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变成“我们”_思利及人的力量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职场 > 思利及人的力量 > 当“我”变成“我们”
熊小月 思利及人的力量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9-18 12:09:34

当“我”变成“我们”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幻莫测的时代,经历着道德与欲望的博弈,理想与现实的背离。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崇尚力量,又把实现“自我价值”作为最高目标。我们的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却屡屡被误读为“以我为本”。所以我们与人交往中没有信任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迷茫彷徨,在处理感情问题上总是力不从心。我们学习各种为人处世哲学,急迫的阅读各种成功学教程,听各种情感大师的讲座,但一圈下来仍然无所适从。于是我们更加疑惑,为何自己已经做了各种努力却仍旧不得其法呢?

    与很多企业家在书中大谈经商成功之道不同,李惠森在《思利及人的力量》中,只是淡淡的传达了一种关于“思利及人”的理念。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都不是陶渊明,“思利”是大多数人们做事的原因和动力,“思利”才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客观需求。但“思利”不是“唯利”,“及人”意味着“惠人”。这让我想到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当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生理上的需求、安全的需求被满足,然后我们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也就是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而此时,站在“我”的角度上是无法做到的,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孤岛,所以需要引入“我们”的概念。

    当“我”变成“我们”,思考的广度就会无限扩大,很多的不应该很多的无意义都变得合理,团队的力量会得到最大的突显。其实,现在我们极力构建的和谐社会的主旨也再此,只是我们停不下脚步,生生的把行动变成了一个个响亮的口号。其实作者所说的很多道理我们都是懂得,但我们也只是懂得;作者所提到的全局观、诚信,我们也是有想过的,但也只是想过而已。我想这也就是我们和作者最大的差别,是做和不做的差别,是坚持和放弃的差别,是做“我”还是做“我们”的差别。

    我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对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抱有各种不满,会偶尔对别人的做法指手画脚,会觉得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应该和不应该的事情,会经常性的对这个乌烟瘴气的世界绝望和迷茫。但是如果可以把这么多个充满问题的“我”真正的变成“我们”,站在“我们”的视角上从新审视,也许很多困难的事情都会迎刃而解。当一个人总是“思利及人”,自然就学会了理解学会了信任甚至学会了感恩。

    我相信积少成多的力量,也相信我们目前恶劣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会因为我们每一个个体选择的量变而发生质变,最终影响社会机制的转向。当无数个“我”变成“我们”时,这个社会一定会更好。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