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故事
2015-10-09
从小到大,没有听过故事的人应该是不存在的,愈小时候听的故事愈是印象深刻,不管是有趣的、温馨的还是惊险的或恐怖的,故事给了每个人的童年一份美好的回忆,它们像是留在大脑中的万花筒,每次回忆起来都是那么美妙。故事到底有什么用,有多大作用,这本《故事知道怎么办》一书给出了解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缓解想象力减少的速度,每个孩子出生时候的想象力本来是巨大无比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象力也会慢慢衰减甚至枯萎,看看你周围的成人你就会知道,在《小王子》一书中那个小男孩询问大人那幅画是什么东西对此作了最精确的描述。“知识仅仅局限于我们目前所知道和了解的一切,而想象力涵盖将要认识和理解的一切。”
鲜活的思考,对于每个经历过应试教育考试的人都知道,很多数学题本身就是一个场景化的题目,比如一个人带着一条狗在什么地方相遇或者什么时候相遇,能否很快理解这样的题目也取决于孩子的理解能力,在《大量阅读的重要性》一书也提到了非功利的阅读对于学习的重要影响。
建立自信心:书中提到一个小故事很有启发意义,一个小男孩总是尿的到处都是,不能“准确”尿到马桶里,爸爸为此煞尾苦心,后来他使用了“瀑布”这个具有视觉效应的词,孩子居然马上接受了挑战,让“瀑布”一直流入马桶,小小的文字游戏带来如此大的变化。
故事的有这么大的作用,是否一定是专业的作家或老师才能创造出好的故事来呢?其实每个家长都可以是故事的创造者,书中给出几个小窍门:
1. 自己写诗或是将古老的育儿童谣改编成一个小故事,采用一定韵律或重复。
2. 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海边或林间、花园或田间,一个贝壳、一颗松子、一朵花、一片羽毛甚至一根木棍或一片瓦砾,都可以当做故事的道具,写进你的故事中。
3. 从孩子身上得到灵感,倾听孩子的兴趣、愿望或一个梦的描述,都可以让你的故事更接近孩子的生活。
4. 故事的主题往往比想象的还要简单,比如书中提到将幼儿园门口的靴子比喻成好朋友不分离,让小朋友学会主动整理摆放而不是乱丢乱放。
除了讲故事、创造故事,如何讲故事也很重要,很多孩子都喜欢听家长讲而不是自己看或读,除了识字的因素之外,讲本身也是一种分享式的表演,讲述者通过眼神、手势、声音以及接触,都可以与孩子产生互动和交流,让孩子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激发孩子产生一轮轮的想象并带来愉悦感。这个讲故事的氛围很重要,记得夏天晚上有几次在楼下女儿和邻居的几个小孩玩一个编故事的游戏,每个人给自己取一个某某身份的名字,然后一个接一个编一些内容,尽管编的没有一点连续性和趣味性,但是孩子们玩儿得津津有味,时而逗得哈哈大笑并乐此不疲。之前还玩儿过一个《只言片语》的桌游,很多不同的图画卡片作为道具,输的人随机抽一张卡片随口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也很好玩儿,既有趣味性又能锻炼编故事和讲故事的能力,两全其美。
作为深受华德福教育方式影响的老师,作者苏珊佩罗深知故事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创作了很多算不上文学经典但是在孩子心目或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胜过经典的故事,所以这本书也是一本故事集,可以讲给孩子听或者让大点的孩子自己去读。“在人们阅读或讲述一个故事之前,它是没有“生命”的,它又是有生命的,它真实的生命始于它开始活在你心中的那一刻。”
2015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