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自由,不过是自我救赎_天使湾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女性 > 天使湾 > 所谓自由,不过是自我救赎
猫靴 天使湾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8-20 16:08:47

所谓自由,不过是自我救赎

这是一本标准的安妮塔•布鲁克纳小说。
主人公是女性,单身独立的知识女性,处在跨文化背景的家庭环境中,焦虑而彷徨。挥之不去的是孤独感,这种孤独感游荡在漂泊的生活、不定的心境,无处安放的心。
书中主角坎宁安小姐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虽然父亲在世时家境不错,但多年的消耗,也让母女的生活逐渐拮据起来。在圈子里,成为被关照的对象,这种善意的帮助,同时也刺伤了母女的自尊心,随着母亲再婚,坎宁安小姐陷入了另一种孤独中,而同时,她的母亲也并没有多好过,生活得小心翼翼,并没有再婚的快乐和回归安逸生活的满足。随着继父意外的去世,母亲随之住院疗养,家庭的担子一下全落在了坎宁安小姐的肩上,这让本来便无助的她,一时间无所适从。幸好,有严谨而内敛的巴尔比医生始终在默默的支持着她,这种导师一样的帮助伴有一股清冷和距离感,让坎宁安小姐想亲近,却只停留在幻想上。母亲也紧随继父而去,坎宁安小姐这次真是孑然一身,伦敦和尼斯都不再是她的家。这个时候,巴尔比医生再次出现,两个孤单的人惺惺相惜,小心经营着共同的生活。
故事大体就是这样。只是通读起来,总是有一种像是在尼斯淋雨的无助,亦或是空旷海滩漫无目的行走的凄凉。
书中的坎宁安小姐,便是揉进了安妮塔自己的生活,或者说,安妮塔大多数作品中,都跳不出这个圈子,不论《开始人生》中的露丝,还是到《天意》中的基蒂,亦或是成名作《湖边饭店》的艾迪斯,总结这些形象,便是敏感而脆弱,挥之不散的孤独感,以及碎碎念的将自己与世隔绝。
坎宁安小姐一直追求让人身心放松的自由,然而蒙哥马利如是说,“真正的自由是有做你应该做的事情的自由,而不是获得你想要得到的东西。”她便不想如母亲一样做个顺从的人,随波逐流,任凭命运主宰。却又苦于找不到一个出路,而走出这种窘境。那种传统教育下的淑女思想与新时代独立女性思维碰撞下,折腾的她患得患失整天不要不要的。想要独当一面,暗地里又总希望有个人能替她打理一切。
这一切,从母亲再婚开始转变,她开始思考自己的今后,并为不成熟的选择埋了单。从亚当劈腿这件事,坎宁安小姐更注重亲情,愈发渴望和珍惜与母亲相处的时光。
虽然这和她一开始一心独立过自己生活的“自由”相左,但这时,她已对“自由”有了新的理解。那便是与重要的人,过想要的生活。此时的她,已经懂得时下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她不再儿女情长,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而是以一家之主的姿态,去打理家务。
随着母亲病症加重,那种无助与孤独感再次侵袭,并且更加强烈。
如果说,继父的去世,让她更加珍惜母女时光,那么可预见的结果,即将而来的真正的孤家寡人,以后才是真正的自己的生活。
然而,她低估了这种打击。母亲去世后,坎宁安小姐几近崩溃,失去了人生的航标。在她无数次预先演练的为自己而活,真正的“自由”真的降临时,却真的是迷失了方向,她不知自己该属于伦敦,还是尼斯。在工作之余,身体和灵魂无处安放。
此时的她,年近中年。她短暂的“自由”随即转变为对不确定未来的焦虑,这本身已经与成长无关,是关乎余生的抉择。
幸好,我们严肃而又可敬的巴尔比医生再次出现挽救了她的生活。
就巴尔比医生来说,他的地位和权威全凭自己的努力而获得,难以启齿的出身,成为他自卑的拒人千里的态度。
两个孤独的人,漫步在天使湾的海滩上,夜色很美,却没人在意,他们在小心试探着对方的心意,又怕因拒绝而倍受打击,失去幻想的目标而无以为继。
这种焦虑和猜疑是安妮塔小说的另一个特点,即是挥之不去的阴霾,始终让幸福看似简单,却相距甚远。哪怕片刻心情的宁静。
这种女性小说独有的细腻感情,只言片语,却言简意赅。
我始终难以捉摸这微妙的情愫。我想,巴尔比医生也是如此,达西先生一般的巴尔比医生用他宽怀包容的爱,小心守护在坎宁安小姐身边。不张扬,不越界,更不会放肆。
书中的最后,语调才稍有明快起来,即便,坎宁安小姐依旧活在患得患失中,但她不再彷徨与猜疑,此时的她,虽依旧内敛,却已能游刃有余得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这种闲适的自信,与开篇童话中的公主生活相去甚远。
也许,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是退去铅华的清明。
但丁说,“人类的至善之境是它获得最大自由之时。"
未来本来就无力掌控,调整心态,尽人事,听天命,顺其自然便是最好的应对。
天使湾依旧游人不断。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所谓自由,不过是自我救赎”的回应

duo啦a梦 2015-10-07 17:18:15

偶像的心思真是细腻哪

尚书探花 2015-08-25 08:49:59

占个沙发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