发任务众包的企业的专家队伍则包括他所有的众包合作伙伴。其次,他们都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正是网络,使得地理和时间的藩篱可以被忽略,而人力资源价格的不均等是这些商业模式产生的最基本的推动力。 而在未来的社会里,是更加专业化前景广阔,还是更加多样性阳光灿烂?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众包》其他试读目录

• 新浪潮:“众包”力量
• 威客与沃客、众包 [当前]
• 劳动力全球化借网络进快车道 发展中国家成热门
• 专家、媒体热评
• 序 言 群体智慧将大放异彩
• 目录
• 大众创造了什么
• 煤矿中的金丝雀
• 社区即公司
• 心灵桃花源
• 媒体民主化
• 大众中的一小部分
• 躲避喀秋莎火箭炮
• 淘汰的过程
• 就像办一个聚会
• 耳朵和眼睛:网络时代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