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光序言——奚志农
2011-01-17
能为这本凝聚了全球最顶尖自然摄影师经典作品的《地球之光》中文版做一点事情,作为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我倍感荣幸,同时也满怀欣喜和期待。我始终相信影像的力量,当我们这个星球上最极致的美景和令人赞叹的野生生物通过摄影师的镜头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想,每一个人都会被震撼。这是一个和我的年龄一样长的摄影比赛,可是直到1998年,在英国布里斯托尔的“自然银幕电影节”上,我才第一次接触到了“BBC野生生物摄影年赛”。
此时,从我立志要成为一个野生动物摄影师,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也可以这么说,这之前的那么多年,我几乎是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我甚至仍清楚地记得,1993年在北京外文书店第一次看到原版的国外野生动物摄影画册时那种震惊的感觉。以我当时的认知和器材,觉得要想在中国拍到那么完美的野生动物照片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时在国内杂志和画册上看到的动物照片,大多数都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拍摄的,有的甚至拍的是标本。这是多么大的差距啊!
随着眼界的逐渐开阔,我开始了解到:国外野生动物摄影水平之高,固然跟技术、设备的先进和图片市场的成熟有很大关系;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博物学的传统以及深入人心的自然保护观念。还有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开始建立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使得很多地方的野生动物根本不怕人,所以才有可能近距离拍摄。而中国几乎是世界上拍摄野生动物难度最大的国家。在中国,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保护,野生动物被猎杀,栖息地大面积丧失,而野生动物的野外研究也非常有限。因此,要在中国拍摄野生动物,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行。
那次的英国之行,更加坚定了我成为职业野生动物摄影师的决心。而且,一定要拍到可以参加年赛的滇金丝猴照片。为了拍摄滇金丝猴,我从1992年到1994年六上白马雪山,其中在野外追踪猴群最长的一次达三个月之久。然而,这三年当中,我只有两次机会在野外看到滇金丝猴。山谷对面的滇金丝猴即使通过600mm的镜头在35mm的胶片上成像也只是一个比米粒大不了多少的小点。1996年之后,白马雪山地区的商业采伐被停止了,保护区的面积扩大了,滇金丝猴的保护状况也有所改善。我和它们的距离也在缩短。2001年2月的一天,我又一次追踪到了一个猴群。他们完全没有发现我的存在,自由自在地在林中觅食和嬉戏。两只母猴在我正下方的一棵高大的栎树上,听到快门声,它们同时朝我的方向张望。这个瞬间被凝固在了我的胶片上,当胶片冲出来之后,我终于觉得有拿得出手的照片参加年赛了。
2001年10月25日,我站在了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恐龙大厅的领奖台上,接过了以摄影师 Gerald Durrell 的名字命名的“濒危物种奖”,奖杯竟然是一座滇金丝猴的雕像!顿时,来自中国遥远白马雪山的滇金丝猴成了全场的“明星”。
这次获奖也成为我职业生涯的一个转折点。我不仅举办了我的第一次影展,而且和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立了“野性中国工作室”,把“用影像保护自然”作为我们的目标和宗旨。但是我也清醒地看到,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很多独特的濒危物种还不曾有野生状态下的影像,有些物种甚至都还没机会留下影像就已经消失了。因而,广大公众对中国濒危物种的认知程度相当有限,要想改变这个现状,单靠一个“野性中国”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中国的野生动物摄影队伍壮大,才会有更多更好的自然摄影作品出现,公众的认知程度和保护意识也才会得到加深和提高。因此,从2004年开始,我们开始举办“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培养野生动物摄影的后备军和新生力量。并且通过举办野生动物摄影讲座、展览、比赛,出版自然摄影手册等方式,来推广和传播“用影像保护自然”的理念。
从2008年开始,“野性中国”与北京动物园合作,将“BBC野生生物摄影年赛”获奖作品展引入中国,使中国公众有机会看到世界最高水平的自然摄影作品。与此同时还受主办方委托,第一次把参赛规则翻译成了中文,这样方便了中国摄影师参赛。我非常欣慰地看到,参加年赛的中国摄影师和爱好者越来越多,继2008年中国摄影师朱永康的《天鹅》获奖之后,西安不到10岁的小学生裴海君的作品《金丝猴》获得了今年青少年十岁以下组的冠军。从我在年赛获奖到现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野生动物摄影水平已经大大提升,这些都是十年前我不敢想象的。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从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举办了“飞羽瞬间”,“花影炫色”、“荒野传奇”等自然摄影比赛,在国内的自然摄影爱好群体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此次翻译出版《地球之光》,无疑是中国广大的自然摄影爱好者的一大幸事,必将对国内正在蓬勃兴起的自然摄影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我真诚地希望每个自然摄影爱好者都能有机会看到或拥有这本书。我也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举办中国自己的野生生物摄影年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