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翻书丨雨里孤村雪里山,看时容易画时难——评《说服》_说服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职场 > 说服 > 乱翻书丨雨里孤村雪里山,看时容易画时难——评《说服》
index尘桥 说服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12-27 22:12:47

乱翻书丨雨里孤村雪里山,看时容易画时难——评《说服》

导言:
热衷围观别人讨论的我看见过许许多多鸡同鸭讲一拍两散的讨论,自己也有被迫参与一些讲座,也给别人讲一个东西讲到过冷场。

这本书主要是应用于演讲中的说服,然而说服的本质是一样的。日常上课,讲ppt,甚至谈论也有可能用到一些技巧都在本书中有所展现。


一:书籍介绍
前言和导言中作者对自己的经历做了一个概述,为这本书做信用背书。
杰瑞 魏斯曼之前是自由撰稿人,编剧,影视娱乐行业从业人员。尔后,在朋友的邀请之下投身商业演讲培训。之后获得成功,成为全球前几位的演讲大师。
在前言导言甚至目录之前有足足五页的关于本书以及作者获得的赞誉,基本都是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这又是一层信用背书。
有着这样辉煌的履历,经过时间和实践验证过的道理。

二: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商业演讲的五宗罪列在第一章开始


        * 缺乏要点
        * 抓不住听众利益所在
        * 缺少清晰的叙述结构
        * 过于细节化
        * 冗长

之后的内容始终围绕这五点来讲述,但是又有着自己的结构。始终没想通的是作者认为这五点不会互相交叉,作者举了一个让人觉得夸张的例子来证明他的结论:
我准备对你讲述我昨晚吃了什么:
step 1 如果我这样讲:“让我告诉你我昨晚吃了什么?“有要点,没结构,不细节,简短。犯了第二个错,别人凭什么想知道你吃了什么?
step 2如果之前你希望有人推荐给你一家餐馆,我先讲“某某餐馆和不错,我昨晚去吃了”如何不错呢?自然是要佐证的,这时候作者认为如果描述混乱就犯了第三条错。我的疑问在于生活中的经验表明缺少清晰的叙述结构会导致讲的东西重复和遗漏。是的,重复不代表细节化,但最起码某一部分会变得冗长。当然这些偏差如果认为是个人对冗长这个单词的理解不同导致的我也是认同的,那这属于翻译的问题了。
但是如果作者所以为的冗长是时间的长度,那么细节化必然导致冗长。

私以为,作者试图表达的是冗长不一定是细节化,冗长不一定是没有一个清晰的叙述结构。
但如此笃定的一句:
这五点之间互不交叉。
如果在概念上逃脱这个问题那么问题就落在了互不交叉是什么这个点上?
我以为交叉是两个圆重叠的部分,两条线的交点,在这种情况下不重叠的部分是被允许存在的。

三:当你在讲话的时候,你在讲些什么?

上学期去中专做了两个月的代课教师,每周二自己没课跑去给别人上课的特别的体验。我发现了很多很多问题:

        * 要讲的内容有时候会把自己绕进去讲不出来
        * 讲出来的内容可能不是我想讲的内容尤其在被学生提问打断之后
        * 比起听我讲课他们更愿意做自己的事情
        * 即便充分的备课了还会出现意料之外的事情
        * 课堂容量要么不够要么剩余过多


前四章作者讲述了:了解你的听众,了解你的产品,了解产品对“听讲的人”的好处,内容的结构,内容如何拓展。第五章是一个过渡谈论如何抓住你的听众?后面几章主要讲述呈现的方式,作者对一些图表细微地变动产生的效果是巨大的。书籍本身设计的就很合理,让你十分直观的看到效果。最后第十章又回到内容上,将内容和呈现合二为一。

再回过头看看,要讲的内容讲不出来这是对自己讲的东西不了解,讲的内容不是想好的内容这是对内容学生以及自己的不了解,学生更喜欢做自己的事情是没有抓到听众的利益所在。课堂容量不够是冗长,有剩余是没有安排好讲述的结构。
人道是:雨里孤村雪里山,看时容易画时难
看着别人成功做事容易的,甚至挑自己的错也是容易的。但问题终究还得回到实践中才能够得以解决。


最后,作者之前从事的是编剧,走向商业演讲并没有丢掉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将故事和商业结合在一起。可见专业和专业之间分开学习,但应用的时候结合起来往往有不一样的效果。



----------------------------------------------------------------------------------------------------------------------------------------
ps:这给了我一种和奇妙的启发。但似乎已经有很多人在用了:以卵击石。不过石头是自己。
在商业上吸取商业素养的同时和别人拼故事的生动以及内容的被接受性。
事实上,听起来有点不靠谱。但是有一个成语可以总结:扬长避短。
这并不危害社会,危害行业。私以为,这是行业发展的表现。
行业地发展是要注入新的东西的。
这是顺应时代的。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