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食物慰藉的灵魂不孤寂_温暖灵魂的味道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美食 > 温暖灵魂的味道 > 有食物慰藉的灵魂不孤寂
婴言儿语 温暖灵魂的味道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8-15 12:08:11

有食物慰藉的灵魂不孤寂

有趣的是,开读第一篇文章时,竟然在傍晚5点半的地铁里。
那是快到晚饭的时刻,满脸疲惫的众人松松垮垮地走在站台上,却能用吃奶的力气拼命塞进狭小的车厢里,一切心念“不要误了晚饭才好”。我被推搡到车厢里的小角落,前面男人的汗味窜鼻。

“晚饭了,米饭为主,陪下饭菜。蔬菜无非青菜、蓬蒿菜、菠菜、金花菜、绿豆芽、黄豆芽,炒了吃,黄豆芽常用来炒百叶结,似乎有好口才,金黄发财。荤菜,则红烧肉、糖醋排骨、排骨炖百叶结……”

读到这里,“咕噜——”肚子发出了无比强烈的抗议信号,唾液腺分泌出的口水不断送到喉咙里,今天的饥饿感似乎比往常来得更早些。
“猪油汤圆,馅是关键。黑芝麻要清香纯正,质地干燥。一粒粒炒过后,散发出沁人的香气。”肚子又是一阵巨响,前面臭汗十足的男子回头朝我笑了笑。

你看,食物就是有这种魅力,你还没闻到没尝到,你刚刚看到或想到,食物就已经渗透到你的脑海里,身体中,萦绕着你,促使你达到兴奋的高潮。

【一】
“一涉及食物,灵魂立刻心有灵犀了。”张佳玮这句话,一定是真理。

古来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孔老夫子,深知食补之道,当时虽不及当今,食物种类丰富,烹调手法多样,保鲜保质技术精湛,但什么时候吃什么食物,什么食物应当如何品尝,上好的食材要如何精加工等,想必孔子他老人家也一定深刻研究过。但我坚信,他一定不是个好厨子,因为“不会讲大道理的厨子不是好老师”嘛。不过,后来那些大道理之精华成就了几千年来影响整个民族和世代人骨髓和灵魂的儒家经典。
就好像在本书《补益灵魂的食物》一文中所说“生了啥个角落,吃啥饭”一样,我们吃了什么食物,就做什么人。现在想来,怪不得小学作文描写农民伯伯时,我们都爱用“淳朴憨厚”一类的词语来形容呢。

原来是食物让他们保留有这种显而易见的特性。

【二】
朋友说,食物并没有什么原本的味道,只有“最初”的味道。当一个人最开始吃到是什么样的,自然会认为以后也应该是这样的。——艾小玛《热气腾腾的温暖》

终于挤下车,飞奔到家,赶紧摆好碗筷,等着我妈做的素酱面上桌。我妈常年吃素,所以不到逢年过节,家里也鲜有荤菜。其实和这些写文字的人一样,无论爸爸还是妈妈,姥姥还是隔壁阿姨,只要是像文中所提的那种“最初”的味道,管他肉包子还是花生米,怎么吃都是香。

我妈做的素酱面其实就是炸酱面里不放肉,用鸡蛋代替肉。一般五花肉炸酱除了对选肉有讲究,还要用大量的油,我妈好养生,做饭用油、用盐极少,自然她做的素酱面油不多,酱不咸,但非常好吃,北方人离不开面食,于是那天晚上,我吃了两大碗,一个字“撑!大!发!了!”

席间,我妈跟我说,“没结婚以前,我不爱吃面,结了婚,你奶奶家天天吃面,一来二去,我现在也离不开面了。”

【三】
常谓“前半生吃肉,后半生出家“。念及平生所食,从耐嚼的腊肉皮子开始,一饮一啄,食到现在,五脏庙香火颇盛,腰间却松松软软地围了一层肥膘。书中刀丛中的小诗那句“少时食肉,老了出家”,对于我的朋友来说,似乎并无大碍。

我一个女朋友,父亲前两年得了严重的抑郁症,为了使父亲有所好转,她在佛祖前祈祷并立下誓言“一年内不食肉”。在这期间,我们见了几面,每次见面都要选择有素可吃的餐厅,这个餐厅素菜标准还必须满足“最好别只有菜叶子可吃”。一年后,我们再度约见。那天我加了一会儿班,稍微晚到了十分钟,刚落座便发现桌子上大半个火腿披萨少了一半。
“谁这么能吃?”
“我呀。”
“靠,你丫不是不吃肉吗?”
“一年过了,真的是,我馋死了啊!”

无肉不欢,实为真理。

【四】
“只有它知道你心底孤独的滋味,并给你温暖前行的力量”。
老话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老话也讲过: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食物对我们而言,是不是也是如此。

离家几千里,最念的那口总是家的味道、故乡的味道。
上班的人,总觉得中午单位食堂的菜色,比不过家里的晚餐。
路边小摊的煎饼果子,就觉得比大饭店的精品料理好吃。
中国人叫自己的饭菜为舌尖上的美食,其他国家人民喜闻乐见的当地菜肴一定是黑暗料理。

人们所铭记的那些味道,总会与某些人,某些地方,某个时刻相联系。
和本书的作者们一样,每一个人都不是孤寂的人,因为在孤寂的时刻,总有一种味道,抚慰着他或她的灵魂。

“好的食物,不仅能进到胃里,更能进到心里。”——木偶师

读毕,这些温暖的故事感动在心里,原来有食物慰藉的灵魂不会孤寂。
我以后不会再挑食、浪费食物,我会对食物以诚相待,对做食物的人,同样如此。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有食物慰藉的灵魂不孤寂”的回应

繁星流浪 2014-08-24 22:45:03

想当年为了在美国吃顿炸酱面 我特意带了40袋黄酱 六必居黄酱啊 太不容易了

婴言儿语 2014-08-15 15:39:41

啊,感谢支持,多提意见!

婴言儿语 2014-08-15 13:16:33

谢谢前辈!