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光(第二册)第二节 海上马车夫—— 荷兰的崛起(5)_文明之光(第二册)第二节 海上马车夫—— 荷兰的崛起(5)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历史 > 文明之光(第二册) > 第二节 海上马车夫—— 荷兰的崛起(5)

文明之光(第二册)——第二节 海上马车夫—— 荷兰的崛起(5)

西班牙和葡萄牙国运不能持久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利益分配不公平。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船队是各自独立核算,如果哪个船队几条船回来一半,他们就有可观的利润可分,如果大部分商船沉没了或者被海盗抢了,那么投资人可能就会血本无归,这一个个船队没有能力在全球各地建商埠造码头。在这样的氛围里,很多生意都是一锤子买卖,比如这次在亚洲捞到一票,投资人可能就不再去做这种高风险的投资了,这样生意就缺乏长久性。而荷兰东印度公司则不同,他们所追求的是长远的买卖。在公司成立的头十年里,东印度公司并没有派发股息,而是将全部的利润投入到扩大对外贸易和修建基础设施上,他们在世界各处修建码头、仓库、船坞,同时大量造船, 扩大船队规模。在确立了全球贸易的主导地位后,公司在成立的十年后支付了第一次红利,然后每年都向国民和政府支付高额红利。在世界历史上,人们的所作所为不断地证明着一个真理:一个维护少数人富裕的国家,虽然可以强大一时,但是很难持久。 说到东印度公司的分红,读者可能会有个疑问,荷兰人为什么能容忍十年不分红呢?这倒不是因为他们觉悟高和有远见,这两条是根本靠不上的。这里面的关键在于荷兰人发明了一种新的资本运作体制— 他们于1609 年在阿姆斯特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只要愿意,就可以自由交易手中的股票变成现金,这有点像Facebook 和阿里巴巴在没有上市前,公司内部员工可以交易股票一样。荷兰人就这样发明了今天的股市。在没有股市之前,资本的获利除了靠股息,就只能靠放贷了,而基督教又不允许放高利贷(这成就了犹太人的银行业),因此,在很长时间里,欧洲王公贵族的钱并没有很好的渠道进行保值或增值。现在出现了一种新的投资方式— 股市,于是国外大量的资金也涌入荷兰,荷兰的经济进一步繁荣。四百多年前,人口近200 万的荷兰,居然有了上千名正式的股票经纪人。1625 年,荷兰的移民在大洋彼岸的曼哈顿岛周围建立起他们的新家园,取名为新阿姆斯特丹,在那里最终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今天这个城市叫做纽约, 取义于“新约克”。 在17 世纪,荷兰成为世界资本市场的中心,除了阿姆斯特丹银行,荷兰还建立起大大小小许多银行,并且创造了金融业中“信用”这个概念, 通过信用给商业和个人贷款。在信托责任基础之上,荷兰人发明了有限责任公司。因此,可以讲荷兰人创造了现代经济制度,当然,荷兰的全体市民也从这样的交易中获得丰厚的利润。 第二节 海上马车夫—— 荷兰的崛起(5)1
图10.10 荷兰写实画家维特(Emanuel de Witte,1617 — 1692)笔下的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反映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文明之光(第二册)》其他试读目录

• 第一节 罗卡尔角的夕阳—— 葡、西的殖民时代(1)
• 第一节 罗卡尔角的夕阳—— 葡、西的殖民时代(2)
• 第一节 罗卡尔角的夕阳—— 葡、西的殖民时代(3)
• 第一节 罗卡尔角的夕阳—— 葡、西的殖民时代(4)
• 第一节 罗卡尔角的夕阳—— 葡、西的殖民时代(5)
• 第二节 海上马车夫—— 荷兰的崛起(1)
• 第二节 海上马车夫—— 荷兰的崛起(2)
• 第二节 海上马车夫—— 荷兰的崛起(3)
• 第二节 海上马车夫—— 荷兰的崛起(4)
• 第二节 海上马车夫—— 荷兰的崛起(5) [当前]
• 第一节 寻找冯·布劳恩(1)
• 第一节 寻找冯·布劳恩(2)
• 第一节 寻找冯·布劳恩(3)
• 第二节 特殊的囚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