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種味道都是獨特的_温暖灵魂的味道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美食 > 温暖灵魂的味道 > 每一種味道都是獨特的
echobeanbean 温暖灵魂的味道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8-19 13:08:55

每一種味道都是獨特的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每個地方的飲食都有符合當地氣候環境乃至文化的獨特之處 品嘗美食也是旅途中感受當地情感的重要途徑 就如我們雲遊四海浪跡天涯后回歸故鄉最迫切的便是吃一頓媽媽做的飯 因為那是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最真切的溫暖 這是最初看到這本書時給我的印象 看這本書 嘴裡一定要嚼點東西 否則看不下去 因為書中頁頁都有刺激味蕾的美食 不一定是山珍海味 恰恰是普普通通卻又讓人沉醉其中的家常小點
本書第一part就是吃到靈魂都醒來 開篇就先讓讀者喚醒味蕾,開始沉浸于各種特色美食中 用張佳瑋的作品開頭開得真好 幾乎每一片段都有介紹吃的 足足賺了我一把口水 我沒有去過無錫 但字裡行間對無錫日常便飯的介紹卻讓我對此地有了遊覽過的感覺 去到一個地方 除了名勝古跡 體驗當地的生活也至關重要 所以通過作者的介紹 我好似知道了人們的生活節奏 哦 原來他們一天吃這些 這樣吃 點心有這些 調味這樣用 瞬間親切感大增 後來作者去旅遊了 在外吃的不一樣了 更能體會吃的重要 家鄉的重要 民以食為天 那種有生以來的味道一下子找不到時 思念之情便油然而生
小岩井的作品有一種娓娓道來之感 藉著幾段或苦或甜的愛情故事 將對故鄉那深入骨髓的思念描寫得淋漓盡致 這種對家鄉的思念已經不需要用語言進行表達 異國他鄉中愛人用心製作的家鄉菜也許不正宗但已足夠讓人感受到那份愛的重量 家鄉的味道在異處更能吸引家鄉人 更能勾起無線思緒 雖遠離故鄉 但有愛人在 哪裡都是家 因為和愛人可以共同創造家的記憶
舒行的《點心記》在大菜大肉中有一種清新之感 勾起我無窮興趣 一日三餐除外 當代人剩下的時間似乎總需要一些小點心點綴 每逢佳節 小點心也能將節日的氣氛烘托得更加熱烈 我們出門旅遊 大街小巷那一家家具有當地特色的小吃總能吸引我們的注意 似乎是融入當地的契機 會覺得很神奇 還有這種做法 味道還不錯 試嘗以後 買一些在手上 邊游邊吃 覺得愜意極了
蘇美作品中屬於清晨安靜而又溫暖的奶茶和馕 光是看著就讓我覺得心裡暖乎乎的 新疆 對於我來說有點遙遠 但那邊得天獨厚的美食原料卻是讓人垂涎三尺的 我想 那種純天然的奶茶除了自然的美味 還多麼健康 而健康的食物必定讓人心曠神怡 精神百倍
JX文中的酸肉和梅子酒將閒暇之時的消遣以及促膝長談的愜意感烘托得淋漓盡致 不得不說 酸酸甜甜又有點醉意的東西 總能讓性情中人沉迷於其中 樂得逍遙
我住在靠海的南方城市 可能對於羊雜湯並不熟悉 也可能無法適應 因為不會吃辣 所以對很多辣得極致才美味的東西只能看看 可惜不已 我想說 這篇《就風吃羊雜》讓我更能體會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道理 氣候與溫度影響了一個地方的飲食 正如作者所說的 嚴寒中一碗羊雜湯可以吃出溫暖 而在離鄉之外的地方 少了那份情境 便少了那份心情 繼續看書會發現一篇關於羊肉湯的故事 不得不說 羊肉在嚴寒的環境中真的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那種滾燙的美味 真的能溫暖心窩
《少時食肉 老了出家》把比較偏的肉食大致介紹了一遍 十分新奇 肉 可以強身 健康的基本 毋庸置疑 老了 品嘗夠了 可以歸於清淡 也好 少了些油膩 不知這樣理解可對
各方面味蕾已被喚醒 便進入了本書第二part 熱氣騰騰的溫暖 首篇便是山西麵食 便是花饃饃 便是和姥姥的故事 不知道為什麼 姥姥總給人溫暖的感覺 總有一手絕活 使我們在品嘗某種點心時就會想起她 總會回憶起童年的那段時光 然後陷入無盡的思念中 而且想著想著 總會露出會心的笑容
雖說端午節大家都吃粽子 但是粽子多種多樣 不同地方食材不同味道不同 姥姥手把手地教包粽子真的讓人覺得溫馨無比 而作者答應讓姥姥品嘗肉粽也讓人感受到一種期待 可是歲月無情 姥姥走了 忽然間和作者一樣內心感到傷感 有一股深深的遺憾和懊悔之情 再也吃不到姥姥包的粽子 再也不可能買肉粽給姥姥品嘗 這樣想著 不知不覺就濕了眼眶
以前從沒聽說過漿水面 我想 酸菜和漿水便是精髓吧 有時候一道菜 美味就在於加了什麼佐料 加得好 自然而然有讓人吃完還想吃的衝動 很多家鄉的美食和特產 小時候我們並不了解 但遠離家鄉時才會發現 原來那是屬於家鄉的味道 原來我是如此想念
之前只聽過羊肉泡饃 這次看書中的介紹差點流口水 最後作者那句“四十五分鐘的勞作 五分鐘就下了肚”真的是經典 這就是為什麼勞動后更覺得食物美味的真諦吧
翻了這麼多頁書 終於看到了屬於廣東的美食 素腸粉 小炒 當然最讓人耳熟能詳的便是廣東早茶啦 作為潮汕人 小時候一到週末就會跟著父母喝早茶 來一壺普洱茶 取幾籠點心 大人拉家常聊聊天 小孩嘻嘻鬧鬧 頗有家庭氣氛 記得小時候最愛的點心就是小蛋糕 蛋糕上還插著紙孔雀紙傘之類的裝飾物 很喜歡 現在去喝茶 必點的三樣是腸粉 豬紅和小籠包 哎 想想就覺得饞 喝茶人多 有時候還不一定能吃上 那麼多人排隊時 也就只能遺憾回家了
湖北的熱乾麵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很想試試與湯麵不一樣的感覺 前陣子看《爸爸去哪兒2》 楊威便做了家鄉的熱乾麵 剛出鍋時面看上去很贊 醬料也很吸引人 可惜他沒做好 面放太久變坨了 有機會一定要去當地品嘗一下正宗的熱乾麵 試試口感
原來 拌涼菜是東北常見的菜名啊 怪不得認識的東北同學很喜歡有事沒事就來點拌涼菜 蔬菜很普通 但調料的確香 有時候聞著就覺得爽 雖然不是在鍋裡炒過的熱菜 但拌菜過程似乎也融入了拌菜人的情感 吃起來心裡肯定暖暖的
本書第三part是懷念卻回不去的味道 不知道為什麼 最初看到這個標題有點傷感 似乎是一種對過去歲月的緬懷 那種回不去的味道 總能勾起人的那麼一點小情緒 首篇的《兒食記》就給我一種惆悵之感了 因為小時候已經離我很遠了 有些東西絕產了 而有些東西 吃起來已經沒有孩童時代那種感覺 和作者一樣 上幼兒園前 我也是和外公外婆一起住 當時他們給我做過什麼菜我已經忘卻了 只知道如今外公外婆老了 身體也不如從前 外婆做飯時也得扶著腰了 因為住得遠 無法天天關照到兩個老人家 只能打打電話 希望兩個老人家能一直好好的
《遊吟詩人》裡的情形在當今社會很普遍 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輕人為了夢想離開家鄉追求屬於自己的青春 出門在外 總無法忘記家鄉的味道 偶爾一想到就會心焦焦鼻酸酸 進而便是想家的思緒滿天飛了
我第一次聽說有姜飯這種美食 感覺很奇特 我對姜的味道一直很喜歡 而且那種考究程度增加了我對這道美食的嚮往之情 感覺所加佐料對身體很好 極有調理功效 看完整篇文章 似乎感受到了那種濃濃的味道了
林東林一篇對醬的介紹讓我驚喜萬分 因為在我心中 醬的作用真的很重要 千萬不可忽略這位功臣 而作者對各種醬的介紹也讓我大開眼界 當然 那種純天然純手工製作的醬料已經很少看到了 現在人們進行調味的大多是超市直接買的 如果能嘗嘗親手做的醬料 該是多麼幸福的事 作者另一篇《酒里的童年》也很有特色 小小年紀就有了對酒的品嘗體會 作者對各種酒的介紹也很詳細 愛品酒的朋友們有福嘍
爺爺的豫菜真的很溫馨 我一直覺得 會做菜的男人很有魅力 會做菜的老男人更有味道 家常便飯中有男人掌廚 真的很酷 對作者的爺爺真的很佩服
住家飯的說法我是第一次聽說 但我很喜歡這種方式 雖然會麻煩 但我覺得有朋友來家裡 一定要讓她嘗嘗家裡人做的菜 同時去朋友家 也想嘗嘗他們家裡做的菜 總覺得會很親切 會有一種隨和感和舒適感 不必擔心外界的喧鬧
就這樣細細品味間就到了本書的第四part一切都是最美的思念 宿舍的美食是舍友之間的友情 是營造小小家庭的必備 廣東湯的重要性也是很明顯的 而且這種湯是熬出來的 耗時很長 但味道很正宗 營養很豐富 加一些藥材 還是絕佳的養身美食 勝過任何補品
茶對身體的好處很多 喝茶喝茶 喝得全身舒暢 殊不知原來還有一種茶不是喝的而是吃的 於是吃油茶也瞬間激起我的好奇心 熱騰騰的茶湯 配上各種甜點 一早起來便能讓胃暖暖的 精神百倍
冬節麻糍真的好贊 我很喜歡甜的東西 之前在《爸爸去哪兒2》裡面看到的不知道是不是這種 即視感很強 當時看著就覺得肚子咕咕的叫 不過糯米吃多了會很膩的吧 所以這種美食不能吃太多 要留點念想 哈哈
回想起余秋雨的《千年一歎》 一行人行走多個國家 在約旦竟然看到了中華餐廳 書中寫到大家筷子一陣慌亂 狼吞虎咽 我忽然就感受到那份喜悅 感受到食物的力量 異國他鄉中品嘗到家鄉的味道 是多麼溫暖與美味 不得不佩服那對中國夫婦 對家鄉的思念已經上升至對祖國的摯愛 一句“我是在異國他鄉營造家鄉”讓我百感交集
每一種味道都是獨特的 所以每一樣食物都是美食 經過歷史的沉澱 人情世故的洗滌 難道品嘗時你不會為此動容麼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每一種味道都是獨特的”的回应

黄子茸 2014-08-20 19:30:08

32个赞!

悦读纪 2014-08-19 17:02:50

每一種味道都是獨特的 所以每一樣食物都是美食 經過歷史的沉澱 人情世故的洗滌 難道品嘗時你不會為此動容麼 谢谢姑娘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