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行为学比喻的力量:思维可以被语言塑造_疯狂行为学比喻的力量:思维可以被语言塑造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心理 > 疯狂行为学 > 比喻的力量:思维可以被语言塑造

疯狂行为学——比喻的力量:思维可以被语言塑造

不管是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在屏幕上,比喻都是对我们影响最大的表达形式。比如,我们在比较自己去过或想去的城市时,我提到了一个我没去过但你去过的地方。你说:“那就是个又大又脏的臭水坑,里面布满垃圾,每个角落都充斥着你能想到的最恶心的东西。”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城市画面:蟑螂老鼠肆意横行,河里飘着数不清的垃圾,没有一处能落脚的干净地方。这个比喻是否贴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比喻让我把肮脏的画面和我没去过的城市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或许有一天我会亲自造访那座城市,或是看到关于那座城市的可靠资料,发现你的比喻其实夸张了,或是再贴切不过了。但直到那时,我的印象才有可能改变。事实上,就算我知道了你的比喻不靠谱,也很难再把这幅图像赶出自己的头脑了。 这就是比喻的力量。它不动声色地改变着我们的思维,而我们对此一无所知。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保罗•蒂博杜(Paul Thibodeau)和莱拉•博罗蒂茨基(Lera Boroditsky)做过一项研究,通过一系列五个实验证明了比喻的力量。实验中,482名被试要阅读一份关于爱迪生市的犯罪报告,然后要给出解决方案。犯罪报告有两份。在第一份报告中,犯人被描述为“城市中掠食的野兽”和“社区潜伏者”。阅读这份报告的被试有75%提到了加大执法和惩罚力度,比如建立更多的监狱,甚至召集军队。只有25%的被试希望通过经济复苏、改善教育和社会福利等改革措施来解决问题。第二份报告的内容与第一份完全一致,只不过称犯人为“城市里的病毒”和“瘟疫群体”。读完这份报告后,只有56%的被试选择加大执法和惩罚力度,44%的人认为应该通过改革措施解决问题。 有趣的是,很少有人意识到不同的比喻影响了自己对待犯罪的态度。当蒂博杜和博罗蒂茨基询问被试,报告里的哪些地方影响了他们的决定时,绝大多数人都说是犯罪统计,而不是语言表达方式。只有3%的被试意识到了比喻对自己的判断有重要影响。研究人员把同一份犯罪报告换成朴实无华的语言,又进行了多次实验。即便“野兽”或“病毒”的比喻只出现了一次,人们的判断倾向也会发生改变。研究者还发现,如果打比方的词没有出现在恰当的位置,单是词语本身并不会起什么作用。蒂博杜和博罗蒂茨基让被试在阅读报告前先想一想“野兽”、“病毒”这样的词,结果证明,他们的选择和没有这么做的被试没有太大区别。换句话来说,只有在特定语境里,比喻才能发挥作用。不过,如果比喻出现在文本末尾处,也会完全起不到效果。 语言如何塑造思维 莎士比亚写过:“名字又有什么关系呢?玫瑰易名,馨香如故。” 但根据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莱拉•博罗蒂茨基的研究,情况可能并非如此。在研究德语和西班牙语在语法性别(grammatical gender)上的差异后,博罗蒂茨基发现,名词性别化会影响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对名词所指代的事物的认识。以“桥”为例,在德语中,“桥”(die brucke)是阴性的,而在西班牙语中,“桥”(el puente)是阳性的。以德语为母语的人在描述“桥”的时候,往往会用“美丽”、“优雅”、“修长”等词语,而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人则会用“牢固”、“结实”、“雄伟”等词语。以德语为母语的人在描述“钥匙”的时候,会用“锯齿形”、“笨重”、“坚硬”、“金属”等词语,而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人则会用“精巧”、“金色”、“可爱”等词语。博罗蒂茨基甚至自创了一种语言,设置了独特的性别化语法,用这种方式来排除其他因素,证明自己的假设。被试仅仅学习了一天这种语言,在描述事物时就明显受到了词语性别化的影响。博罗蒂茨基的研究证明,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看待世界的方式就受到了语法性别化的影响。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疯狂行为学》其他试读目录

• 巧合是神的指示吗?
• 发现生活中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一种本能
• 故意捣乱的上帝
• 温度决定人际关系?
• 你自己买彩票的中奖概率比他人代买更大吗?
• 每个人都有“第二个脑”?
• 比喻的力量:思维可以被语言塑造 [当前]
• 一张照片就可以改变你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