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是个真实的谎言整个中国都在做假账?_财务是个真实的谎言整个中国都在做假账?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财务是个真实的谎言 > 整个中国都在做假账?

财务是个真实的谎言——整个中国都在做假账?

语言带来的是沟通。沟通的真谛并不取决于你认为你自己说了些什么,更多时候取决于对方听进去了什么,或者说取决于对方认为你说了些什么。 我在美国接受财务教育,于1997年年底回国。当时在看国内公司的财务报表时总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我能读懂多少,甚至于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比如资产。 1992年,中国官方对资产的定义是:“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力。” 这种定义乍听上去并没有什么问题,国内的教科书也这么写,公司的财务报表也都按照这种定义编制。但是,到了2000年,资产的定义被修改为:“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计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另外还有一个特别规定:“企业持有的各项不符合资产定义的资产,或者持有的虽然符合资产定义,但不可计量的各项资产,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这种规定相当绕口,似乎是在说废话。不过,2000年的新定义更靠近了西方通用的资产定义。 这些中文用词的改变似乎是不经意的,但是这背后的意思差别很大。1992年的资产定义没有考虑到那些资源是否能够为未来带来什么好处,只要是企业拥有的资源都算资产。卖不出去的过时产品,在风雨中长期搁置的机器设备,还有永远都可能收不回来的三角债,都属于资产。我当时感觉似乎整个中国的财务报表都在做假账,直到后来我才明白这其中曲折的原原委委: 2000年前,根据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允许国有企业把还没有处理的财产损失和长期待摊费用等仍然作为资产挂在资产账上,像已经收不回的应收账款或者已经无法销售的存货或者那些太过落后早该淘汰的设备等,这些劣质资产已经不能为企业带来任何未来的利益,实质上都应该算是费用,用来减除利润的。但是,当时政府考虑到为了不使多数业绩不佳的国有企业雪上加霜,出现账目上的更大亏损,另外也考虑到一旦减少了利润,国家将很难承受得住巨额的税收损失,因此,政府人为地改变了游戏规则。等到经济状况好转后,政府就开始注重“实质重于形式”了。这应该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特色,而在西方人眼里却把整个中国的财务报告都看成是虚假的了。当时,在中国的所有外企都会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另编一套自己看得懂的报表。 但是,在改正后的资产概念里,“该资源预计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预计”预留了极大的人为预测和判断的空间。资产从存在起就不纯粹只是为了记录历史,而是与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财务最基本的资产概念从一开始就离不开假设。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财务是个真实的谎言》其他试读目录

• 世界上最大的谎言
• 给财务一个假设,它可以把地球撬起来
• 数字的弹性
• 是真佛说家常话
• 整个中国都在做假账? [当前]
• 你也是一个负资产吗?
• 过期的凤梨罐头
• “没有资产,就是最大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